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北地区回族研究的可喜成果东北地区回族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马鸿超、田志和主编的《吉林回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的出版。丰富了中国地区回族史研究。众所厨知,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的地方就有回族历史。东北目前有近50万回民,回族史有丰富内容,不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写不出完整的中国回族史。因此,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是研究中国回族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吉林回族》出版,为中国回族史的研究提高放置了一块新基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1953年省内有2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96.8万,其中回族42307万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有34个少数民族成份,总人口增至108.8万,其中回族79976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有46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为161.4万,其中回族为126372人,分居省内各城镇。黑龙江省回族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佳木斯、牡丹江、双鸭山、大庆等市及阿城等县。约95%的人口散居在省内各城镇,5%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城市越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一个有历史悠久的、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全国回族人口据1982年全国普查统计(不包括台湾省)有七百二十多万人。回族人口分布在全国二十九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连西藏自治区也有近二千人。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许多贡献。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回族人民和汉族以及其他兄弟民族的人民联合在一起,进行过英勇的斗争,出现过许多英雄人物。如明朝末年,陕西等西北地区的饥饿的农民,在官府的压迫下,被逼得纷纷走上反抗的道路,高迎祥、李自成等都是当时杰出的农民领袖,在他们领导的起义军中,也有回族农民领袖老回回等英雄人物。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的回族人民不堪忍受当地官府与恶霸的掠夺和屠杀,各  相似文献   

4.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第一大聚居区,回族人口占全自治区总人口数的32.26%。解放前,回族人民政治地位低下,经济生活贫困,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宁夏总人口近120万,仅有十几所中等学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小学518所,在校学生44000余人,回族学生寥寥无几。在回族人口最集中的泾源县,解放前,文盲人数占全县人口的99%。不少回族聚居的山村,往往全村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为写一封信不得不翻山越岭,求助于人。宁夏解放以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宁夏的民族教育(在我区主要是回族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回族学生人数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回族在吉林     
一、回族人口及其分布吉林是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朝鲜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35个少数民族。198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2 989 085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 994 41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68%,其中回族117 704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51%,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5.9%。吉林省回族人口的分布非常广泛,全省65个市县(区)都有回族居住。主要分布在吉林、长春、九台、双阳、伊通、扶余等地。在13个城市里回族有61 800多人,约占全省回族人口的53.5%。在9个地级市中回族人口最多的是长春市,目前已达3万人;其次是吉林市,已接近2万人。每个城市都有“回民营”,如长春市的长通路,吉林的北极街,扶余的团结  相似文献   

6.
回族在山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山西回族的人口及其分布山西是一个多民族省份,现有汉、回、满、蒙古、朝鲜、壮、藏等35个民族成份。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省总人口为2529万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63805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其中回族5191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1.4%,是山西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山西省回族的分布非常广泛,全省117个县(市、区)中的111个有回民居住,主要分布在城镇,其中长治市城区13835人,太原市城区11617人,大同市城区6091人,晋城市城区2070人,阳泉、榆次、临汾、运城等市区都有千人以上,共计38949人,占全省回族总人口的75%。在农村有小聚居的回族村58个,共有人口万余人,约占全省  相似文献   

7.
河南许昌地区的回回民族张玮,胡云生许昌地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包括许昌市、禹州市、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等2市3县,回族人口在4万之上,其中2市在万人以上。许昌地区回族历史悠久,而各时期的许昌地区各县志,很少有关回族的记载,虽在1937年出版的《禹县志》...  相似文献   

8.
南阳地处河南西南隅,回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南阳地区回族人口共124454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2%,回族人口数居河南各地市之首,回族遍布该地区13个县市,其中万人以上的有南阳市、南阳县、邓州市、方城县、镇平县。南阳的回族人民以自己的民族特点,在缔造南阳地区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南阳地方志和民族史上都应留下一定的篇幅。一、来源和分布宋以前,南阳一直为汉民族的居地。自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起,始有回回人来新野定居。但其主要来源,当是元代初期随蒙古军中的“探马赤军”而进入的。这些回回人,因“随处入社与编民等”,受南阳屯田总府统辖,留居从事农业生产,成家立业,正式成为南  相似文献   

9.
大厂回族考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建于1955年,全县共有人口104544人,其中回族22.194人,是全省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同时它又是距首都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被称为“京东伊斯兰之乡”。明朝建交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将国都北迁定都于北京。在此迁都的前后,“出旨迁民”、“以实空地”。于是大量回族人口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随之由南方北迁而来,其中有一部分落脚于京东大厂一带。年长日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西北的北坞村,经大厂镇,至东南杨辛庄绵延40华里的20个回族聚居的自然村落(主要集中分布于夏垫、大厂两大回族镇)。根据有关回族史料和查阅部分回族家谱  相似文献   

10.
回族在云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省,有二十四个少数民族。回族在云南是人口较多、较分散的少数民族。据1984年统计,有四十四万七千九百四十七人,比解放初1953年的二十一万多人,增长了一倍多。全省十七个地州市、一百二十九个县(包括相当于县的市、区),除个别边远县外,均有回族居住。回族较集中的有昆明市(三万二千人)、昭通市(五万六千多人)、大理市(一万多人),寻甸县(四万四千人)、鲁甸县(三万六千多人)、巍山县(一万七千多人)。其次,在滇西的保山、腾冲、永平、永胜、楚雄;滇南的建水、蒙自、开远、通海、  相似文献   

