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佰伟 《现代交际》2013,(12):110-110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质量为核心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承担着为学校教育、科研服务的重要职责,而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时期,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阐述民办高校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分析民办高校图书馆及馆员现状,提出新时期提高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读书,更多的人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也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久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这就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是连接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纽带,提高馆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培养馆员的服务能力是图书馆目前转变的首要任务。本文将对图书馆中馆员能力的提升与培养做进一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沈艳 《现代交际》2013,(10):101-101,100
图书馆是文化信息的服务中心,是为读者存在的,其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优劣,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图书馆馆员,应充分认识到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要能够做到对读者热心服务、耐心服务、细心服务、精心服务和专心服务。要做到这些,馆员必须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图书馆馆员的素质与读者服务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该如何提高馆员的素质做出探究。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下,高校学生和教学工作者对高校图书馆员工作质量和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为高校图书馆馆员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会遭遇到不同类型的问题,这就给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造成了困扰。所以有关的馆员和研究人员应当联系当前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现状,探究其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造成的困扰,然后思考相关的解决措施,为高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读者的专业化、学科化、网络化等使高校图书馆服务受到影响,文章通过对制约和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四大要素进行分析,讨论了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基本对策,从设施、人力、信息以及体制机制四方面对制约和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我国的图书馆也开始逐步向网络图书馆转型,其管理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经验管理转向电脑操作和网路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以适应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图书管理员的工作现状,并对如何提升图书馆员的管理能力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图书作为公众的"精神食粮",在各类信息媒介出现之前是公众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但多元媒介去中心化的发展对于图书阅读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面临着巨大的经营与竞争压力。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并非机械地堆砌现代信息技术或设备,而是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与数据思维、与图书馆信息服务全流程结合为有机整体,提升图书馆信息流通率,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基于此,图书馆应强化服务意识,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深入分析用户需求,跨界合作促进信息服务泛在化,加强馆员培训。  相似文献   

8.
张爱华 《职业》2011,(12):22-22
图书馆管理创新已成为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管理理念创新1.从以书为本向以人本位的转变现代图书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将图书看成是一种资源,看成是高校师生汲取知识文化、提升综合能力的源泉。这就要求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树立一种服务的意识,将图书资源充分地开发,让每个需要的师生都能方便地获取,让图书在师生之间畅通地流转。2.从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现代图书馆最本质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图书的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取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学生等读者的第二课堂,是完成学校教学任务和实现学校总体目标的重要机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社会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图书馆、馆员和读者三者之间的简要分析,本人就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完善图书馆职能,提出一些思考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王敏 《职业时空》2010,6(5):22-23
市县级图书馆正处在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并存发展至最终融合的转型时期,要求图书馆员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针对目前市县级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新的信息环境下的长效激励机制,以克服馆员的职业倦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得到创新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宋淑芬 《现代交际》2014,(6):122-122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定情绪或环境下的某种心理行为的规律性反映,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将心理效应合理应用到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馆员的服务素质,指导馆员做好管理工作,为读者带来满意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图书馆功能已日趋多元化,图书馆已成为学校师生提供其教学所需图书、进行信息素质教育、通过图书之外的手段获取各种信息、自学等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图书馆的发展中,管理人员展现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总体服务能力均需通过管理人员能力来判定。应当透过内部营销来提升馆员的满意程度,这一方式也得到了读者的支持。所以,融合工作经验从内部营销视角对图书馆管理新策略予以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韩爱兵 《现代交际》2011,(8):105-105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工作是服务读者的一个重要部门,如何利用图书馆有限的图书资源,更加充分地服务于读者是每一位书库管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当前图书馆书库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出发,探讨了如何构建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和谐平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程波 《现代妇女》2014,(12):216-216
知识是人类文明的珍贵宝藏之一。如今,普通高校的图书管理更是作为传授知识,孕育知识,培育新知识的重桥梁。所以强化普高的图书管理能力意义甚大。随着科技的迅速变化,信息化图书馆里也是将来的进展方向。因此,文中对普通高校图书管理进行现状陈述,分析在信息化的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社会要求校园图书馆馆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然而当前校园图书馆馆员队伍还面临着诸如队伍结构,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努力加强图书馆馆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学术科研素质等方面的素质内涵建设,同时要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转变观念,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培训,提升业务水平;引入竞争,完善激励机制等路径推进馆员队伍素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同时具有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服务社会的职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管理理念、馆员角色、馆藏渠道、技术运用和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田向 《职业》2013,(15):173-173
通过学院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在各个环节均体现出理想的效果。将学院图书馆的图书采编、日常流通、随书光盘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效地串联起来,使得学院图书馆管理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为更好地服务学院师生信息检索、图书借阅、图书浏览等各个环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流通部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围绕工作人员和读者,丰富服务方式,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统计工作,来加强和改善流通阅览工作;应提高图书流通管理人本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就是根据隐性知识的特性,运用隐性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把员工头脑中的内隐性、经验性、未编码的知识挖掘出来,进行整理使其显性化,供人们共享,以提高馆员的业务知识能力和图书馆提供知识导航和服务的水平。一、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特性及其识别1.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特性(1)学习方法的特殊性。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