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历史本应是最有趣的学科,为什么会出现学生普遍厌学历史、怕历史的现实?本期,学校分管领导及教科室给我们教研员布置了一个任务:研究学校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起始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带着这些问题听了学校七个历史老师的课。这七个历史老师中,有六人是本科大学生,合格率达85.7%。从年龄结构看,40岁以上一个,其余都是在30——35岁之间,工龄最短的都有七年。从这些统计看,历史学科是全校合格率最高,最具实力的年轻队伍。这当中,有颇具潜力的教学后起之秀,他们知识面宽、教材发掘深,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性强,注重学生思维的拓  相似文献   

2.
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是历史学科高考能力要求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材料解析题的解析能力,是历史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工作之余,时常听到某些老师抱怨:我讲了那么多,讲得那样仔细了,为什么学生还是什么都不会?为什么学生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听了这些抱怨我作了一些思考.我认为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俗话说:医生的真本领在临床,教师的真本领在课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它也是考核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提高课堂有效性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4.
最牛的老师     
正牛老师从学校退休之后,反而成了全县最忙碌最牛的老师。这不,今天早晨6点,牛老师刚起床,林业局林局长就亲自打来电话:"牛老师好!我是小林。我们局想请您给大家讲一堂森林防火方面的课,您老人家一定要给我个面子啊!"牛老师说:"可是,我原来只是一个教学的先生,对森林防火常识可是一窍不通啊!"林局长说:"这个没关系的,您随便从书上呀网上呀找点儿东西,能  相似文献   

5.
所谓"副科"是指初中阶段不参加升学考试或部分内容进入升学考试的文化科目,主要指生物、地理、政冶、历史等学科。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这些学科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非正常状态,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一生的发展,不能不令人担忧。一、"副科"教学的尴尬处境角色不定,教学客串不少学校对这些"副科"教学没有固定的专职教师,上学期可能由语数老师附带授课,下学期或许就变成理化老师传教了。显然,学校把这些学科当作附属品在对待,其目的是让这些"丰科"教师帮助看管学生。  相似文献   

6.
这周星期天下午,我从老家坐出租车回学校上班. 在车上,挺年青、阳光的的哥突然问我,你是XX学校的XX老师吧?我说是呀.我颇感惊奇:他怎么认识我? 因为我这人向来为人低调,从不张扬,也不善于交际.我总认为,我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校的小老师,整天在学校里呆着,整天所接触的都是一些少不更事的十二三岁的学生娃,整天只知道把书教好就行了,就尽到了当老师的本分.因此,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很少,认识我的人当然也就不多.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为了当上从小羡慕的老师,中学毕业我毅然选择师范。毕业后,我理所当然地选择当老师,并一直当班主任。如今,六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摸爬滚打已使我深深体味到了当班主任的酸甜苦辣……,其中的快乐也常常在梦中笑醒。因为是班主任,你视学校如家,早上七点已到学校,晚上十点等学生上床你才回家,因为那是你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从不怨恨;你视质量如生命,因为你明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质量都与他们的未来息息相关,每一个班的进步也是学校的进步,每一个  相似文献   

8.
记得小时候,最愉快的事便是从学校捧回各种奖状,此情此景,至今难忘.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奖状虽然挂在简陋的墙上,却构成了农家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奖状激励着我从一个农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可最近耳闻目睹的一些现象,使我青少年时代的自豪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名教授语文课十八年的老师,我深感提高语文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应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要提高语文课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搞好教学的第一环节——备课备课是讲课的基础、前提,是搞好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只有做好了这个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能有的教师会这样说,我教了多遍的课文,太熟悉了,不备课,拿到课本就可以讲授了。但我不这样看,我们每次备课不是对上次教案的抄袭和讲课的重复,而  相似文献   

10.
一所学校是否真正的发展,最关键的是看她的学生是否能成为真正发展的人,也只有学生成为真正发展的人,学校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而能够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就在课堂,认识上的革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学校教学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1.
谭克万 《科学咨询》2003,(22):16-16,35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以教学为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规律.从学校整个管理来看,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量很大,涉及面最广,我认为教学管理要在加强班级管理,备课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抓好信息反馈等方面突出重点,才能在教学管理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处于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一名教授语文课十八年的老师,我深感提高语文课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我们应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人类最基础,最重要的科学之一,也是令学生头痛,老师教学难度大的一门学科.笔者首先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该科时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然后结合十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希望此丈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更期待广大同行提出更好的建议,从而达到共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场十几个孩子参加的钢琴演奏会,在老师家的客厅里举行。几十位家长和孩子们把客厅挤得满满的。我六岁的女儿第一个出场。她学习钢琴不足三个月,这次要不看乐谱一口气弹三个曲子,我心里七上八下。还好,她一个音符也没错——毕竟她是最小的一个孩子,音符不错就不容易了。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语言是历史思维的主要载体,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在历史教师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启迪学生智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袁腾飞老师的教学实录出发,结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特点,探讨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充实性,而课时相对其他学科却较少.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我认为要解决这一课题,关键在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而优化问题设计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初中学生的特点,分别从问题设计的时机、问题设计的原则等角度,围绕问题设计的优化,论述了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们在一起探讨时,经常会提到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绝对的评价标准,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笔者教的两个走读班比住读班平均每周少上两节课,但是一学年下来,语文比生源好得多的文科优班在分数上仅有一分的微小差距.像数学、英语这些科目两个对比班每科至少相差10分以上.它让我不由得思考、审视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我教的班一向被认为是问题班,一是学生习惯差、基础差,二是我的教学不大循规蹈矩,上得有点没有章法,很多时候还旁逸斜出,语文上得不像语文,还好成绩没有出现所谓的偏差.众所周知,语文尽管被列为高考学科,但也是不容易拉开差距的学科,甚至非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老师来教书,仍然可以胜任,成绩看起来也还可以,于是乎,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影响不大,学校认为只要会表演,谁都可以上语文,甚至还有人认为只要识字就可以上语文,语文正在被学语文、教语文、管语文教育者异化.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各地的历史高考题中,都不同程度地考到一些历史常识。重庆巴蜀中学的张波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11期上,就这些历史常识分门别类进行了阐述。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常识性知识,是历史老师和文科学生应该熟悉、掌握的知识。但是从阅卷场统计的数据来看,得分率低得可怜。我们历史教师不妨也扪心自问一下,那些知识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我想真正敢理直气壮回答的老师并不多。下面我们看看2007年全国文综卷(1)第12题所涉及的几个历史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