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书高 《老年人》2013,(12):22-23
1962年,我从长沙应征入伍,成为解放军第47军的一名战士,8年后调入军司令部作训处担任参谋。因为工作关系,我与黎原军长等部队首长多有接触,他们深入基层连队,与战士们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以及在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等方面作出的行为表率,让我感触很深。许多年过去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
徐炯权 《老年人》2006,(4):28-29
唱歌、演戏、当主持,名模出身的湖南妹子瞿颖在娱乐圈大红大紫,但是有关她的绯闻也接连不断。那么,在父母心目中,瞿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儿呢?瞿继之是瞿颖的父亲,退休后在长沙安居。当年,他是湖南省花鼓戏剧团的当家小生,曾在《杨三姐告状》《、打鸟》《、三里湾》等戏中饰演过多种角色。20世纪60年代,他与部队文工团的一位舞蹈演员结婚,随后下放到常德市支农。不久,妻子转业到常德精神病医院工作,夫妻俩得以团聚。到1971年瞿颖出生,他们已有一儿一女了。几年后,瞿继之回到长沙,把儿子和女儿也带到了长沙。因为夫妻两地分居,又要经常下乡演…  相似文献   

3.
柯云  育欣 《老年人》2003,(10):34-36
1949年2月18日,就在解放军百万雄师飞渡长江天险的前夕,蒋介石密令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长官陈明仁,率领71军和29军开赴长沙,紧接着又把扩编的102、123、14、100军及3个旅的部队交给陈明仁指挥。蒋介石再三嘱咐,要陈明仁像决战四平那样死守长沙城。一切安排停当后,蒋介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语道:“中国的半壁江山就靠陈明仁了。”这年6月上旬,时任长沙绥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地下联络站,将起义的《备忘录》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亲笔写了一封赞同程潜和平起义的密信,通过地下党组织送到了程潜手…  相似文献   

4.
正刘佳是一位充满时尚气息的靓丽女孩。2007年,24岁的她大学毕业后,从湖南长沙回到了阿勒泰市,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终于把独生女儿盼回来了,还顺利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刘佳的父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可他们没想到,好不容易从农村跳出去的女儿,却做出了一个让他们大跌眼镜的决定。  相似文献   

5.
1949年 12月 ,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 40军和 43军准备攻占琼崖 ,解放海南岛。执行渡海作战任务的部队 ,以雷州半岛为基地立即开展海上练兵。部队情绪很高 ,但也有不少顾虑 ,因为部队战士多是东北人 ,未见过海 ,而且部队装备落后 ,用木船去打军舰 ,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就在这时 ,一个奇迹出现了 ,鲁湘云首创用木船打败敌人军舰的战例 ,使部队士气大振 ,信心倍增。 鲁湘云是 43军 382团 4连副排长 ,湖南省浏阳县人。当时 ,他负责的一条木船上有 9个人 ,经过一个月的勤学苦练 ,战士们都基本上掌握了海上作战的技能。 1950年 2月 16日 ,正是…  相似文献   

6.
1984年全国军供工作会议提出了军供站实行平战结合、对外开放的方针,广西南宁军供站认真贯彻这一方针,通过实践证明了这一方针的正确性。1、平战结合,对外开放,增强了军供站的生机和活力。军供站是地方政府支援过往部队的机构和战备设施,其任务有突然性和间断性。以往,军供工作人员在没有任务时,无事可做,各种设施不能发挥作用。针对这一情况,广西南宁军供站则利用原有设施,接待地方旅客、存放汽车、物资等,年创收达10一12万元,人均创收四至五千元。然后又利用这些收入补贴过往部队的伙食。1988年建成中华路军供大厦,变原来单…  相似文献   

7.
黄伟祥 《老年人》2003,(5):21-21
1928年3月29日黎明之前,郭亮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长沙司门口。郭亮是3月27日在岳阳被捕的,被押到长沙后,全城立时传开了消息。国民党军阀马上宣布特别戒严,他们害怕群众暴动劫狱,于28日午夜后偷偷地把郭亮斩杀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郭亮是湖南穷苦百姓最为亲切的带头人,也是反革命分子最为恐惧的一个名字。3月29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将这位28岁的共产党人的头颅和尸体挂在长沙司门口示众。后来,又把郭亮的头颅挂在他的家乡和最初从事工人运动的地方——铜官示众。他们制造白色恐怖,对革命者进行恫吓和威胁,以为这样就可以“杀一儆百”…  相似文献   

8.
48年前,在喜庆古城长沙和平解放的日子里,岳麓山下召集着一支有5000多人的年轻队伍。他们继承延安抗大的传统,办起了湖南人民革命大学。这是一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湖南而培养和造就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三湘子弟。在这座革命熔炉里,年轻...  相似文献   

9.
李金鳌老人,1899年农历四月初九生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家滩,现住长沙市岳麓区银盆岭新3栋。李老17岁从军,在国民党军陶峙岳部任职员,1949年部队起义整编后,回到长沙做搬运工。他有4子2女都健在,老伴于1998年初去世。由于家庭人口多,他一直处于贫困之...  相似文献   