11.
(一) 安徽回族来源,与全国回族来源之海陆两路密切相关,即陆路从西北、山西、陕西或经河南、河北、山东而来;海路从江苏、浙江等地而来。历经社会变迁,散居全省各地,呈大分散小集中局面。从海路来者远先于陆路,从陆路来者远众于海上,这从现今安徽27万回族分布情况可明显看出:沿淮河水系回族人口分布较多,沿长江次之,皖南和大别山区很少。阜阳地区地处淮北,回族人口居全省各地区之首,计73831人,六安地区次之,计43746人,滁州地区  相似文献   

12.
固原回族自治州1953年10月30日建立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辖固原、海原、西吉三县和与之毗连的隆德、静宁、靖远等县的部分地区。1955年改名固原回族自治州。在甘肃省东部(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南接泾源回族自治县,北与宁夏省相邻,州府驻固原。汉置高平县,属安定郡,隋隶平凉郡,唐设原州肖关县,宋为镇戎军,元为开城州,明为平凉府固原县,清为固原直隶州,1913年改固原县。总面积2万6千多平方公里,有回、汉等族居民46万人,回族占48%以上。地处黄土高原,六盘山婉蜒全境,清水河流贯南北,山川纵横,土地辽阔。经济以农业为主,产春小麦、玉米、黍、谷、莜麦、荞麦、豆类、马铃薯等,地处高寒,气候干燥,宜种胡麻、芸芥、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所产油料约占甘肃全省  相似文献   

13.
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区,1989年有人口454.8万,其中回族人口149.7万,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2.9%,占全国回族人口约18%。宁夏回族教育的发展,对全国回族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的回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治区教育厅把回族教育放在整个教育工作的首位,“民族教育是宁夏教育的重点”的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接受,可以说,在宁夏的教育事业中,回族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历史的最佳时期。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分析一下回族教育的现状,把回族教育从单一的升学教育模式中引出来,走出一条适应宁夏经济发展特点的,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路子。这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回族的空间迁移过程与民族心理素质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共同心理素质的独特性与伊斯兰教有着明显的血肉关系,这已为众多学者所证实,但却难以解释伊斯兰文化圈下的我国新疆与中亚、西亚等地区并没有形成回族的现象。本文试图证明,高频率、大跨度的空间迁移是除伊斯兰教外,回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一、时间上的高频率迁移与空间上的大跨度分布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回族人口共721.94万人,广泛分布于全国29个省区(  相似文献   

15.
冀鲁豫(包括京津)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有回民200多万,占全国回民总数的四分之一强。研究这个地区的回族史,既可中原突破,还可南连苏皖,西接山陕,北通内蒙东北,大大丰富中国的回族史研究。基于这种目的和认识,本文不谈大家注目较多的西北和东南,而是专就中原地区作点文章。一、冀鲁豫地区回族研究已取得的成绩长期以来,冀鲁豫地区的回族研究已经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地处祖国大陆的东南部,是一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在八闺境内有32个少数民族,共31万多人,占全省总人口2593万的1.2%,分布在全省67个县(市)。其中: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高山族5个民族的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8.5%,其余27个民族人口不多。福建省回族人口6.4万多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20.7%。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厦门、邵武、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平潭、同安、甫田等县(市)。大部分居住在沿海农村乡镇,部分散居在城市,少数居住于偏僻山区。一、福建回族渊源福建偏处东海之滨,有24个县(市)面临东海和南海,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沿海北自福鼎南至诏安,海岸线曲折长达3 324公里,相当于我国海岸总长度的五分之一。沿岸江河入口处,形成许多天然良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上旬在昆明市举行了第二次全国《回族简史》座谈会(简称“昆明会议”)。现将该会的学术交流情况综述如下: 一、“昆明会议”是“银川会议”的发展,它把回族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昆明会议比起于一九八三年十月在银川举行的第一次《回族简史》座谈会(简称“银川会议”)来,其会议规模大,与会的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来回族史研究和编撰工作的回顾三十年来回族史的研究、编撰工作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的一段,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后到一九八○年这一段;近五年来这一段。(一)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对回族历史的系统研究和编撰工作,是过去回族史研究的继续,也是建国后回族史研究工作的开始,它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回族源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现有回族70,516人。他们虽然仅占全省人口总数的0.15%,却散居于各个县市。回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县市共有十七个,其中尤以武汉市(17,462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24.8%)、沙市市和荆州地区的沔阳县、洪湖县、潜江县、钟祥县(共11,405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6.2%),襄凡市及其所辖的枣阳县、襄阳县、老河口市(共8408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1.9%),十堰市和郧阳地区的郧西县、郧县、房县(共7,923人,占全省回族总数的11.24%)等地较为  相似文献   

20.
宁夏同心县是个回族聚居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据1984年统计,全县22.8万人口中,回族占79.5%。最近几年,全县齐心协力兴办民族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笔者曾去同心县进行过民族教育调查,现将该县少数民族教育投资经济效益问题试作浅析,就教于有关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一、同心县少数民族教育投资使用情况的调查(一)时间期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1985年。(二)民族教育投资来源正常教育经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少数民族事业补助费用于教育的部分;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