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新网5月21日电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如今,正悄然出现一股庸俗、消极、颓废的文化暗流,侵蚀着干部队伍的风气。诸如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敷衍塞责的“号子”文化、奢侈糜烂的“杯子”文化等等,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
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风拉开了文化领域“新道德运动”的帷幕。应该准确、理性地辨别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别,剖析当前文化中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客观分析“三俗”现象的形成原因,这对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尹保云 《学术界》2005,(2):149-155
庸俗特色论滥用“特色”概念 ,并以“凡搞自己特色的事物 ,必定成功 ;否则 ,必定失败”的简单认识作为评判标准 ,给现代化研究带来庸俗的、反科学的气氛 ;庸俗特色论既是对改革开放历史潮流不理解的产物 ,又是对“一般规律”论衰落后所留下的理性思维真空的一种非理性的填补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落后人文精神的延续。事物的个性特色是与共性特征分不开的 ,现代化的“特色”是追求一般现代性的结果 ,只能在实现现代化之后才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研究中 ,经常批评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失去了批判性 ,是庸俗的、媚俗的。本文则通过对英国著名的“英国文化学派”理论的梳理 ,以让人们全面地认识通俗文化 ,以科学的合理的态度对待通俗文化乃至大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庸俗社会学”的牵累,文学社会学在中国一向名声不佳。新时期之初,伴随着批判庸俗社会学的热情,大部分文学研究者都迫不及待地抛弃“外部研究”,义无反顾地转向“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6.
喻琴  何世剑 《理论界》2008,(4):142-143
大众文化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情感刺激和享受。但受消费经济的影响,文化“商品性”逐渐高扬,为谋求市场利润,低品味、庸俗文化也慢慢盛行。本文在考察中国古代“大众文化”的思想传统、西方大众文化的新潮学说、马克思主义大众文艺观的经典理论后,认为“审美”品格始终是大众文化创作的内在之“本”,绝不能忽视和抛弃。而当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流变也对大众文化创作在“味觉”、“视觉”、“听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诉求和期待,成为大众文化创作坚持“审美”的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齐美尔对现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美尔在看似平常、庸俗的生活碎片里把握现代性,将现代性的本质归结为个体对生活世界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日益奴役下,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越来越影响和控制着主观文化,造成个体的压抑、特性的散失。齐美尔的理论与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保守主义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化理论的三足鼎立之势。他认为个体在现代生活中借以实现自我救赎的两种典型行为是“时尚”和“距离”。  相似文献   

8.
郭敏 《江淮论坛》2006,(6):117-120
韩剧对我国的成功输出是全球化背景下“韩式”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反哺”,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对远去的传统文化的缅怀和热爱;传达了儒学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正统正在回归中国的信号,也给了国产电视剧制作中充斥电视荧屏的庸俗大众文化风尚当头棒喝和文化启示。本文认为,在电视时代,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创作电视剧,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以虔诚的态度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倾思潮和教条主义的长期肆虐,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精神受到严重摧残。“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教条主义的朔风飞雨袭击中国大地以来,使思想文化领域一片萧条。人们的思维变得浮浅、单调、庸俗、空虚,人们的精神世界被  相似文献   

10.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指出,如今,正悄然出现一股庸俗、消极、颓废的文化暗流,侵蚀着干部队伍的风气.诸如庸俗下流的"段子"文化、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敷衍塞责的"号子"文化、奢侈糜烂的"杯子"文化等等,这些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据中新网5月21日).  相似文献   

