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轶妹  曹蓉  周明 《统计与决策》2022,(19):179-183
在高质量发展与减税降费的背景下,文章以2008—2018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从效果和机制角度统计检验了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实际社会保险缴费并非完全成为企业负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价值,作用机制表现在效率工资效应、现金流抑制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三个方面,即通过提高员工工资、减少新增投资、增加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正向作用于企业价值,并且,二者的影响效应在劳动密集型和低创新水平企业中更为突出。文章的研究成果,通过系统识别“五险”费用与企业价值的因果关系,建立起宏观制度与微观企业行为、绩效表现之间的联系,为理解“减税降费”政策的内在逻辑、激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数字金融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理论机理,并基于2010—201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一方面,数字金融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劳动雇佣增加,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新企业进入市场增加了新企业创造的劳动雇佣,通过减少企业退出市场防止了退出企业缩减劳动雇佣。并且,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劳动雇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3.
潘凌云  董竹 《统计研究》2021,38(7):100-111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 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学历和性别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二子 《统计研究》2012,29(11):67-73
随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呈现膨胀趋势,从而学历对于劳动者是否具有作用成为民众越来越关注的议题。本文首先从利润最大化角度分析企业支付给不同学历劳动者工资意愿的差异,这将作为实证检验学历影响劳动者工资的理论支撑,接着运用2004年中国工业经济普查数据分行业检验不同学历劳动者平均工资的差异,并且关注劳动者性别对工资所可能存在的影响,其中学历共分为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与研究生五种。检验结论认为:(1)高中学历、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对于劳动者工资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较为稳定并逐渐增强,而研究生学历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影响难以确定;(2)在运用教育赋分法衡量企业平均学历后,检验认为在平均学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女性员工所占比率对企业所支付的人均工资可能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员工平均学历对人均工资的正向影响可能会随着女性员工比率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题,研究企业出口贸易对于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tolper-Samuelson定理(简称S-S定理)以及Melitz的异质企业模型,分析企业出口对员工工资收入的影响,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5-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出口对企业所支付人均工资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参与国际市场会带来劳动密集型企业产量增加,这会使中国企业的单位劳动所占资本提高,带来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进而会带动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实证检验认为,企业出口与人均工资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出口对企业工资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效率工资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等人的效率工资理论不足之处;提出对效率工资理论的新解释——过度劳动,以此调和效率工资理论内的“冲突”,将阿克洛夫礼物交换理论的核心思想模型化。过度劳动的雇员将部分劳动作为礼物给予雇主,以回报雇主持续提供的得到认可工作条件或环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工资扭曲指数进行了计算,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市场存在的工资扭曲导致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贸易开放导致的资本强势以及所引进的技术是劳动节约型的,这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外资的流入通过负向的工资溢出效应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强的融资能力,促进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较高的人力资本,议价的能力越强,对劳动收入份额产生正向的作用;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由于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资本深化抑制了劳动份额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口对工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对国内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历来都存在着争议。利用1996~2000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有关数据,以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进口对不同工业行业就业、工资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对重工业22个行业的就业并不显著,但是对轻工业12个行业的就业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进口对轻工业的就业影响是正相关的;进口对轻工业行业的工资水平没有影响,而对重工业的工资水平影响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3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微观个体因素和区域经济因素,文章应用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民工月工资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导致农民工工作时间延长,进而导致农民工小时工资增长不显著;最低工资标准对低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明显大于对高技能农民工月工资增长和工作时间延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2008年SNA中社会保险核算的处理规定;总结了2008年SNA在社会保险核算方面的修订内容;对照SNA的规定,对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核算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翔等 《统计研究》2019,36(3):78-87
本文在考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寿命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考察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根据省级宏观截面数据估计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典型不同缴费基数参保者退休时的平均余命,再据此分别计算和比较不同参保群体的内部收益率。 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上呈现微弱的正向收入再分配效应。虽然低缴费基数参保者内部收益率略高于中、高缴费基数参保职工,但其内部收益率因相对较短的寿命而大大降低。这也提醒政策制定者在研究制定延迟退休、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等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参保职工内部不同群体间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别,对低收入参保者予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3.
