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绅士的是老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人。 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子女养老送终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老人幸福的标志。现在时代变了,国家给农民也上了养老保障,有了家底的老人,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老人是怎样养老的。  相似文献   

2.
增加调剂生活的支出,保持老人心灵健康,也是一种被许多专家认可的“健康投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用于外出旅游、接受健康培训以及文化娱乐类的投入,增强身体锻炼,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这样可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减少生病几率,减少看病吃药的费用支出,也间接为子女减轻负担,正所谓,“老人健康就是给子女的最大支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身患绝症,年近80高龄的老人,是如何打破大城市邻里交往的藩篱,把快乐传递给大家的?她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家门敞开,为伙伴们打造了这间"快乐小屋"的?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或多或少会体会到,邻居间交往太少,每天听到的只是开门关门的声音,一扇扇冰冷的防盗门将人们的心彼此隔绝。79岁的上海老人鲍美利,在乔迁新居后也经历了这样的烦恼,为丰富自己和老伙伴们的生活,她索性打开家门,让大家走进来唱歌、聊天,并为小屋取名"开心小屋"。鲍美利在教大家唱歌的同时,不仅  相似文献   

4.
久病床前,痛苦的除了生病.的老人之外,还有老人的老伴、儿女,他们被照顾老人的重任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休息、旅游,出个差都要精打细算好时间。从今年5月起,杭州市西湖区政府推出一项名为“喘息服务”的项目,通过将老人接到养老福利机构或派人上门,进行临时性的照顾,由此让长期照顾失能老人的家属能够得到喘息的时间,短时间歇息一下。  相似文献   

5.
有些老人退休后,对社会活动、周围人群全然不感兴趣,整日“宅”在家里,专家提醒——最好不做“宅”男女对于许多老人来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和他们朝夕相伴?答案是电视!对此,专家提醒说:老年朋友看电视要有选择,不要单纯看一些电视连续剧,尤其是一些肥皂剧,长期如此可能让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被电视剧带着走,思维也由此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6.
“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凸显出来。孤寂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空巢”老人孤寂产生的原因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空巢”老人孤寂感的对策,以期能帮助“空巢”老人减少孤独寂寞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7.
这座1600平方米的花园,是李玉斌、许曰侠夫妇从2000年3月8日开始,用了14年的时间在垃圾堆上建起来的.“开心花园”是《齐鲁石化报》记者采访时给起的名字.如今,两位老人忙碌在绿树下,穿行在花丛中,14年的花园情结,园里面的一花一木都与两位老人的心相连,花园已成了两位老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两位老人也因“开心花园”受到众人尊敬,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退管中志愿奉献者的先进典型、模范党员、山东省健康老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8.
物质女人在这世上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快乐,其中金钱带来的那份快乐最单纯最直接--无需领悟,甚至不用感觉,花钱本身已让她们快乐无比。问她们什么情况下爱去逛街买东西?答案大多为“开心的时候“和“不开心的时候”。啊!就是说--所有时候。开心是犒赏,不开心是安慰。  相似文献   

9.
“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你们!”一位即将辞世的老人这样对陪伴她的志愿者说。 是“晚缘”让一群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走到了一起.青年们的真诚关爱让老人们的生活重新燃起了欢乐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体验前情 元旦3天小长假,老爸老妈去山东老家看望生病的亲戚,两岁半的儿子被交回到我和老公手里。说出来谁都不信,当了两年多的爸妈,到现在还是“新手”。因为有老人帮着带孩子,再加上我和老公工作比较忙,每天只是陪孩子玩儿一会儿,  相似文献   

11.
孝敬的误区     
到朋友家做客,见到了朋友的父亲,一个脸色土褐满脸皱纹的乡下老人。朋友是从农村来的,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扎下了根.这几年事业小成生活安定,这才将老父亲从乡下接到城里来安度晚年。就我的印象,农村老人初到城里居住,是不习惯的,从意识形态到生活习惯再到没有熟识的人进行交流,他们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乡土乡情,进入到陌生的城市,往往显得孤独,郁闷,真正开心的并不多。但朋友的父亲却是例外,他很开心,话也多,特别是吃饭的时候,朋友拿出一瓶酒,给大家斟上,告诉我们,这酒是因为父亲的手艺,楼下那家便民店老板特意送来孝敬老人家的。老人家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一边咂吧杯中的  相似文献   

12.
敏感度高的人,往往都很感性,但也比较情绪化、感情用事;敏感度不高的人会比较理智,只是浪漫不起来。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当然也适用于爱情,越懂得了  相似文献   