11.
刘志中 《阴山学刊》2003,16(6):13-16
马尔库塞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理解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文艺的政治潜能不在于作品的内容,而在于作为艺术本身的审美形式,尤其批判了将意识形态作简单化理解的庸俗唯物论。因为处在不同的立场和文化语境,我们对此容易误解。认真研究马尔库塞的这一思想,对如何分析和评价高度商业化社会的文化状况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2.
“批判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历史观”一文,从胡适实用主义的世界观、庸俗进化论等方面揭露了胡适派唯心论历史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视角下的行为与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经济学正在努力挣脱形式主义的束缚,这已经成为最近十年经济学演变的趋势之一。这种趋势要求经济学把视野从单纯的“物的维度”拓展到社会科学的另外两个维度——“意义的维度”和“行为的维度”。从我们熟悉的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批评角度看,这一演变意味着经济学将回归“古典”、摆脱“庸俗”、找回“人”及其“意义”。因此,读者不妨把这篇文章看作是我对中国学者们正在从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以及其他各类社会科学的“本土意义”的描写,这类本土性的研究,我们一贯地把它称为“直面现象的经济学”。这篇文章所讨论的,其实就是我所理解的“直面现象的经济学”所必须包含的全部三个维度——物的维度、行为的维度和意义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一直是文人和学者关注的话题之一。陶学在解放初,出现庸俗社会学和机构唯物论的倾向,其研究走入误区;文革期间,又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干扰,“唯阶级斗争”论的影响,陶学越来越僵硬,成了阴谋政治和反传统文化的的工具。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陶学空前繁荣,但以前流毒所及,思想仍有些僵化。反思走入误区,有助陶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正宗”派为代表的“四王”统治画坛近两个世纪 ,使得整个画坛毫无生气 ,日趋死板、庸俗。“扬州八怪”为摆脱保守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拜自然为师 ,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画的新风 ,受世人称赞  相似文献   

16.
韩晗 《船山学刊》2006,(2):202-205
笔者认为,诞生于思想交锋期的《学衡》杂志本身并非“守旧”、“庸俗之邪书”,更不是“洋奴”刊物。一方面,《学衡》杂志的确为旧文学积弊的去除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它也为“新儒家”思想的诞生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作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誉满全球的作家,他的创作天才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点之一则是他那发掘庸俗的才能。契诃夫憎恨庸俗,对庸俗的揭露批判成为贯穿他整个创作的基本主题。高尔基曾说:“庸俗是他的仇敌,他一生都在跟它斗争,他嘲笑它,他用那管锋利而冷静的笔描写它,他能够随处发现庸俗的霉臭,就是在那些第一眼看来好象很好很舒服甚至光辉灿烂的地方,他也能够找出那种霉臭来。”是的,契诃夫的确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发现小市民的庸俗和卑劣;从貌似平淡的人民生活的海洋里,发现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在他看来,生活的灾难绝非仅在于那些难以预料的飞来横  相似文献   

18.
读了沈仁康同志的《典型琐谈》(载《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得益不少。沈仁康同志在文中批判了长期以来,特别是“四人帮”统治时期典型理论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提出对于艺术典型的问题要“结合创作实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总结”,这我深有同感,并表示完全赞同。但是,文章把典型理论研究中的庸俗社会学倾向归咎于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原理,认为因此而“造成混乱”,“很容易把工作上的典型概念和艺术典型概念混同起来”,“导致了一个阶级一个典型的结论”,抹杀了“艺术典型的独特的特色”,那就未免失诸偏颇,我认为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资产阶级的各种反动哲学思潮中,庸俗进化论可算是最反动的一种。它完全是适应资产阶级的反革命需要而产生,并且是最直接地为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政策服务的。它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以及工人运动中的右倾机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有必要在哲学战线上批判资产阶级的庸俗进化论。一、庸俗进化论的产生和阶级实质庸俗进化论是把发展归结为单纯的量的渐进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这种观点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是早就有了的。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茲在《人类理智新论》的序言中说过:“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下造成的,这是我的一条最大的准则,并且是完全证实了的准则: ‘自然界从来不飞跃’”。他提出了所谓发展的“连续律”,说什么发展只能是连续性,没有连续性的中断。这个说法,算是以往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贩卖实用主义哲学的时候,是挂着达尔文进化论的金字招牌的。这一著颇能唬住一些人。有些人在上胡适圈套的时候,就是从他的“进化论”的“科学方法”开始的。其实,胡适所标榜的进化论,只是庸俗进化论。而庸俗进化论和科学进化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科学进化论是伟大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达尔文唯物地解释了生物对生活条件的适应性,并且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