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语水平的不对称性,引发口译中的"翻译非对称"现象,表现为译入A语时翻译速度更快,更易出现代码转译,而译入B语时反而更倾向意义翻译,加工速度较慢。本文在口译的交传情境下,运用修正层级模型对MI(口译专业硕士)和英语本科大三口译学员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翻译非对称"现象在合成双语口译学员身上表现尤为明显,而随着双语水平和释意意识的提高,不对称现象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2.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简称“脱离”)是巴黎释意派口译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口译研究争论的焦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将双语水平、语言习得背景与翻译加工路径的选择联系起来,为研究“脱离”的本质、实现“脱离”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实现“脱离”提供了新思路.首先,“脱离”的本质是以概念为中介的加工路径,其实现受译员的记忆表征结构制约,“代码转译”的本质是以双语词汇通达为主的加工路径.其次,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可以解释“脱离”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以及不同双语类型译员实现“脱离”的程度差异,是对“口译三角模型”的有益补充.最后,从双语记忆表征视域对实现“脱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恰当的语言进修来优化学员双语记忆表征结构,同时培养学员有意识地、灵活选择加工路径的技能意识,是实现“脱离”的有效手段,也应成为中国口译教学本科阶段和硕士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一直是双语加工研究的热点。采用诸多研究范式考察了语言产出与语言理解层面语码转换加工的认知和神经机制,并构建了相关理论及理论模型。在回顾抑制控制模型、交互协同模型、特定语言选择假说、特定语码选择阈限假说和双语交互激活模型等语码转换加工理论及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转换代价来源、转换代价不对称和词汇选择机制问题上存在的争议,进而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语码转换加工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丰富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神经心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字面语言的理解是高级认知活动,是语言与思维更抽象层级的表现。非字面语言的理解受到语言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语言形式本质属性、规约度等,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所有方面的普遍模型,或提出一个能解释非字面语言所有形式的“万能理论”。非字面语言的大脑加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我们不应仅停留在某一孤立的理论模型或假说上片面地概括和归纳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而应对各种理论和假说加以整合和优化,在大脑统一认知的框架下根据不同语言形式、不同理解阶段,构建一个汉语非字面语言大脑加工的动态认知总模型。  相似文献   

5.
埃文 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上理论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翻译文学史研究若孤立地运用以上某一种理论,还不能全面观照和深入分析翻译文学现象,应将以上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综合性的 “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以满足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图式看科技翻译的忠实与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图式的三种次图式--内容图式、语法图式和形式图式出发,探讨科技翻译中的“忠实”与“变通”问题,尤其是当源语作者的认知图式和译者的认知图式存在差异时,译者怎样处理“忠实”与“变通”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译文表达合意得体。  相似文献   

7.
“上+N/NP”是动词性结构,其句法功能主要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但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动词“上”的语义源于其方位词语义“从低处到高处”,并且通过认知隐喻方式泛化引申,使“N/NP”语义类型多样化;“上+N/NP”结构既符合语用的经济性原则,又适应人们的认知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和翻译认知过程的研究成果,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的内涵,构建以记忆系统为核心的译者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模型.研究表明,译者控制加工是译者确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译者自动化加工是译者快速理解表达的过程.后者主要加工译者的常用词汇及句型,为长难句及语篇的控制加工提供可能.译者加工模型研究显示,自动化加工是控制加工的基础,控制加工可修正和弥补自动化加工的缺漏.两者并行互补,均强调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的互动.如何培养学生译者将其控制加工能力更有效地转化为自然娴熟的自动化加工能力应是翻译教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翻译工作的对立统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语音、文字、情感和思维方式的同一性为翻译工作提供了基础。但由于各种语言存在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上的差异性,这又给翻译带来了难度。要搞好翻译工作,首先,译者必须根据原作的内容、文体特点及译作读者的背景处理好直译和意译的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应齐头并进,同时还应学习研究相关翻译理论。第三,应多练口译以增强感性,多练笔译以增强理性。  相似文献   

10.
对《诗经》的解释存在比兴循环解释的现象. 《关雎》一诗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出现了对其道德主题的三个不同解释,存在由色到礼的戏剧性叙事以及将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两种解释模型.《毛诗》《郑笺》对《汉广》的解释发生了道德主题和婚嫁主题的冲突,道德主题的强化导致了主题先行.《毛诗》解《樛木》反转葛藟攀缘樛木“比”之古义,将诗篇主题倒转为樛木主动荫蔽葛藟,完成“兴”义,成为比兴循环解释的典型. 陈奂举了《毛传》解诗用“若”、“如”、“喻”、“犹”诸字的很多例子,以证“兴而比”的关系,意在通过比兴循环解释重返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