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总被引:123,自引:0,他引:123  
本文认为 ,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 ,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 ,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 ,即比较优势战略 ,这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 ,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文章指出 ,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 ,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和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被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所证明是成功的比较优势战略,因世界经济态势的变化和国别的差异,而呈现诸多局限性.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不应选择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则是后进国家选择发展战略时的共同特点.中国目前已具备实施赶超战略所需的政治、经济、体制、观念等方面的条件,如经济发展战略选择正确,将会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经过一个长波周期左右的时间,使中国跃入发达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3.
70年代初,泰国奉行的是以“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为样板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即仿效亚洲“四小龙”,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赶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到70年代中期这一发展战略受挫以后(当时外债额巨大、财政赤字严重),泰国政府便遵循了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不同的发展模式,即“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的新模式。泰国政府从此对农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农产品资源加工出口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高度。泰国的“新兴农业工业化国家”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发挥本国资源和劳动力的优势,重点加工农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4.
不论从国情、世情来看,“国际大循环”都将存在严重的实施障碍。它在做法上是照抄“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指导思想上仍未摆脱“大一统”观念。选择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两面一体的目标:一方面,赶上和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在竞争的意义上重建我国在国际间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进程中,使广大人民获得广泛的社会福利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采取开放的多元优势次阶跃推进战略比较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经济的成功以及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优越性已为世人所共识。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原苏联经济的混乱,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一模式对于后发展国家赶超世界经济强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诚如  相似文献   

6.
<正> 六十年代中期,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南朝鲜和我国台湾省利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有利因素,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先后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突出外向,利用外资,使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地增长.到八十年代初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水平,从而跻身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行列.当前,在党的十三大精神鼓舞下,广东正在组织新的经济腾飞.根据“四小龙”的经验,笔者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应该具备下列的因素.1.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四小龙”之所以能在六十年代中期组织经济起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在未来二十年内要赶上亚洲“四小龙”,要发挥地各级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外向带动内向的双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地区形成的经济合力,促进广东的产业结构向新的高度演变。当前要抓住高新技术产业革命的机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改变传统就业结构,就有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具备赶上亚洲“四小龙”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间赶超英德,在20世纪80年代直逼美国,实现日本经济奇迹,一度成为后进国家的榜样,其发展模式也被广为借鉴。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一直被经济学家们看好的日本,经济增长的势头突然出现了停顿,陷入严重的危机。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竞争力的低下”两个方面来解释日本的沉沦,并分析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希望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后半叶,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通过产业承接与结构升级,实现了东亚奇迹。笔者以亚洲四小龙为例,分析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对其实现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究,从而为我国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亚洲“四小龙”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亚洲“四小龙”通过不断调整高等教育地区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使高等教育更加直接地为经济服务。这些成功的经验使“四小龙”的高等教育成为经济起飞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以及为达到战略目标制定什么样的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因此,进行县级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科学地制定县域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意义深远。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高速度增长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特别千篇一律地以某一部门某一产品作为“纲”来强调经济发展,这种片面突出重工业的发展和“以粮为纲”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失调和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总结过去,我们在制定、实施经济战略规划方面有过不少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发展战略问题缺乏比较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没能很好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上为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我国五六十年代全民大办钢铁,农业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是发展战略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政出多门,多种方案,导致方向不明,任务不  相似文献   

12.
优化产业结构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早为二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所证明。我国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现代市场经济,它更能自觉地适应和驾驭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先导产业并形成产业群,自觉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注重规范企业行为长期化,使优化的产业结构有个坚实的落脚点,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学传统的现代命运,也就是儒学传统如何定位的问题,这无疑关涉儒学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新儒家所提倡的“儒学第三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向了极致。尤其6O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上的起飞,为新儒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活力”,借此“生机”,新儒家则直接把东亚经济发展说成是儒家“内圣”之学合乎逻辑地开出的“外王”事功。他们为东亚经济的发展标以“儒教工业文  相似文献   

14.
沈祖良和陈继勇合著的《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经济述评》一书,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照分析了南、台、港、新的经济发展条件、过程、战略、调控政繁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本书紧密联系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总结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提出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流的一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新观点,新思路,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东亚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亚模式”为日本和东亚“四小龙”所创造 ,最大特征是坚持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 ,并将这种作用严格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核心在于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干预作用。其范围通常指向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健全旅游市场机制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 ;二是制定和实施灵活的旅游产业政策及相关的配套政策 ;三是培育健康的政府企业关系模式。企业 ,是构成产业的基本单位 ,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是政府与市场的中介。企业的兴旺发达 ,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成功有效。政府干预旅游市场、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是否卓有成效的试金石就是看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经济尽快发展,迅速甩掉落后的帽子,步入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此采取了各种办法,如制订推行以高速度为中心的赶超战略。但除了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和中东少数石油输出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起飞,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收效甚微。在整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萧条,经济发展水平倒退。有些发展中国家甚至比获得独立前还要贫穷。发展中国家遇到了一些什么难题?经济发展的障碍在哪里?本文则要说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政府作用杨鲁慧东亚区域一般指由中国大陆、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国家和前苏联远东部分组成的地区。近20多年来,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先是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经济腾飞,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8...  相似文献   

18.
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若干设想周建秋(郑州市人民政府)“环郑州经济圈”的区域结构及优势由于我国东西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国家在90年代初开始实施沿长江发展战略,试图通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实现我国经济的“东推西移”。就目前的资源、交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条...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50-70年代,陕西工业经济形成重工业化结构。其形成原因为:苏联工业化模式在陕西的仿行;抗日战争时期陕西重工业的崛起;新中国需求与陕西重工业化结构;陕西矿产资源优势与重工业布局。重工业化结构的形成、发展,对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很高兴参加京津冀联合与发展研讨会。关于京津冀联合与发展问题,我想介绍一下我的思路。 二战后,日本这个战败国发展很快。经过50年代后半期、60年代,到了70年代,它很快成了经济大国。在此之后,它便把一些自己经营不方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亚洲“四小龙”往南传,传到东南亚。到了1980年,日本就声称,形成了一个“雁形行列”,又叫“雁形模式”,日本是头雁, “四小龙”紧接着飞 后面是东南亚 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