赵绍阳  杨豪 《统计研究》2016,33(1):78-86
本文基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普查数据,通过对比平均工资水平与企业实际缴纳社保以及公积金之间的关系,检验我国企业是否存在社保逃费现象。我们的实证结果表明,高工资企业实际缴纳社保比例相对较低,说明高工资企业具有更强的动机逃避社保费用;而作为参照,高工资企业虽然需要缴纳更高的住房公积金,但由于实际享受的公积金待遇也较高,企业及其员工并没有动机少缴公积金。本文建议应该从社保的筹资和补偿机制入手,进一步完善社保的多缴多得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家卫计委2010年12月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覆盖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参保概率;企业所有制性质、有无劳动合同,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参保;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状况显著低于城城流动人口,并且中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显著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不再是被动的社会保险获得者,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动权。在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政策设计上,除了加强流动人口的职业培训和教育之外,还应该严格落实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农民工作为社会保险扩面工程的重点人群,并将中部地区作为扩面工程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富江  江源 《统计研究》2010,27(12):30-34
 人民币在金融危机后重新与美元挂钩,这一做法在今年上半年遇到了巨大的外部压力,从长期看,汇率固定和大幅升值均不可取,关键是升值的时机和力度。本文利用2009年8万家出口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了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出口企业影响的模拟测算和压力测试,以及2005-2007年人民币升值期间主要出口行业的利润率和亏损面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研究表明,只要把握好升值时机,升值幅度渐进可控,对出口企业的总体影响就不大,而且有利于稳定出口企业预期,使出口企业对汇率的长期变化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并逐步适应汇率的正常变动。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镇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统计研究》2012,29(10):73-78
 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工资收入、工作福利、社会保障、个性特征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有显著影响,而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的影响并不显著。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城镇就业的核心因素,农民工劳动保护和权益保护意识还不强。因此,要应对“民工荒”,关键是要满足农民工的物质需求,给予农民工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特别是企业要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和良好的工作福利,城镇相关部门要提供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并关注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支出和成本等。该研究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保持农村劳动力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雄英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8,35(7):91-101
本文通过数理经济模型的理论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决定社会产品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高低的因素,除了政府的生产税税率之外,主要是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且二者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都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小于1时,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而当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1时,则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劳动收入份额就越高。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还表明,劳动者货币工资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的增长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率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方向相反,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也随经济周期反向波动。  相似文献   

18.
嵌入国际分工网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是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中国省级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发现,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的更偏好国际分工网络的趋势,国内区域间分工程度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计量分析表明,“为出省而进口”胜于“为出口而进口”,但进口因挤出效应而弱化了区域间关联效应;出口增长促进了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网络,推动了国内分工发展;FDI主导的分工网络抑制了区域间分工,地区GDP水平、技术地位和政府干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翌琳  李宪 《统计研究》2018,35(5):110-118
当前就业难、用工荒并存的重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导致匹配效率低。本文基于面板数据,利用自适应Lasso方法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工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人才市场等职业市场机构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需求方而言,提高匹配效率应更多从供给侧入手,这是根本之策。应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劳动力质量和适用性,更好地满足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与工资支付结构变革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拟考察在1988-2002年期间国企改革对中国城镇工资支付结构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工资决定因素的变化。我们发现对教育的回报在增长,而对工作经验的回报在下降。2002年的数据表明:不断扩大的性别工资差距以及不断增加的非市场因素工资溢价可能均已不再上升。国企改革以及重工业在总体产业结构中比重的不断降低对这些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已产生影响。我们使用1998-2002年回顾性面板数据提供了关于部门所有制结构、是否是党员以及失业等变量对工资影响的固定效应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