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犁是一位以小说名世的作家,写于四十年代的《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短篇小说及建国后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均确立了他作为一代名家的地位。然而,从骨子里说,孙犁却是一位散文家。他的小说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离奇曲折,而着意平凡生活场景的显现,带有明显的散文味;其散文则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散淡自如,浑然天成。与一些专事散文的作家相比,孙犁的散文数量不算太多,但质量较高,屡有精品。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新时期十年,孙犁全力以赴地从事散文创作,从又一个侧面展现了他的创作实绩,反映了新时期散文的水平与成就。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手,致力于散文创作,一生写下了《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杂文遗集》等作品,形成了他散文的“清新朴素、简洁自然的独特风格”.他的散文摒粉饰、去藻绘、写真情,“意在表现自己”;他的散文重构思,善传情,富诗意,委婉、细腻、精致.  相似文献   

3.
刘白羽在《答读者问》等篇中,多次谈到《长江三日》的意境是“激流勇进之美”;这种美,是指“长江砰然而下,一泻万里的神魄”,是“长江的伟大精神气魄”;追求这种美的意境,是为写出“我们时代的长江”,是对长江“赋予时代色彩”;这“激流勇进之美”,是他在长期的革命激流中形成的思想感情、美学观念、人格、气魄等溶合而成的“我的风格”。这一风格贯穿在刘白羽半个世纪的散文创作中,渗透在他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诸多因素之中。这壮美风格,独树一  相似文献   

4.
何为同志是当代享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浙江定海人。他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抗战前夕,当时他还是十五岁的中学生,就在著名的《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路》。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抗日战争期间,何为参加了上海的救亡慰问团,秘密前往皖南新四军总部访问,返回上海后写成散文特写集《青弋江》(一九四○年出版)。解放后,何为在上海、福建长期从事电影工作,同时进行散文创作,先后出版了《第二次考试》、《织锦集》和报告文学《张高谦》等。“四人帮”覆灭之后,他青春焕发,文思飞涌,写出了许多散文。一九八○年出版了《临窗集》,这是他建国三十年来优秀散文作品的自选集,其中一半是粉碎“四人帮”后的作品。去年又出版了两本集子,《闽居纪程》是作者迁居福  相似文献   

5.
《随想录》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巴金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建国后,特别是新时期涌现出的最优秀的散文作品之一。 《随想录》是巴金1978年至1986年间写的散文共150篇,分作五集,即《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巴金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都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随想录》内容恢弘,  相似文献   

6.
我国三十年代散文名家辈出。以写乡上散文而著称的李广田,以其别具山泽野趣的“画廊”而独标一帜。他的《画廊集》、《银狐集》等散文结集,在现代散文群星灿烂的天幕上,划下了一道耀眼的光辉。李广田散文创作的艺术经验,值得散文创作者和研究者总结与借鉴。这里,我们择其主要,试选二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朔(1913——1968),是我国文学园圃中的一位辛勤的园丁。他勤于耕耘,给人民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他的创作从中短篇小说到散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仅就他的散文艺术试作粗浅探索。杨朔有着诗人的气质,他是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他的散文再现不同时期人民的斗争和时代的激流,“象一颗玲珑的宝石,闪耀着眩目的光芒,又象一杯醇浓的美酒,含蓄着无穷的意味。”表现在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即是:着力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里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艺批评家和散文家,历经了由苦闷、幻想、傍徨到走向革命的文学、人生之路。他的散文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艰难困苦历程和他在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求的轨迹。这种“历程”和“轨迹”在他早期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尤为鲜明。一般都将何其芳一九三七年到延安之前的创作划为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即早期创作。在这期间,出了三个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  相似文献   

9.
《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在何其芳较为漫长的散文创作历程中无疑占有不容忽视的历史地位。这不仅因为这两本集子既带有他前期散文集《画梦录》那种疏离现实、迷恋自我的特点,又在某种程度上流露出他后期散文集《星火集》所具有的参与社会、向往革命的思想意向;更重要的在于这两本集子集中展示了处于人生转折期的作者所特有的那极为复杂矛盾、深奥玄秘的心理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作者的散文创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双重变奏的内在心理依据。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何其芳的《刻意集》与《还乡杂记》,必然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会使人自然地想到当代著名散文家杨朔。杨朔不但以他创作的诗化散文而著称,而且他还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写散文要“寻求诗的意境”的经验。他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  相似文献   