10.
肖自强 《老年人》2004,(5):36-37
陈赓和宋希濂都是从湖南湘乡走出去的战将,陈赓是共产党的大将,宋希濂是国民党的“鹰犬将军”。两人虽然走过的人生道路不一样,但相互真挚的情谊却延续一生。1923年初冬时节,当时的长沙育才中学的考场上坐着两个穿青布衣衫的青年,稍高的是宋希濂,略矮的是陈赓。听说孙中山派人在长沙招考一批有志青年到广州受训,两人不谋而合,在考场巧遇。因同为湘乡人,他们一见面便觉得格外亲切。不久,两人都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招考的人对他们说,广州是革命根据地,由孙中山领导,革命政府欢迎你们去,只是眼下经济拮据,路费需要自筹。于是,陈赓和宋希濂联络了…  相似文献   

11.
宁华 《老人世界》2010,(4):23-24
1952年,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奉命编成志愿军赴朝参战。在一个夜幕沉沉的晚上,我随着后期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们的目的地是朝鲜的西海岸,听说美国的新总统艾森豪威尔上台后,要在这里进行第二次仁川登陆。这里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我军到这里也是准备着登陆作战。  相似文献   

12.
部队的收拢集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我正担任24军军部侦察参谋.当时24军驻扎在福建地区,下属的部队2个师在剿匪,1个师在修筑江西到福州的战备公路,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中央做出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定后,我军就接到命令,开始进行入朝作战的准备. 最初24军是计划中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但是由于入朝前部队需要收拢集结,而我军有2个师已经分散为小规模部队在山区进行剿匪作战,收拢的过程非常缓慢.当时的军队基本没有机械化装备,连军属炮兵团的火炮都是骡马牵引.全军只在军、师机关有几辆供首长用的小汽车,步兵部队都只有靠徒步集结.  相似文献   

13.
光绪二年(1876)初秋,一艘客船停泊在长沙府铜官镇。船头站立着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他遥望湘江西岸的靖港,眼前浮现出当年战火纷飞的场景。那是咸丰四年(1854)的春天,曾国藩统帅的湘军从长沙兵分两路,大部队到南边的湘  相似文献   

14.
长沙四大会战简介新凤抗日战争期间,我方与日寇在长沙有四大会战。第一次1938年11月“文夕大火”后,日寇第11军团长冈村宁次从湖北抽调两个师团,加上原在岳阳、通城的两个师团,共10万兵力集中于岳阳,于1939年9月进攻长沙。我方在湘北有11个军,5个...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长沙决策远生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年已81岁高龄的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住了114天。他在长沙期间,抑制"四人帮",决定重用邓小平,挫败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篡权的阴谋,为后来党中央彻底粉碎"四人帮"打下了基础。实际上,毛泽东反对江青一伙篡权阴...  相似文献   

16.
转业军官和退伍军人安置难、随军家属就业难,烈军属和驻军子女入学入托难,既是当前部队官兵普遍关切的后顾之忧问题,又是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双拥、优抚安置工作遇到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在原有的安置办法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为军安工作定规立法,从法制上保障安置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解除部队的后顾之忧,是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法制化,促进其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解决新形势7部队的后顾之忧问题需要定现立法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军安工作,几十年来,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证了军安任务的完成。但随着改…  相似文献   

17.
喜欢长沙,不单单是喜欢长沙美丽的风景,那些漂亮的女孩儿更是一种美丽的风景。 朋友说,到了湖南不到长沙那是一种遗憾,到了长沙不看长沙小妞,那就算虚度此生了。 长沙小妞,她们当中随便一个往你面前一站,就会让你大发感慨:不娶个长沙小妞回家活着就是痛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长沙是一个火辣辣的城市,大街小巷火辣辣的店铺,火辣辣的人群,让你目不暇接。火辣辣的长沙却没法掩饰她温柔的一  相似文献   

18.
沈祖麟 《老年人》2010,(9):28-29
1954年,我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周南中学当教师。让人没有想到是,1955年因为受“胡风事件”的影响,全国开展了一场肃清反革命的运动。当时,长沙许多单位都成立了肃反办公室,我也被学校抽调当了一名“肃反”专干,主要从事外调工作。  相似文献   

19.
退休后,我应朋友的邀请多次前往金三角地区参观旅游。在那里,我被一些原国民党残军的思乡之情所打动,帮助他们在祖国寻找亲人,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赞誉。2004年11月初,我到缅甸万宏看望一位叫石松祥的朋友。几天后,几位华人辗转找到我,请我帮他们在祖国寻找亲人。原来,他们是国民党残军,早年从我国云南、贵州等地来到金三角地区,后成为了泰国公民。这次,他们从泰国越境到缅甸打工,赚取一些生活费用。这些人中,有位名叫刀玉星的老太太。她是云南孟连县人,1953年初的一天,年仅14岁的她被越境的国民党残军抓走,让其嫁给一名残军军官。  相似文献   

20.
大教授与"湘黔滇旅行团" 1938年初春,在由湖南经过贵州进入云南的崎岖山路上,有一支学子队伍在艰难跋涉."七·七"事变后,由北大、清华、南开撤出的1600多名师生,辗转到达湖南,在长沙临时大学继续学业.可仅仅3个月,日寇南进,眼看长沙不保,当时的教育部决定,所有师生再迁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多数师生都是坐火车、轮船走的,可也有336人是徒步入滇的.他们号称"湘黔滇旅行团",历时70多天,行走了3600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