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大学生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建构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概况,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切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及启示思考,以便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对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阐述的基础上,从目标追求、人文关怀、主体价值三方面分析了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进而提出了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三要素: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探索积极教育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发;提升教师积极素质,构建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孙涵 《人力资源管理》2013,(11):172-173
积极心理学研究倡导的积极的价值取向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重视积极人格特征培育和优化环境系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着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自尊心是自己尊重自己同时也希望他人尊重自己,希望得到社会认可的情感体验。反之,担心失去或已失去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而引起的情感体验则是自卑的心理。自尊和自卑是情感的一对矛盾。情感过程在自我意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感过程,可见其自我意识之一斑。了解其自我意识的一般规律,对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特殊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定义,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但大体上都包含着生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物我关系的自我意识和人我关系的  相似文献   

5.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实践运用出发,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调适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方式要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并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较有影响的心理学思潮,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暗合了人本主义的理念。积极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核心。从情感研究的视角看,积极心理学以更多地探究如何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为研究导向,因此,主观幸福感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凡是能够对情绪情感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内驱力系统、主体自身的特质、客体的特质三个维度中,也都可能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对于新时期有着新特点的大学生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指引性的回答。在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着力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上下功夫,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行了疏理,发现学界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不一。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三个方面对策,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增强留守儿童的积极情感体验:一是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体验,二是加强留守儿童的乐观体验,三是提高留守儿童的希望体验。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人格:一是培养留守儿童加强自尊,二是引导留守儿童学会勇敢,三是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律。最后,完善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一要完善积极的国家制度系统,二要实现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三要构建积极的家庭系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个人、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下一定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的情感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文就是从这点出发.论述了体育教师的情感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控制,以及体育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健康、积极的情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培育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培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象是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构建都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重道德认知传授,轻道德情感培育,已经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道德情感发生和形成的心理机制,在高校德育实施中进行有效实践探索,总结出大学生情感体验德育的实施策略,以期对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及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乐观、美德、力量、爱等积极方面心理特质的一门学问.而高校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正好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情绪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以自卑为核心的负向情绪体验较多、情绪状态的稳定性较差、情绪心理较为幼稚和情绪调控能力较差等独特性,针对这些独特特征,本文初步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随着离婚率的增高,单亲家庭的孩子因家庭的残缺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导致他们内向、孤僻、敏感、自卑,看问题较偏激,不愿与他人交往,甚至心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关注单亲重组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阳光向上,积极进取。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大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同学的关注,家庭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以"离婚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为课题做过专门研究的北师大心理学研究所在研究中发现,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的积极性之假设和美德追求的内容,是哲学分支价值论所研究的内容,而价值论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假设。从价值论层面来分析积极心理学的积极心理体验及幸福感等理论内涵,实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第一表现在价值观影响情感,是情感活动发生的基础,同时情感也对价值观有反作用;第二,幸福感是积极心理体验的核心,而对幸福的判断恰恰是价值论要提供的标准;第三,良好的道德行为增进人的幸福感,一个人的幸福必然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而通过道德行为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够确保幸福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它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观念的转变,并促进积极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正确认识成功、建立鼓励赏识为主的教育制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增强师生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形成和谐而积极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建设积极的校风与班风是引导学生致力于追求积极,形成积极人格的重要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命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青少年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模糊和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共同目的都是关注生命中的积极因素,发掘生命潜能,从体验积极的情绪,重唤生命的热情;挖掘积极人格潜质,培养全面的人生价值;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热爱生活的氛围三个层面探索高校生命教育实施的新途径,鼓励学生成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明确生命价值,活出生命色彩的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烟台随机抽取大学生1219人,探讨了大学生对交往成败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交往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大学生交往归因中成败因素的作用非常显著,年级因素只在IUC、ESU两项原因上存在差异,性别因素只在ESU一项原因上存在差异;大四学生在愿意邀请的主动性上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女生更愿意邀请他人,交往成功后的期望明显高于失败后的期望;大学生在交往成功后更多地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失败后更多地产生了消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