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并提出地方政府行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假说,利用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1997--2009年中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程度越大、寻租腐败程度越严重以及人均财政赤字水平程度越高,该地区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也越大;工业的比重与工业“三废”的污染排放量成正比以及中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政府行为是指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为履行政府职能而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称。当前,改革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大都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改革滞后、政府行为失范相关。“十一五”期间,政府改革不可避免地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必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政府行为定位,创新政府行为方式,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的空间效应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借鉴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的相关思想,构建新的住房价格预期形式,并将其引入住房存量调整模型,从预期的角度分析不同城市住房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2002-2013年我国35个城市房价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城市住房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城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趋于减弱;城市房价的空间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强.最后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城市房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住房价格互动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4.
5.
吉瑞等 《统计研究》2015,32(12):30-37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从融资约束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财政关系的分析框架,采用地方政府2002-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融资约束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的财政改革提供微观证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收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地方政府投资受到了融资约束,过度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2)“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所导致的财政缺口加大了地方政府融资约束,而金融发展则缓解了融资约束现象,财政缺口较小、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投资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相关性较小。最后,本文认为进一步的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融资条件,促进地方政府更有效率地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6.
文章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经济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意愿非常强烈,为了推动GDP增长,弥补市场的不成熟,经常对金融部门进行干预,政府经常成为地区金融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7.
马琳 《统计与决策》2012,(2):149-151
文章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差、金融结构不合理等背景下,地方政府因具有处理不对称信息的优势,及强烈的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建立、发展的动力,使得地方政府对金融部门的适当干预有力的促进区域金融的发展。为避免过度干预的发生,提出了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转变政绩考核机制和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策略互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政府竞争理论,文章通过构建四类权重下的空间动态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的策略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结构呈现显著的策略模仿特征,在产业结构相近的省份间要比地理邻接的省份更为突出,而外资和房价分别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工业和居住用地出让比例还存在跨期的策略替代特征与路径依赖效应.分区域来看,东部在工业用地出让中的模仿行为更为明显;中部工业用地出让的策略模仿主要源于对外资的竞争,中、西部在居住用地出让中的策略模仿主要发生在地理相邻的省份间.此外,西部地区土地出让结构还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房地产业对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诺思悖论行为的存在,导致我国商品房的房价不断波动,地方政府缺乏稳定房价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克服地方政府因诺思悖论行为的发生而导致的房地产市场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魏鹏  李莉  李润  郝雪纯 《统计与决策》2022,(22):164-169
文章选取2004—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来分析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态势;滞后1期的生态福利绩效对当期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外溢作用;地方政府竞争在短期内促进了生态福利绩效的增长;环境规制在短期内抑制了生态福利绩效;产业结构有利于提高生态福利绩效,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研发投入水平、绿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对生态福利绩效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高速增长引发了各界的警惕,而地方政府的发债动机、发债能力更是饱受质疑。本文利用2004-2012年我国地级市的发债数据,对政府发债动机及发债能力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越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可能性越高;城市的财政赤字情况越严重,则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机会越低,而城市的经济规模、经济增速则对城市发债能力产生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研究制度环境对城市发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成熟度对城市特征产生了“放大”效应,发债双方的关系更加遵从“市场规则”;而“关系成本”的存在则打破了“市场规则”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我们的研究深化了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肖争艳  彭博 《统计研究》2011,28(11):40-49
 住房价格高涨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一直以来颇受关注。本文构建含有房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关注住房价格进行了检验。此外,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将房价纳入货币政策规则与否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央行在2003-2010年的实际操作中已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修订泰勒规则中;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规则对调控房价上涨有较好效果,但代价是调控过程中通胀率的持续上升,以及产出水平和家庭消费负向偏离稳态;家庭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能够有效降低稳态水平下的住房价格。  相似文献   

13.
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的城市差异及其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城市住宅市场与土地市场的联立方程模型,试图解释住宅价格、土地价格的城市间差异。通过收集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105个样本数据,利用OLS和2SLS两种方法估计了城市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方程。实证结果表明住宅市场与土地市场是互动影响的关联资产市场,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之间存在联立性。人口数量、财富水平、建筑成本、住宅预期收益和土地市场化程度是造成中国城市间住宅价格、土地价格差异的决定因素,而平均工资与城市宜人性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许友传 《统计研究》2018,35(2):14-28
在或有债务不确定触发地方政府代偿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对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行了模型刻画,给出了两类债务违约概率的显示解及其估计方法。基于地方政府报告的显性债务和审计署的有关公告等,本文对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和或有债务规模进行了结构性分解和估算,多视角估计了不同久期(或平均债务到期时间)下的两类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状态,同时对比分析了其变动趋势。模型估计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形态是或有债务的不确定触发,在部分时段内,地方政府的结构性代偿压力明显较大,但债券置换等旨在拉长债务久期的政策设计有助于缓释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风险边界,降低地方政府的结构性代偿压力。本文用具体数字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状况及其变动趋势,以及地方政府债务久期之伸缩与其代偿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16.
冀云阳等 《统计研究》2019,36(7):91-103
本文研究了土地融资对我国城市化失衡的影响效果、地区异质性表现以及背后隐藏的债务风险。利用2007-2015年间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活动显著促进了“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这一失衡现象的形成,并且此影响在人口流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表现得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负债型”城市化融资与“供给型”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可能引致较大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土地融资会加重发展失衡城市的债务负担,而投资回报和效率较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机制。以上结论意味着不考虑需求因素而盲目依靠债务性投资驱动城市化发展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应探索建立推动城市化良性发展的融资体系,并在土地融资与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建立稳定的投入联系。  相似文献   

17.
陈卓  陈杰 《统计研究》2018,35(7):28-37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租购并举”以缓解大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压力,但住房租赁体系发展是否能达到抑制房价的效果,这种效应与租房供应主体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在国内外都还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实证研究。本文综合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大样本微观数据及城市层面统计数据组成的面板数据,在地级市层面实证考察了住房租赁部门发展对房价的影响效应,重点考察租房供应主体在这种效应中的作用。包含纠正内生性偏误在内的系列计量分析结果都一致性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中的租住家庭占比与当地房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进一步从住房租赁供应主体结构来看,一个城市租赁供应中市场化比重越高,则该城市租住家庭占比与房价的负向关联越强。本文的研究发现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表明推行“租购并举”,不仅应关注租售结构本身,还应加强租房供应主体的多元化,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租赁住房供应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储德银  闫伟 《统计研究》2009,26(8):38-44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挤出抑或挤入效应是理论界最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理论诠释地方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传导机制以及模型建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个体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份1998-2007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转移性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本文最后针对地方政府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游家兴等 《统计研究》2021,38(10):38-47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创新型地方政府的风格特征,在验证该量化方法合理性的基础上,以僵尸企业为研究切入点,以我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施政风格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当地方政府施政风格创新程度越高时,当地企业僵尸化程度越低。异质性检验还发现:创新型地方政府会更多地促进社会重要性相对较低的僵尸企业“脱僵”,减少这部分企业的僵尸化现象。本文研究对于探索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转化政府职能、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