12.
<正> 同宾同志是社旗县人,我和他是同乡。我很早就知道他酷爱写作:小说、诗歌、杂文、乃至戏曲,他都写,可见其文学爱好之广。而最能显示他的写作水平且成果最多的是散文。自从他1963年开始发表散文起,迄今二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有一百多篇长短不同的散文作品问世。最主要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在《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报告文学》、《文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散文作家行列中,有位别具风格的作家.他不象刘白羽那样豪情奔放,雄浑遒劲;不象秦牧那样丰富博大,妙趣横生;也不象扬朔那样明丽清新,质朴华赡;而以深沉含蓄,优美凝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他就是大家交口称赞的散文《第二次考试》和《临江楼记》的作者何为.何为的散文,既有散文的诗情文采,又有小说那样的情节结构,同时,还如电影、特写一样使人感到亲切而真实.它是我国当代散文园地百花丛中一枝鲜艳夺目的花朵.广大读者喜爱他,更渴望了解他.但是,关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华彩乐章─—论郭保林诗化系列散文及其艺术构成机制姚春树,郑家健一从鲁西平原上走来了一位充满激情和极富想象力的散文家,这就是郭保林。新时期以来,他已出版的散文集有:《青春的橄榄树》、《有一抹蓝色属于我》、《五彩树》、《绿色的童话》和《郭...  相似文献   

15.
蒋子龙是新时期文学中“改革文学”的先导,十几年来,他创作了一批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想就蒋子龙的小说创作中的美学追求,略谈几点拙见。一、蒋子龙创作的轨迹蒋子龙自一九六四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散文而涉入文坛。一九六五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站长》,这是他的处女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三个起重工》、《进攻性格》等十几篇反映工厂生活的小说。一九七五年,他因创作《机电局长的一天》而成名。这  相似文献   

16.
和许多作家的创作经历不同,老舍是以写长篇小说开始他的创作生涯的.如果除开作家青年时代的习作《小玲儿》不算,那么,他的短篇小说的真正发轫之作,乃是一九三一年十月发表的《五九》.而在这之前,作家已经写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和《小坡的生日》等四部长篇了.尽管老舍曾经谦称他的才力不长于写短篇,但是,由于作家在写作短篇之前已经具有充足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特别是他在艺术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是可观的(主要有《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五个集子,合计约五十余篇),而且在质量上一般也是较高的,其中的几篇佼佼者,即使列入我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杰作之中也毫无愧色.这样,具体探讨一下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就与特色,就不是没有必要的了. 独特的题材领域几乎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会以他独特的  相似文献   

17.
王充闾同志在《柳荫絮语》、《人才诗话》之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清风白水》。从这三本书所构成的创作历程上看,乃是一个不断开创,不断飞跃的过程。不论从读者的审美接受角度,或从批评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充分依据认定,他的散文集《清风白水》的出版,表明他的散文创作不论从篇章到总体,都已经实现了文体审美的化境创造,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创作,特别是《清风白水》的出版,才引起全国文艺界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才得到那么多好评。读过《清风白水》,评论其化境创造,我感到在几个方面非常突出的,而这些又正是散文创造取得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19.
叶紫从开始创作之日起,就打算以他所亲历的湖南农民运动为题材,“用自己亲人的血和眼泪”,写一部纪念碑式的长篇小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曾经“积有一大堆材料”;但后来都被毁掉了.1939年春天他决计重新开始“一个一个字地将它修筑起来”,可惜不久就溘然长逝,遗稿亦散佚不知下落.叶紫留给人们的是两部短篇集:《丰收》与《山村一夜》,一个中篇《星》和若干散文,其中《丰收》一集使叶紫在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上占据了一个光荣的席位.  相似文献   

20.
读李广田的《画廊集》,会使人得到一种静美的感受,这不仅是《画廊集》,也是李广田早期散文(以《画廊集》和《银狐集》为代表)的特色,本文试就李广田早期散文的静美特色作一初步探讨。首先,李广田的早期散文,表现了田园的和平的静美。李广田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故乡、田园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说:“我是一个乡下人,我爱乡间并写乡间的人们。”(《画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