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古代“东方所强调和崇敬的往往是自然界的普遍的生命力”、“是生殖方面的创造力,”黑格尔的这一文化见解与美学论断,某种意义上似乎倒是特意针对《周易》美学思想而言的。尽管张政烺先生认为《周易》六十四卦的原型是数图形卦,使阴爻阳爻象征生殖崇拜的易学观点遭到责难,但这不等于说《周易》文化体系中没有任何关于人的生殖  相似文献   

2.
太极图与八卦是中华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瑰宝。但太极图与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彼此有何关系?八卦的基本要素“-”“--”这两个符号是怎样产生的?有无原始意义?作为阴阳爻,这阴阳的含义又是怎样产生的?对于诸如此类为历来治《易》者十分重视和理应重视的问题,意见虽多而可取者少,社会上久已近于绝迹的玩封算命活动又有泛滥之势,所以笔者不揣翦陋,兹予重新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对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八卦的基本符号是阴阳爻。“-”为阳爻,“--”为阴爻,无爻则不成卦。因此解决有关八卦创于何时及为谁所创,因何产生及初为何用等问题,应从解决其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要阐明易经八卦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二进制算法”、什么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周易的阴阳符号不同于二进制算术符号,阴阳卦来自奇偶卦,原意就是奇一偶二,不能解释为阴0阳1;“伏羲八卦”并没有数学上的。概念,八卦与六十四卦从来没有建立数字排列顺序和运算规则;易经阴阳爻与六十四卦的系列根本上并不是数学的计数制,没有“逢2进1”的进位规则,更不具备基本的算法。因此,在数学意义上,不能够说易经八卦(及六十四卦)是二进制。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是二进制代数即逻辑代数与二进制逻辑电路;另一方面,“易经八卦”的生成模式,是阴阳奇偶哲理“一分为二”的玄学推演,而不是数学的二进制算法,它跟逻辑代数的运算操作没有任何关联。因此,没有理由认为“易经八卦与六十四卦”是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周易》独有的《易》象符号系统的创立,一定程度上源自古人对于生命现象的根源性领会与理解。《易》象系统蕴含的"象"之思维方式,及其与奇偶筮数关联的基础阴阳爻画,均可溯源于古代的生命世界观,或曰"生生哲学"。阴阳爻画三叠排布为"小成"之八卦、八卦两两相重为六位之六十四卦的传世《周易》《易》象符号形态,可谓是基于"关联性思维"对于古代生生世界图景的最佳符号化表征方式,这也是汉代以后出现的种种拟《易》之作如《太玄》《潜虚》等始终无法超越原始《易》象符号系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 在《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中,凡阳爻称九而阴艾称六。一卦的阳爻自下而上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一卦的阴爻自下而上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据近人研究,古代《周易》卦爻中并无初九、初六、或用九、用六之称。即便到了春秋时代,由《左传》《国语》的记录来看,人们用《周易》占事或论事,在分析卦艾时,仍无九、六之称。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不然,《周易》有之,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就《周易》逻辑思维方法展开了研讨和论争,类推与演绎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笔者认为,《周易》主要运用的方法是类推而非演绎。 1·1《周易》以类比类制作八卦 卦画是《周易》的核心内容,而《周易》卦画系统以八卦为基础,八卦相重生成六十四卦,所以,弄清八卦制作方法是研究《周易》逻辑思维方法的前提、基础。 《易传》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4,(7):52-57
李光地易学关于《易》例理论的建设,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李光地《易》例理论包括时、位、德、应、比、卦主说等方面,突破了"时"被规定于"特定背景"(卦)中,各爻之"时"互相影响的束缚;解决了二爻不谈论"当位"、"不当位"问题的理论根据;提出了阴爻与阴爻,阳爻同阳爻在适宜的情境下可以感应,上下两体二爻间的感应有众爻应一爻,或一爻应众爻等情形;明确了卦主说的认定标准与种类。李光地《易》例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蓍草起卦过程,计算《易经》六十四卦中各爻出现概率、变爻出现概率、卦间转化概率.研究结果表明老阳、老阴、少阳、少阴出现概率分别为18.76%、6.25%、31.24%、43.75%.阴爻和阳爻出现概率相等,各为50%;老阳出现概率是老阴出现概率的3倍.卦中无变爻概率为17.80%,从一个变爻到六个变爻概率分别为35.6%、29.66%、13.18%、3.30%、0.44%、0.02%.各卦向其他卦转化的概率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小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卦,这个卦恰好是本卦的变卦.最大转化概率对应一个到六个卦.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易经六十四卦,可从数理角度加深对易经的理解,是易经象数派的继承与发展,亦是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周易》:人类最早的类比推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人类最早的一个符号推理系统.阴、阳爻画是初始符号,八经卦、六十四复卦是对象语言,六、九、初、上、阳爻、阳位、阴爻、阴位等是语法语言,卦名、卦辞、爻辞是自然语言.阴、阳初始符号,卦名与卦象的关系,卦辞爻辞对卦象爻象的例说性,决定了<周易>符号系统的类比推理属性.<周易>类比推理的方法,主要有据象推理、据辞推理、象辞结合推理,推理结论具有或然性,推理者的经验性和悟性是提高类推结论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易》是中国最古的文化典籍之一。古代传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重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孔子作“传”十篇,称为“十翼”,亦称《易大传》。所以《汉书·艺文志》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自汉至唐,并无异说。北宋欧阳修著《易童子问》,开始怀疑“系辞”非孔子所作。近代以来,疑古思潮高涨,于是有人认为《周易》古经是春秋时代的作品,《易大传》更非孔子所  相似文献   

