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1世纪为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以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是新型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种挑战。我国各大外语院校纷纷提出外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文中着重以韩国语专业为基础,结合复合型人才的概念以及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途径,讨论韩国语专业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区域经济特点入手,在分析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应注意以语言能力为核心,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突出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人数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模式和理念却仍然沿用固有的方式,以至于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突破与发展,尤其是外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国际化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日益得到重视,也引发了国内对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国际化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探索,这一模式不仅是适应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需要,亦是外语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将就对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国际化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意义、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措施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友岩  何春晓 《职业时空》2008,4(3):120-12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营国际化,以及中国加入WTO,外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态势,“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只有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外语类专业理想的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就是“专才”:一方面,语言表达和书面的基本功要过硬;另一方面,外语与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应该很好地结合。适应新形势,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高校外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要针对当前新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的体系、方法做出调整改革,来适应新的环境下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外语+"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语专业知识为主,辅助学习其他某一门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本文以"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了"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课程体系滞后、师资队伍不强和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具体要点包括:改变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和学生的需求,了解目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明确未来人才市场对于外语专门人才需求的质与量,从长远考虑社会需求,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对策,主要从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英语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英语水平高且懂一两门专业的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7.
孙丹萍 《现代交际》2013,(12):234-234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深,社会对既熟悉商务知识和经济常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更得以凸显。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成为了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全球性强势语言,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外语语言技能+专业知识+文化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启南 《现代交际》2011,(12):241+240-241,24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既精通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我校英德双语专业采用“双外语”,“外语+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双语双强,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商务德语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长青 《职业时空》2010,6(6):69-70
通过调查涉外企业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通过校企联合途径,根据区域性经济的特点,培养"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商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李大鹏  邹韵 《公关世界》2023,(22):45-47
新文科建设提倡学科交叉、专业融合,这与地方财经类高校外语专业的复合性、实践性等特征不谋而合,为其外语专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思路。在此时代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高校应突出地方和院校特色,优化外语类专业教学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促进外语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赋能。  相似文献   

12.
朱强  阎子刚 《职业时空》2009,5(6):44-45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二阶段准员工”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和实施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职业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等方面,阐述了物流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闫晓前 《职业时空》2013,(9):59-60,66
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高职化工类专业“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探讨“虚实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复合型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及时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课程,改变职业学院各系部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调整教学观念和培养模式,开发以某专业为基础的复合型课程.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外语专业作为培育我国跨文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学科,在教研过程中应突破原有局限与不足,积极发挥"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实践功能",进行"外语+思政"的创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6.
胡蕊  黄凌凌 《职业》2022,(9):54-57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中职院校要合理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笔者所在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促进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以期探索适宜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依托于数字技术的一门新兴艺术类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紧跟数字时代发展脚步不断更新变化,由于该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创新。笔者以长春科技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及教学实践为例,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探讨适合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国强 《职业》2024,(3):40-43
<正>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技工院校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相关部署,以职业技能养成为落脚点,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本遵循,强化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多元融合、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确立“产业+专业”“工作+学习”“学校+企业”3个领域加成融通的教学改革,先后有6个专业参与了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专业建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模块化人才培养是一种灵活且针对性较强的模式,以商丘师范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探讨应用转型背景下,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达到扩大就业面,培养针对性较强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杉 《职业》2023,(5):48-50
本文以北京市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为依托,面向机场运维保障行业、智慧机场行业,按照运维保障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数字化师资团队建设、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强数字化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展开研究,以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