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是媒体彰显其主张的重要形式.但是,很多媒体的新闻评论干涩、空洞,说服力不强.因此,新闻评论要真正成为媒体的灵魂,必须改进文风,用鲜活、生动、真实的语言来增强其表现力,使其更贴近受众,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邵琦  倪乐融 《现代妇女》2014,(7):310-311
2010年8月2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开播。这是浙江卫视在晚间时段开设的第一个新闻评论栏目,更是全国首创的电视和网络视讯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然而在种种光环背后,《新闻深一度》还存在着一些致命弱点。节目定位的不明确与评论员的身份、地域限制等问题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新闻深一度》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东 《现代交际》2012,(12):136
自有新闻节目的那一天起,新闻评论就伴随着新闻节目一直变换形式生存到了今天,电视节目本身是有生存周期的,但只要新闻不断发生,节目就永远都有生存的理由.话虽这样说,怎样把新闻节目,尤其是相对高端的新闻评论节目做好,却成了不少新闻从业人员的难题,而更让人觉得犯难的是,好与不好,究竟该怎样考量,由谁,或者由谁的数据来考量呢?  相似文献   

4.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历经十余年,从诞生到辉煌、再到如今遇到新的瓶颈,可谓是一个短暂却又弥足珍贵的成长发展的十年。那么,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机遇?此文具体剖析了地方民生新闻评论节目的策略技巧问题,以评论为突破口,找寻民生节目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广播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种,因为传播信息比较快而广受欢迎,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更快地获取新闻信息,还能自由发表言论评价,这使得广播受到了很大冲击,听众也越来越少。为此,广播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创新,由于新闻评论是广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专栏作为评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新闻评论从严肃的政治圣坛上走下来,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从新闻评论、报纸评论专栏和报纸专栏评论的定义;报纸专栏评论的特点,类型,写作要求以及在新闻评论中的地位,作用;专栏评论选题的重要性及一般要求等三个方面对报纸专栏评论及选题要求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工作者需时刻注意提高多种素养,应具有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头脑、文学家的才干、社会活动家的本事及杂家的头脑。  相似文献   

8.
宋吉英 《现代交际》2013,(11):89-89
地市台的新闻评论在"重""大"上难以获得优势,而在"小""活"上却完全可以显示出高于大台的长处。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是时政新闻节目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在当今媒体高度竞争的时代下满足高层次的观众对新闻深度了解的需求而产生的电视节目类型。其发展在经历了模仿、探索等过程后逐渐走向成熟,但近几年来,倍受青睐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却日渐式微。当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生存现状既给人以深刻的反思,也蕴含着摆脱窘迫、寻求突围的策略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可以彰显媒体思想深度和关照广度的新闻评论则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方舟评论》和《人民时评》作为不同舆论场内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性栏目,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可以为其他媒体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前者文风辛辣尖锐,后者沉稳思辨,二者均有各自的优势和有待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人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用以协调和处理新闻人与采访对象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下,尚不规范的市场秩序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媒体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新闻人要自觉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的神圣使命,防止新闻道德的天平出现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2.
林霖 《现代交际》2014,(7):96-96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商业化的节目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一个获取新闻的渠道,而在商业化的侵染下,这些节目不再是仅仅为了人们获取真实的新闻而存在,其商业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其在新闻上的作用,所以这些节目就把收视率放在了第一位。本篇文章就在探讨是商业化的节目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正在不自觉地改变着新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WW:《中国新闻》之前你在做什么?进了这个栏目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4.
时晓静 《现代交际》2013,(10):82-83
20世纪中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发展成为最吸引受众关注的电视新闻形式。深度报道被称为In-depthreports(深入报道)和interpretativereport#rig(解释性报道)。不论是何种新闻事件,调查式深度报道都试图通过对事实的极力探寻,收集零星的新闻碎片,通过对新闻事件中悬念与冲突的镜头构图性处理,最终还原给受众一个事件真相的故事性画面。镜头所展示出来的画面感和抽象的新闻时间构图最终成就了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究竟电视新闻调查式深度报道如此受人欢迎的原因在哪里?电视报道如何做到将新闻用故事化的方法讲述出来?本文试图从电视新闻构图的先决条件、主要因素和画面感三方面来解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15.
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要让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旗帜”、“眼睛”和“灵魂”,必须通过精巧的写作手法和表现艺术,切实增强评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此,要在以“新”抓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动人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凉客客 《职业》2012,(25):23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热门贴子:"如果不学新闻,我想做个理发师;如果不学生物,我想当个赛车手;如果不学金融,我想做个心理咨询师;如果不学医,我想做个流浪诗人……"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帖子,却引来了大量网友的评论和转载,几天时间里就有上万的网友参与。有网友把该话题点睛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相似文献   

17.
美国人谁“有可能”上天堂 1997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做了一次民意调查,问美国人谁“有可能”上天堂。比尔·克林顿的得票情况还不是很差,有52%的参与者认为天堂之门还是向他敞开的;戴安娜王妃的票数相对多了那么一点儿,有60%的参与者认为她可以上天堂;排在第二名的是特瑞莎修女,她的认可度达到了79%。那么,以87%的认可度摘得冠军宝座的又是哪一位呢?  相似文献   

18.
广告新闻化在新闻行业中一个不算新鲜的名词,这个现象也是很普遍。无论是第一梯队权威的新闻媒体还是一些民间广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广告新闻存在。一方面他诱骗了受众,一方面他又是企业的一种相对合理的营销手段。面对如此形势,看似规矩正直的新闻媒体就难逃功利主义的拉拢,本着为广告商服务的低俗态度来为策划新闻发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种信息更加透明化,也是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又一个渠道。本文在理清新闻执政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指出新媒体时代加强政府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以期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新闻执政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白峰 《老年人》2013,(8):16
最近,著名慈善家陈光标吃剩菜的新闻被网民热炒,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但笔者觉得,陈光标无论是自己吃剩菜,还是奖励他人吃剩菜,都是个人行为,"热炒"实在没有必要。现阶段,我们的社会需要节约是由国情决定的。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至今还有几千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