11.
被历代儒学家誉为我国“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在什么地方产生和形成的呢?历来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岐山出上金文、骨文所记载八卦数字符号,以及《周易》卦爻辞记载的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岐山出土的金文和卜辞中有许多八卦数字符号数字八卦符号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过去,人们对这些“奇字”不认识,有的学者称它为“族徽”,有的称它为“被遗忘的文字”。1980年张政烺先生第一次揭开了它的秘密①,认为这些奇字就是原始八卦数字符号。这类符号中的奇数代表阳爻,用一长横表示(—),偶数代表阴爻,用两短横表示(--),…  相似文献   

12.
八卦考     
八卦的符号系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其占筮的基本性质并未因八个单卦演为六十四个重卦的形式变化而改变。进一步说,在重爻以前,八卦作为一种古老的占断形式,至少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八卦的卦画旧称作“象”,象由数设。欲求其本,必先谋数。从单卦阶段的筮法入手研究象数,有助于我们廓清与八卦有关的许多疑点。这里需要说明,由于《易经》不言数而有用数之实,《易传》言数而不言理,更兼后世诸《易》家说每言数理穿穴牵引,缴绕不穷,所以决定了笔者的考论具有印证引发的双重意义,同时也决定了本文的探讨仍是初步性的。  相似文献   

13.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14.
谶纬与象数     
<正> 谶纬,是汉代流行的神学迷信,内容庞杂,但也有一些具有自然科学和哲学意义的理论。其中谶纬的象数思想和《易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发掘谶纬的象数思想的积极因素时,就不能不对《周易》的象数思想有所回顾,以期揭示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关系。 我们研究《周易》的象数问题,首先必须从爻象与爻位开始。爻是构成易卦的基本单元。爻象征阴阳两类事物,《系辞传》上说:“爻也者,效此者也”,“此”,指天  相似文献   

15.
莱布尼茨、黑格尔和《易经》符号系统何建南中国古代智慧宝典《周易》一书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可称“符号系统”)和六十四卦卦名、卦辞、互辞(可称“文字系统”)。《易传》(即“十翼”)则是最古老也是有权威的解易著作。在易...  相似文献   

