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湖南永州市冷水滩区潇湘西路,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名叫熊峦英。她是个不幸的女人,几年前因病造成二级智残后,被丈夫抛弃,孤身一人,靠在马路边摆体重秤维持生活。然而,她智残了,为人之本却不残,心地十分善良。当意外地遇到台湾老兵雷国福时,她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爱。那是1995年春节的前一天,刚刚离婚的熊峦英正在街头摆摊,好心的邻居匆匆将一封信交给她,神秘地说:“峦英,台湾有人给你来信了。”熊峦英十分疑惑,台湾没有亲友呀,她还是拆开了信,一看顿时满脸通红。她压根儿没有想到这是一封求爱信。信中写道:我叫…  相似文献   

2.
一份既看不到任何希望又得不到一丝回报的爱,她整整坚持和付出了30年。30年来,她一直不离不弃、嘴对嘴地喂养一个和她毫无血缘关系捡来的残疾女婴。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最美母亲”。她——就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58岁的农妇王均秀。1985年3月16目的傍晚,王均秀的丈夫曹宗恋开着拖拉机给供销社送酱油,返回途中,借着车灯微弱的光亮,他看到路旁有一个纸箱。曹宗恋停下车走近纸箱,发现纸箱里面有一个用小被子包裹着的、奄奄一息的女婴。当时天色已黑,路上没有一个行人,曹宗恋担心女婴被野兽叼走或被冻死,善良的他就把女婴抱回了家。  相似文献   

3.
2001年8月的一个傍晚,我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叫龙凤吾,是湘乡市人民医院的退休职工,丈夫叫易秉广,是湘乡市公安局的退休干部。她恳求我帮她写篇文章在报刊发表,为他们家圆一个37年的寻儿梦。我被她的一片真情感动,欣然应允。几天后,龙凤吾来到我家,讲述了她辛酸、曲折的寻儿经历。我和丈夫易秉广是1957年结婚的,丈夫当时在邵阳军分区工作。1960年,丈夫转业,我和3个孩子跟随他来到了湘乡县。1964年,我又一次怀孕。在分娩前的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恶梦,梦见用石磨磨豆子,磨着磨着,上面的那扇…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南县茅草街镇,传颂着一个患难婆媳胜母女的故事。走近一座简陋的小瓦房,只见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妈妈起身相迎,一问,原来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照料婆婆的聂翠芝。随她再进堂屋,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面条,她就是100岁老人毛新美。听说来了客人,她家左邻右舍的婆婆姥姥都围了过来,争相对我们讲起了聂翠芝孝顺婆婆的事儿。毛新美老人的一生很不幸。抗日战争时期,丈夫被日寇的飞机炸死后,她就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家,辛辛苦苦地抚儿育女。待得几个女儿出阁,唯一的儿子黄少云又一病再病,没让毛新美少费心。儿子是她的…  相似文献   

5.
72岁的胡满芝,原籍在贵州省天柱县。她是一个苦命人,很小失去爹娘,全靠邻里乡亲接济,才渐渐长大成人。出嫁后,她一心一意跟着丈夫过日子,不料1959年5月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亡。没了丈夫,家里倒了顶梁柱,她和独生的幼子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七折八磨,孩子大了,娶回了媳妇,她满以为有了依靠,脸上也有了笑容。哪曾想,1990年7月,独生儿子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儿媳带着孙子改了嫁。这年,胡满芝61岁,她孤身一人,只得靠捡破烂、当保姆谋生。1991年9月,胡满芝一路流浪到了湖南。经人介绍,她与新晃县林冲乡…  相似文献   

6.
林苔 《现代交际》2007,(3):55-55
她醉倒在一个人的夜里。她由那样快乐的一个女子醉得一塌糊涂。那种无味的葡萄酒,一直苦到心底。她闭上眼睛,泪水从眼角滚落。在一周前的那个中午,丈夫的手机短信响了。她怕影响他休息,正要去帮他拿开。谁想丈夫一下子把手机抓在手里,神色有些紧张。从来不看丈夫手机的她心里突然升起一股疑云。她要看他的手机,丈夫不给,她越发断定这个短信有问题。可丈夫将手机攥得紧紧的,生怕被她抢了去。  相似文献   

7.
顺着弯弯的山路,我们来到了娄底市娄星区万宝村井冲组傅菊英老人的家。这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土砖房,墙壁斑驳,陈设简陋,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   说起傅菊英的孝顺,邻居们莫不夸赞。她 18岁嫁到万宝村,做了整整 50年的孝顺媳妇,先是赡养丈夫的养父母,后又照料丈夫的亲生父母。尽管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没有半句怨言,总是尽心尽力。   走进傅菊英的堂屋,她指着正墙上挂着的一位老人的遗像说,那是她的婆婆王买秀。王买秀生有 5个儿女,早年家境贫寒,二儿子刘翠生 6岁时就过继给了叔父。 1950年,傅菊英与刘翠生结为…  相似文献   

8.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近半个世纪内先后将自己的5位亲人送到了军营。尽管她的两任丈夫都因当兵而献出了生命,但她无怨无悔,又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先后送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乡亲们尊称她为“兵奶奶”。“兵奶奶”名叫张荣花,是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合水镇新桥村人。张荣花是个苦命的女人。1943年,她12岁时就到一户杨姓人家做了童养媳。丈夫叫杨大改,大她7岁。杨大改念过初中,在当时的新桥村算是个文化人了。他不想守在山旮旯里,也不想配个童养媳,但却拗不过父母,只得听天由命。不过,张荣花走进家门后,聪明能干,他很快就…  相似文献   

