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起源于人的道德——一种新的伦理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起源是教育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 ,迄今为止 ,已有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需要 (社会生产和生活 )起源论 4种主要的起源观 ,我国教育界基本肯定需要起源论。本文试从道德在教育起源中的作用入手 ,阐释教育起源不仅仅出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生理需要 ,还包括归属与爱的需要 ,从而扩展教育的需要起源理论 ,从教育起源的探讨中挖掘教育的道德内涵 ,为教育在社会转型中保持自己的道德意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的快速扩张遭遇诸多理论困扰,这些理论困扰无疑需要跳出教育的圈子才能彻底解析和厘清。以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文化要因和二元结构论为悖论命题,寻找高校快速扩张的社会根源。从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政府教育投资应向基础教育倾斜、大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淡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等角度来完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3.
人文与科学是高校的“一体两翼”。本文从分析高校目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的现状出发,在分析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内涵和关系的基础上,认为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理工科院校走向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受到教育观念、时代特征、社会和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真正实现两者的融合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是实现两种教育在理工科院校融合的有机统一体,也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教育呈现的发展轨迹是:科学教育地住从学校教育的边缘上升到中心,科学教育理念从培养精英转变到以所有的学生为培养对象,科学教育目的从强调知识结构转变到强调素质发展,科学教育内容从关注科学问题转变到关注社会发展和人的问题,科学教育课程形态从学科中心课程转变到综合课程.20世纪西方科学教育发展之所以呈现出这种变革轨迹,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科学化和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深化密切相关,与科学主义和科学人道主义等社会思潮对科学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还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形成以及科学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日益成为科学教育的内容。社会建构论对于科学进行了新的诠释,为认识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同时影响了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全面考察这种效应,有利于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保障机制研究团队是2007年由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的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团队依托辽宁省教育管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挂靠在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教育专业学位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基地。团队旨在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和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种角度多方法分析,全面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现代内涵、社会基础及其  相似文献   

7.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三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几乎同时崛起的一组新兴科学理论,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三论”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教育科学家之所以对“三论”发生巨大兴趣,反复探索把这些崭新科学引进教育学,就因为他们看到了它赋予教育科学以新鲜活力,找到了推动教育理论跨进现代化门槛的阶梯。本文从“三论”与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相互关系方面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需要从宏观上规定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向,科学又促使抽象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需要;科学的发展通过相应的技术中介既满足已有的社会需要,又引发新的社会需要,从而构成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社会需要只是科学发展的外在利益驱动;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强烈好奇,以及科学问题的提出、确立和解决,构成了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是现代技术的基础,现代技术是科学的具体应用。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那种尊崇应用技术,轻视理论科学的功利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人类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大分野的角度,对当代翻译理论的流派予以大致划分和简要论述,借以揭示当代译论的发展走向。当代译论可粗略地分为科学派和艺术派;科学派又可具体分为语言学、交际学和社会符号学译论,艺术派又可具体分为文艺学和文化学译论。总体而言,当代译论主要呈现分化与综合辩证统一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具体化 ,其基本特征有适应论、特色论、发展论、效益论、改革论。当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农村教育观念和体制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农村课程建设较脱离实际需要和农村学生的发展等。邓小平教育思想对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具体操作上要特别注意用改革的思维处理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促进农村教育效益的提高 ,真正把农村教育转移到为农村经济服务的轨道上来 ;切实体现农村教育的特色 ,增强农村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是一项具有系统化特点的社会工程.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与指导,需要积极调动社会诸多因素,从就业者的现实需要出发,按照科学发展的原则,实现高校毕业生的自身实际与当前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这就需要政府、公众、高校及毕业生等社会力量的有力配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询资料,访问,比较等科学方法,从课程论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析了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旨在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革的百多年历史中 ,科学教育作为变革的需要 ,参与并促进了这种变革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得到发展。其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 ,给当代教育以重要启示。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的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 ,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 ,促进中国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是人全面发展 ,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则利 ,相离则弊。高等教育必须对自身的发展重新审视 ,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哲学·经济·政治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及其现实意义论主客观的统一及其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诞生的标志—《反杜林论》霍布斯在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发展中的地位论信息、反映和意识论具体概念在辩证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评叔本华的《世界是意志和表象》从社会生产系统看精神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略论生产力的内在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闷题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论述论社会主义城市经济中的级差地租优先发展水电在我国能源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新技术革命与社…  相似文献   

16.
“总体异化”论对人、人与物的关系的理解失足于偏颇,仅是社会批判理论,却未有相应的理论建设意义。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只能通过强化其积极因素、通过积极的理论建构来克服。从中国社会当下状况来说,需要的是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而不应赶时髦般地在“总体异化”论和“理性危机”论后面学舌  相似文献   

17.
教育价值是教育科学的首要理论问题,也是左右教育实践选择的最深层次的因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不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教育都要谋求、选择某种价值.由此可见,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的决定因素.由于人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教育价值观.即追求个人的、内在的教育价值观和追求社会的、外在的教育价值观.这通常被表述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正确地解决教育价值取向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既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并为其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是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科学体系,而“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构成这一科学体系的“主构架”。目前学术界有不少人之所以对“三形态论”、特别是“五形态论”以及科学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与全面、正确地把握社会形态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产生种种误解,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忽略了对“五形态论”与“三形态论”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研究所致。本文试图从历史、理论、现实相统一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旨在求教。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力发展运动规律的科学,生产力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和相互推动的创新学科。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李平心的生产力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究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变化和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论问题和“马列教育论著选读”这门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综观近几年教育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我感到仍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这个学说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