13.
我从2002年开始订阅《老人世界》。开始我自己每期一篇不落地通读,后来儿子和孙子、孙女也经常看。儿子在本乡镇上班,每休班时,他就看几篇,他爱看“百姓故事”和“亲情篇”。孙子孙女爱看“开心乐园”,什么谜语、猜字、小笑话、小幽默、漫画等,有时也看其他栏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老人越来越多,如何保证他们的“五有”,不能不被社会普遍关注。应当说,国家、社会和家庭是养老的必然渠道。我们搞社会主义,有责任和义务使每一个老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晚年,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但是,目前不尽如人意的事还很多很多,老人如果不靠自己而过份依赖别人,恐怕很难有好日子过。当然,靠自己也有靠不住的时候,比如病倒在床,生活就无法自理了。那么,还有别的可靠吗?我想来想去,觉得在老年人中提倡志愿互助也是一个办法。成语有“同病相怜”一说。大千世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事实上,对于老人,不到年龄很难说清个…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10月,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以下简称养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年过八旬的卢世杰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他几乎天天都会过来,到书画室写写字,或者和其他老人一起娱乐,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卢世杰是一名退休教师,由于一直未婚,膝下无儿无女,一个人的生活使他常常感到空虚寂寞。“现在不一样啦,我在这里很开心。”自从有了养老中心,热爱书法绘画的卢世杰便有了好去处。  相似文献   

16.
钟可 《老年世界》2006,(9):20-21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资金缺乏,老年事业、老龄产业发展滞后等一系列矛盾。在每一座城市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甚至还要养活下岗的子女和未成年的孙子外甥;而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些老人“生病靠扛。吃饭靠帮”,甚至,遇上不孝顺的子女还要流离失所。有人说,这只是“个案”,实则不然,如果任其扩大势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借鉴国际经验,调整思路,寻找对策,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也有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人到老年,最容易孤单寂寞,即使儿女孝顺,也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因此,许多单身老人都希望有个伴儿,生活上相互照应,没事聊聊天,在精神上有个慰藉。然而,在中国这个传统社会里,出于对财产,子女等方面的考虑,许多单身老人很难迈过结婚这道门槛,同居,成了他们无奈而又时髦的选择。北京市老龄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再婚老人中,非婚同居者接近50%;在4297名投票者中,有90%的老人赞成非婚同居。同居老人一般都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只是没有履行《婚姻法》规定的婚姻登记手续。同居老人中,很多人抱着“意同则合,意异则离”的态度,以为这样双方相对能自由一些,好合好散,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和牵连。殊不知,正是这种松散的、不负责任的同居关系,不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像一块透明的玻璃一样脆弱无比,不堪一击,一旦双方感情破裂,后果总是难以收场。片面地阻止、反对老年人同居,是不人性、不理智的行为。在复杂纷扰的社会里,老年人应该怎样做,才能理顺同居关系,在保持一种舒适理想的生活状态时,又没有后顾之忧?作为子女,又该如何对待,引导长辈与另一半共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18.
老公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公经过村口时,每天都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老公说,那几位老人都是“留守族”,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们都上了年岁,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很孤独,也很可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对老人们多少是个慰藉,尤其是陪老人们聊聊天,也算是替老人的子女们尽些“精神赡养”。老公在讲述这些事情时,脸上总是现出欣慰的笑容。老公的同事们都夸赞老公做了件善事,老公回答说:谈不到行善,我只是求得一份心安罢了,因为看到老人们脸上的愁容换成了微笑,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甘甜,工作和生活也就有了“劲头”,心里轻松着哩!  相似文献   

19.
健文 《当代老年》2013,(7):47-47
生活条件好了,孤独寂寞却多了。老人退休在家,更会时常觉得空虚。没事找乐子,才能保持身心年轻,让人更长寿。其实,快乐很简单,下面为您介绍8招,教您做个老来乐。1、“3米微笑原则”。即看到3米远处走来邻居或老同事,就主动真诚地微笑。这会使对方整天都开心,而对方回以会心的微笑,也会使自己心情愉悦,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别人用微笑迎接自己。微笑还会让人显得和善、谦逊,值得信任和依赖,心情自然也更好。  相似文献   

20.
济文 《职业》2003,(8):60
山东华鲁助老扶残服务中心是由山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管、经山东省民政厅注册、以“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让残疾人生活更方便”为宗旨,为国分忧,为企业减负,为老人解难,使残疾人生活更方便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 多年来,服务中心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扎扎实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和“加大为残疾人服务力度”的指示精神,本着“为了今天的老人,也为了明天的自己,用爱心和奉献为天下老人尽孝”的理念,做老年人的手杖,当残疾人的轮椅,做了大量的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