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抓好就业扶贫,夯实民生之本,激发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内生动力,3月13日,宜宾市翠屏区、临港区在临港智能产业园区联合开展"春风送岗助脱贫"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为建卡贫困户和临港用工企业搭建一站式就业服务平台,对宜宾市临港经开区、翠屏区建卡贫困户家庭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进行精准动员,采取"就业快递"方式把惠民政策、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手中,将优质的劳动力送到用工企业,实现双方共赢。据悉,此次共组织了首批272名有意愿找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临港区智能产业园区进行实地参观,由贫困户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现场就签订就业协议101人。  相似文献   

2.
产业更新和转移一直在经济活动中上演着而且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区域产业转移作为国际产业转移在一国国内的延续同样也表现得非常活跃。在我们国家内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凭沿海地理优势首先承接国外产业移入并迅速实现经济巨大发展后,然后东部地区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产业发展环境的越来越紧缩,一场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开展的区域产业转移大潮也逐渐兴起。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探讨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历史演变以及其特征,也对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着重分析,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给予探索。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价值,展示文化个性,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之中,形成国家或区域的个性和竞争力,文化与旅游、经济、休闲结合,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2005年以来,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政府与民间的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基础调研与资料整理,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初步的产业开发与利用。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发掘、保护模式研究和产业开发规划的学术性调查分析尚显不足。本文拟对秦皇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努力为“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秦皇岛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建设文化强市,提高秦皇岛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流动人口呈现出规模庞大、空间宏大的局面,促进了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在我国不同区域人口流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那么区域产业聚集和分工是否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利用区域人口净迁移率(代表人口流动强度)、产业聚集程度、产业分工程度三个指标,通过筛选建立多模型检验典型产业的聚集和分工程度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向,结果显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对区域人口流入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而产业聚集和分工对区域人口流动的影响又存在着差异,不同区域其产业聚集程度和分工程度的差异决定了人口流动强度的差异。区域之间要实现人口合理流动,应充分发挥区域禀赋优势,加大劳动力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养老产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产业,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在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养老产业发展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对养老产业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机制创新,以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沧州市地处京津冀三地三维空间的核心地带,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沧州列为河北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增长极,将沧州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当前,沧州又遇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遇,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沧州市真正步入了"京津一小时都市圈"。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为沧州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创造了先决条件,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对接临港经济,而且从物理空间上缩小了与京津的距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8.
人才服务产业园区是园区经济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上海市于去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平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突出。鉴于我省人才服务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的现实和人才服务产业园区在优化产业结构、面向全国引才聚才、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议在哈尔滨市建设黑龙江人才服务产业园区,为我省现代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提供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秦皇岛本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人文文化比较优势,针对秦皇岛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秦皇岛旅游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产业工资集体谈判对收入分配影响的演变说明,不仅制度因素,市场因素更直接影响产业工资集体谈判实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制约着产业工资集体协商达到普遍改善雇员企业收入分配地位的目标。面对民营企业雇员集体诉求的增加,政府和总工会应分类协调,寻找协调民营企业集体劳动关系的务实路径,慎重地以行政力量推进产业(行业)工资集体协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产业链的分析,讨论网络游戏产业关联产业的构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网络游戏产业与关联产业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但由于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两方面信息流通不畅,导致越来越多企业的对灵活的、无时差的人才供应产生需求,例如人才招聘渠道问题、人才培养成本问题等.因此,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概括了人才供应链的作用,在产业生态链的视角下,以生态软件业人才供应链为例分析了人才供应链的建设路径、具体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13.
达州市市长何健最近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一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发展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4.
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经济活动在三大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的过程。实现产业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化,既是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经济转型的目标。农村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库,人力资本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转型的顺利实现。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刻不容缓。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就业结构变动趋势,认为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制约着农村劳动者的产业间流动。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应该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关注技术变革趋势,尤其是要注重年轻劳动者的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15.
劳务产业是巴中的支柱产业。搞好劳务开发.发展劳务产业,解决城镇居民的就业问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贫困山区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践“三个代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三个转变”,发展“三大经济”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就业是人们生存之计、生存之要.人以劳动、就业为谋生的手段.“民以就业为本”。那么怎样才能够促进就业呢?就业要以教育培训为本。  相似文献   

16.
周丹 《劳动世界》2011,(12):82-83
产业集聚一直是个重要课题,但大多集中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宽广的研究空间,但略显凌乱单薄,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集聚机理和模式及实证方法等方面文献亟需梳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有所定位。  相似文献   

17.
李岩 《劳动世界》2011,(6):86-87
20世纪,电子学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人们称20世纪是电子学世纪。21世纪已步入光子与电子交相辉映的全新时代。光电子技术正是由电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互相渗透、优势结合而产生的,包括光电子信息技术和光电子能量科学技术。光电子技术在现代科技、经济、军事、文化、医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此为支撑的光电子产业是世界上争相发展的支柱产业,是竞争激烈、发展最快的高科技产业的主力军,职业教育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是成都市大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保障,尤其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大邑县产业功能区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近年来,大邑县人社局通过政策落实、搭建引才平台、靶向育才等手段着力服务产业功能区企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引进培育人才助推大邑产业发展为重点,为大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到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为皖江城市带推进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本文从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发展,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皖江城市带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莹莹  宁凌 《劳动世界》2017,(26):56-58
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数据为基础,采用路径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广东省产业创新中的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产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出广东省产业创新路径选择的基本逻辑.其主要是:广东省产业创新当中,技术作为推动因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创新水平还不够,产业创新仍然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产业创新当中,研发人才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但政府的扶持力度过小,广东产业创新路径的选择是人才导向和引进外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