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总司令便和志愿军总部的同志一起,开始第二次战役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1951年春节前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遭到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沉重打击后,方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他们被迫退到“三八线”以南,并抛出了“停火建议”的协议。  相似文献   

3.
75岁的龚杰,是岳阳石油化工总厂的离休干部。51年前,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彭德怀身边担任军事参谋。5月里一个细雨初霁的上午,他向我讲述了跟随彭总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1950年10月5日,龚杰正在北京中南海作战室忙碌地工作着。突然,领导找他谈话,通知他马上“跟首长出差”。半小时后,龚杰乘车到北京饭店待命。先他而到的,还有总参谋部作战处处长成普、参谋徐亩元等人。第二天上午,他们见到了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还有早已熟知的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  相似文献   

4.
志愿军180师失利的消息,不仅震惊了志愿军总部,更惊动了远在北京的最高统帅。那些日子。找将军谈话、读阵中日记,毛泽东彻夜未眠……  相似文献   

5.
步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有一幅巨大的历史照片,照片上一队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巨龙般地行进在白雪茫茫的鸭绿江上。这幅照片就是志愿军某部摄影记者黎民同志拍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相似文献   

6.
安保田 《老年人》2003,(11):34-35
194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一支不扎眼的小型车队徐徐开进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村东关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大院。车队停下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行分别下了车。由于遭到胡宗南的围追堵截,又经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毛泽东的面容有点憔悴,但精神还不错。他没有急于进屋休息,而是站在院里环视四周。院内的5栋平房分前后三排:前排是警卫室,中间两栋分别是作战室和电报室,最后一排是聂荣臻和萧克的办公室兼卧室。得悉毛泽东和中央机关要来之后,聂荣臻把他住的套间腾出来给毛泽东住,自己搬到了最东头的一间。周恩来和任弼时则在作战室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 元帅第二倒了,元帅第三接班也是顺理成章。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  相似文献   

8.
傅华 《中外书摘》2006,(4):49-50
俄罗斯方面公布的1950年10月2日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同我国公布的毛泽东同一天给斯大林的电报内容完全相反、相互矛盾。俄国学者对中国发表的电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中国学者沈志华对此进行考证以后,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石海 《老年人》2010,(10):38-39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湖南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但参战人员中湘籍志愿军人数最多,而且中国人民志愿军的5位司令员都是湘籍将领。他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0.
1965年秋,彭德怀奉毛泽东主席之令,出任总部设在成都的西南大三线建委副主任。彭德怀住在成都永兴巷7号大院中的一间平房里。他曾一再向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三线建委的同志表示,不要安排那么大的房子,只要能放下一张桌子和一张办公桌就行了。  相似文献   

11.
魏鹏 《当代老年》2006,(6):14-15
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党中央提出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职务的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中央闹独立搞分裂,以河水高涨、草地不能通过等为借口,不但不“北上”,还要求部队备粮“南下”。9月9日下午,前敌总指挥部正在召开干部大会,张国焘密电政委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并阴谋用武力危害中央。叶剑英看到密电后,佯作上厕所离开会场,出门后飞跑到中央驻地,将电报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即把密电内容写在卷烟纸上。9月10日凌晨,毛泽东、周思来、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率军委纵队和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脱离了险境。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彭德怀率领部队解放了新疆,10月1日,乌鲁木齐数万人涌上街头,欢庆解放,欢呼新中国的成立,在沸腾的人流里,出现了领袖人物的画像,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还有彭德怀,人们高呼“万岁”,声震长空,这时,彭德怀应起义将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邀请来到会场,看见人群中抬着自己的画像,彭德怀的两道浓眉拧了起来,他对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史家多将目光投注在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幕后外交折冲,实际上1951年元旦志愿军发起第三次战役并打过三八线,同样是抗美援朝重大决策的经典之作.首先要说明的是,大量新历史文献证明,打过三八线并不是志愿军参战的既定目标.从中国的安全利益、参战的战略意图和初期作战目标等各方面看,打过三八线并非志愿军非实现不可的目标,所以在毛泽东与志愿军司令部之间,才出现了何时发动第三次战役和是否打过三八线的不同看法,同时在中国与盟友之间出现了复杂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4.
一封电报 2009年7月4日,凤凰卫视《皇牌大放送》节目组闱绕着1949年陈寅恪的去留问题采访了我。主持人秦晴介绍,在台湾“中研院”采访时,曾见过一张陈寅恪赴台的“入境证”。10月初,她在电邮里又说,那张“入境证”“其实是一张台湾‘中研院’写给白湾警署的申请信”。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老年人》2006,(4):36-37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彭德怀就“是朱毛”的得力助手。抗日战争爆发后,陕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是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司令。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中,他们配合密切,互相关心,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朱德和彭德怀都是军人出身,但性格截然不同。朱德浓眉大眼,看起来威风凛凛,令人生畏,实际上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就像一位老农那样和蔼可亲”。他几乎没有脾气,无论身边工作人员出了什么差错,都只是和颜悦色地提醒,从不虎脸训人。彭德怀则相反,脾气是响鼓重锤,咚咚震天,咄咄逼人,常常搞得别人下不了台。脾气不好的彭德怀,与朱德的关系却非常融洽,…  相似文献   

16.
王胜强 《老年世界》2011,(11):17-17
钱三强,中国核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为科学界的泰斗,钱三强的爱情故事平凡而浪漫:相识13载,他才鼓起勇气向心爱的人表白,寄出了他平生第一封情书——电报体的书信。  相似文献   

17.
贺吉元 《老年人》2005,(1):14-15
毛泽东和彭德怀都是湖南湘潭人,但直到1928年11月才第一次相见相识。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井冈山上突围1928年11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红四军会合。这是彭德怀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也是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彭德  相似文献   

18.
王震将军一旦接受任务,必蓄胡须,不完成任务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习惯私下称其为“王胡子”。 1949年10月,王震将军率部穿祁连,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挺进西北,解放新疆。之初,毛泽东于河北平山西柏坡约见王震将军,以红娘喻其进疆角色,说:“你到新疆去演红娘,既为配角,又为主角。要有很高的艺术哟!”  相似文献   

19.
柳守忠 《老年人》2003,(10):32-33
彭德怀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人。他一生胸襟坦荡,刚直不阿,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毛泽东对彭德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辉煌战绩赞赏有加,曾写下“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篇,广为传播。下面记述的是彭德怀的几个小故事。严拒蒋介石收买抗战初期,徐州战事吃紧。1938年1月15日,蒋介石特邀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到武昌共商御敌大计。对这次会谈,蒋介石还有一个阴谋,就是收买彭德怀。两人晤面后,他假装关心地问到:“彭将军戎马倥偬,可否有机会回故里探望?府上皆安否?”见彭德怀沉默不语,蒋介石误以…  相似文献   

20.
童希圣 《老年人》2009,(1):17-17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朝鲜。两国政府在签署的联合公报中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1958年底以前分批撤出朝鲜。我曾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从朝鲜回国已经整整50年了,历史的云烟已经散去,但归国前的那些情形,至今仍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