16.
现代考古学研究发现,将我们民族的文明史由5000年上溯到6000年,是完全可能的。而传世文献中的伏羲时代,正好接近这一时期。关于伏羲记载的来源,今人多归本于《庄子》。然湖南长沙出土的子弹库楚帛书就有伏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之"氏"就是"伏羲氏"。传世文献中,《系辞传》"记载伏羲功业最著",最为具体。所谓的"伏羲作八卦"说,用现代的眼光看,是说伏羲氏时代的先民发明了易卦,发明了卦画符号。这不但包括八卦的卦画,也包括了六十四卦的卦画,甚至还当包括一定量的卦爻辞。所以,说《周易》的作者,我们离不开文王、周公父子;说《周易》的源头,我们就得追溯到伏羲氏。这是《周易·系辞传》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7.
邵雍的"加一倍法"及莱布尼茨所开创的二进制算法,当是对易卦整体排序的一大推进。然而邵雍和莱氏排序自上而下的计算有悖于规范的二进制算法。依据规范的二进制算法,易卦的"身份认定"应当从初爻到上爻来加倍计算,结果为数值排序。比较两种排序有助于洞察易卦的爻像结构,并为易卦的整体排序奠定基础。邵雍"加一倍法"的另一个贡献是指明每个六爻卦有64个变型,共4096种变化;其根源在于八个三爻卦,又各有八个变型。大衍筮法实质上是一个随机数发生器,筮仪过程得到的可变阴爻6、不可变阳爻7、不可变阴爻8、和不可变阳爻9的随机概率为十六分之(1∶5∶7∶3)。由此推算出整个易卦体系的概率分布,对于考察和计算易卦之间的联系及演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刚强劲健的中国龙——周易乾卦六龙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历代读《周易》的人,一翻开这部被学者共同尊为“群经之首”的经典,首先接触到并为之所深深吸引的便是《周易》六十四卦的开篇第一卦《乾》卦——卦中让读者留下最为不可磨灭之印象的,……  相似文献   

19.
《周易》所涵纳的睿智一直为易学者们所称颂。对《周易》的智慧作任何简单的判断和定论都是浅薄的。《周易》的结构、称号、体系、运演和思想都符合对称性原理,或者说《周易》本身就是一个严密的对称系统和均衡系统。 一、《周易》的均衡性、对称性思想源於远古时代的自然观。 在洪荒时代,人们迷惑於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白天黑夜往返不息,男人女人不同的生理机能…。生命的本能促使人类做这样的思考,好象自然界的一切存在都具有相互对立的正反两面性。於是,先用奇异、迷惘的眼光“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观天法地之后,为了揭示自然界的法则,沟通人与自然抑或神明的对话,达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目的而作八卦。生存意识也进一步强化了人类与自然存在不可分割联系的认识,把自然界的一切存在和运动复归到最基本、最神秘的天地,并抽象为“阴阳”对称而又均衡统一的两极世界,认为构成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和运动是阴阳二气,用符号阳爻——和阴爻一一表示,阴阳消长产生了世间万物。按照《周易》的思维模式,自然界或宇宙即太极,太极产生之前称为无极,即宇宙产生之前处于混沌状态。这一观点与现代宇宙爆炸说提出的宇宙起  相似文献   

20.
王棋 《兰州学刊》2012,(10):25-30
汉末易学家荀爽构建象数学说具有独特的内在逻辑。其乾坤合居说阐释了乾坤与阴阳的体用关系,确立了乾坤的根本地位。乾坤升降说揭示了阴阳爻在乾坤卦体上往来升降皆应合乎各自的本性,升降变易至终极而适切之位,有当往的理想目标。乾坤交通卦变说揭明易卦由乾坤而来,乾坤交而相通、阴阳往来变现出诸卦,六十四卦息息相连,象辞有机一体。透过象数学说的重建,荀氏易学融通了《周易》象辞的联系,树立了《周易》的普遍原理,诠释了易学推天道以明人道、法天道以开人文的天人之学哲学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