9.
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正在为录用大使馆一个重要职务人选犹豫不定,两个候选人一样出色,又都是他的老朋友,他实在难以取舍.这时,他突然想起一件小事,这帮他做出了抉择. 麦金利一次乘公交车,见到一位年纪很大举步维艰的老人,在公交车的过道站着,没有人同情给她让个座.  相似文献   

10.
在古老的西安城生活了45年的张锦秋用她的建筑作品维系着这座十三朝古都的风华。如今,她的名字已和这座城市密不可分。她主持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大明宫丹凤门、长安塔等已成为这座古城的一个个新地标,这位75岁的老人既守护着旧长安的风韵,也缔造着新西安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一段分居十几年的婚姻,一个要为自己"活一次"的女人,她的愿望能实现吗?分居十几年一个快5 0岁的女人,却坚决要离婚,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在城市里,也是件不轻松的事。可徐秀菱这一次却是铁了心,要为自己"活一回",为了两个孩子,她忍了十几年,和丈夫分居了十几年。可丈夫柳建军死活不同意,多次持菜刀威胁徐秀菱,还说要组织大批村民到法院,阻止她提起离婚诉讼、出席庭审。眼看柳建军胁迫自己,又影响到女  相似文献   

12.
正这张照片是在重症监护室拍下的,病床上的老人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有那么一刻,昏迷中的他清醒过来,颤抖着说:"亲亲,亲亲……"老太太听到后泪如雨下,她俯下身,深情地亲吻了丈夫……这张照片的拍摄者是秦皇岛摄影师、64岁的徐英喆,照片中的两个老人,正是他的父亲和母亲。这张亲吻的照片在香港影展获得了金奖,徐英喆说:这是一张神奇的照片,母亲亲吻父亲后,父亲竟又奇迹般多活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13.
“我和我的丈夫怎样才能真心相爱,过上满意的性生活?”一位中学女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教的正是性教育的课程。她的丈夫是个内科医生。她和他结婚已经10年了。她跟她的丈夫讨论过这一问题吗?  相似文献   

14.
当年英气蕴风华 2011年4月28日上午,我们在北京东交民巷一个普通的寓所里采访了康岱沙老人。,老人神采奕奕、温婉可亲。深邃的目光、温和的笑靥、清晰的思路和从容的谈吐,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位92岁的老者。采访老人的初衷,主要是想了解她丈夫陈叔亮抗战时在北平从事地下情报工作的有关情况。可是,当老人回忆了陈老当年创建我平津情报站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后,又应我们的要求讲述了她自己的人生和感情经历。  相似文献   

15.
阿逊 《当代老年》2008,(4):24-25
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张玉莲老人,是毛泽东堂弟毛泽连的妻子。在她94岁寿辰之际,老人无比幸福地回忆了她和丈夫与毛主席的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李寿华,女, 1899年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生于湖南望城县高塘岭镇原佳村,现住望城县黄金乡桂芒村。老人住的是独门独户,房屋竹林环抱,空气清新,幽雅宁静。   老人共生 8胎,现有四女一子健在,大的已 81岁,小的也 60岁了。多子多苦,她在旧社会曾经携儿带女乞讨度日,历尽苦难。丈夫 50多岁去世,她又一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她的生活习惯是早起早睡,一日三餐吃素,基本不沾肉类。平时喜欢喝开水,原因是过去家中缺粮,饿了只好饮水充饥,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如今一天至少要喝一热水瓶水。她从未生过病,现在仍然健旺,一天到…  相似文献   

17.
李倩同她的丈夫结婚已经两年多了,婚后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们有着规律的性生活,每次都是她的丈夫主动。她的丈夫好像觉得,自己做到这些也就足够了。因此,除此之外他对妻子很少有必要的爱抚。而李倩却希望能够得到丈夫更多的温存和关爱,她特别渴望丈夫能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她的肌肤,她甚至觉得这比起别的什么都更重要。可是她却不好意思向丈夫讲明,而他更是全然不懂妻子的这种心思。一次,李倩的丈夫出差半个多月回来,此时在李倩心中,分别的思念早已变成了渴望亲昵的激情。晚上,李倩把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胸部和腹部抚摸,可是没想…  相似文献   

18.
爱之胡椒     
他和她是好朋友,好了四年的一般异性朋友。妨碍他们成为恋人的,似乎只是隔在中间的一张薄纸,然而这张薄纸,他始终没有捅破,她也没有。他终于决定今晚约她出来,告诉她他是多么地深爱着她。但他又恐怕她会拒绝。他这时想起了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有个王子深爱着一个姑娘,可是任随王子怎样的表露爱心,姑娘始终没有被打动芳心。后来有一个神仙飞来告诉王子,世上只有一种东西能让心爱的人动情,这种东西就是人的眼泪。而那时候人是没有眼泪的。于是王子按神仙指引的方向,越过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九十九条大河、打败了九十九个区王,终…  相似文献   

19.
恩比爱长     
贾乙 《当代老年》2008,(12):35-35
我认识一位年近80岁、瘫痪在床达30多年的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这30多年来,在她身边一直耐心周到照顾她的是她的老伴儿。在我的印象中,她的老伴是一个开朗、乐观、富有幽默感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中,你一点也看不出他和一个瘫痪在床的人共同生活了30多年。在一次闲聊中我问他:“这30多年来,你是靠什么走过来的,是爱情的力量吗?”  相似文献   

20.
庄峻 《当代老年》2008,(4):14-15
席慕蓉,台湾著名女诗人、散文家、知名画家,多部作品被收入畅销文集,多幅画卷被收入比利时画馆。在席慕蓉灿烂光环背后,有一个爱她、支持她的丈夫,虽不及她名气大,但却也是台湾响当当的镭射雕刻专家。自2004年两人同时出书后,2007年12月,结婚40年的两人再度联手出书。日前,丈夫刘海北形容两人的相识是“神缘己久,前世便已牵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