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维国 《现代交际》2010,(12):271-271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子女所实施的教育,也包含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孤儿学校因其特殊性,承担着孤儿家庭教育的重任。本文详细探讨了孤儿家庭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是父母、家庭长者运用一定手段与方式,有目的地塑造家庭成员的特定品质、形成一定人生观、道德观、生活习惯、行为模式、生产技能等的社会现象。现代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有何联系?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随着教育社会化的发展,有的同志认为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在消失,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首先,父母教育自己的子女,仍然是我国的法律与道德规范。我国新婚姻法继续明确规定“父母对子有抚养与教育的义务”。“子不教,父之过”也仍是我国人民的社会心理与道  相似文献   

3.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标志着家庭教育全面纳入法治实施轨道。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意味着父母必须依法对子女进行家庭德育。那么,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之后,家庭德育应该如何开展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充分考虑家庭德育在教育场域和方法上的特殊性,防止家庭德育的异化。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处于道德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的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地位,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氛围、父母个性和文化修养、父母教养态度、行为方式、教育期望及亲子关系等均和未成年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作者调查了江西省城乡829名小学初中生家长,认为有针对性地利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将能有效地促进子女的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原生家庭的家庭关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它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为探究原生家庭关系中的代际隔阂问题,基于"90后"子女和父母双视角出发,从原生家庭父母与子女沟通理念、城市与农村家庭代际隔阂、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互联网背景下,父母及子女沟通理念的不同加剧了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城市和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理念的不同,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剧了农村地区原生家庭的代际隔阂。  相似文献   

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父母角色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角色之一,对子女、家庭和社会都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对如何正确认识父母角色,准确定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父母角色的重构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7.
刘淑英  邵军  李彦宏 《职业》2011,(23):125-125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人格素质、态度观念以及社会行为等,均会对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社会化产生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强化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不理解孩子,爱唠叨,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等,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因此,家长要积极反省家庭教育的误区,注意营造民主融洽的家庭人际交往氛围。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受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往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多是在"城市"和"乡村"二元格局的宏观层面进行考察,鲜有从"县域社会"这一层面进行探讨.深度访谈发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具有异质性的家庭文化资本,具体体现在父母的文化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态度和动机、父母的教育期望、父母自身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时间和金钱)、父母与子女的代际互动以及父母与学校教育的互动等方面;在"影子教育"方面,县城儿童是"圈养"和"规训"的童年,而村庄儿童是"散养"和"游戏"的童年,体现的是区隔的课余生活世界.县城儿童和村庄儿童不平等的"双重"文化再生产机制阻碍了县域社会内良性、有序的阶层流动,使得县域内的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主要是指15周岁以下,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人。流动儿童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结果,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问题对流动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本文选取连云港市新海新区内的随迁子女家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新海新区内的部分流动儿童展开专业的社工介入策略,以期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是子女受教育过程的起点,但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供求关系不对等,不仅影响了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更影响社会的发展。探究家庭教育对外来务工子女供给情况的深层次影响,以浙江省玉环市楚门镇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为例,引入供求均衡理论,按照"什么是家庭教育供求均衡—谁是供给者—谁是需求者—供求问题分析—怎样供给"的脉络,解析家庭教育供求情况,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