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现代化视域下的"民族文化认同"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历史现象,其实质就是以民族认同或国家认同的文化空间单位来巩固或瓦解被一定文化所濡养的政治实体,因此需要加以认真地区别对待。与文化全球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相蒂,民族文化认同历时态地孕育衍生出不同的形式及其特征。作为一个深生态阈的学理问题,民族文化认同的真正根源在于现代性的发微。在关系论视域中,作为文化现代化的实践理性的民族文化认同,契合的是中西文化各自文明合法化的必然性;作为形式上与民族文化认同相悖或伦理价值上与现代性一致的文化全球化,整合的是中西文化彼此承认及其更高层次上和解的可能性;而作为文化现代化的理论理性及其深层发生机理的现代性,却扮演沟通和圆融二者的角色。当代后殖民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必须在理论承诺中开出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方法论原则并进一步勾画出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文化构建的核心要素的文化认同陷入现代性危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认同状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传统文化认同缺失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社会性根源、认识性根源、历史性根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向度的指导,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他们的文化认同建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范式的研究,从国家文化建设及大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形成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建立起广泛、牢固而又恒久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卫发智 《国际公关》2023,(22):55-57
文化认同是一个具备现代性价值的哲学问题,也是全球化进程中各个民族与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文化认同建设重要性不断提升,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构建,全面助推中国文化认同建设。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法律发展应当如何应对自身的现代化以及伴之而来的现代性困境,是一个仍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对近现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探索道路进行历史的反思,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法律现代性困境的真正症结在于法律文化的自我认同危机,而摆脱这一危机的关键在于,在多元共在的法律文化中重塑“和而不同”的中国现代法律文化,使其成为中国法律发展的内在动力,并为全球法律发展作出建设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全球化对地方性原住民社会的草根文化发生的影响是通过国家,市场等中介来实现的.黔东南苗人在接触和接受现代性的经历中,文化变迁,文化复兴和自我认同随着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今天的黔东南苗人正在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将本土的地方性知识和现代性资源融合起来,以建构自己的文化转型和建构起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文化与认同的基本概念,同时引入了欧洲文化认同这一成功范例。欧洲文化认同的内涵和外延是由欧盟内部提出的各项文化报告和政策进行书面确定,包括共同的民主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相同的语言起源等。在此基础之上联系我国实际,从欧洲文化认同的成功建立中汲取经验,为解决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的认同危机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西方文化的无序挤压,造成了文化价值认同的种种危机。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其成因的基础上,认真探寻解决途径,即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晚近以来,传统的认同形式在主体身份破碎、流离的境况下逐渐被消解,人们开始面临各种"认同的危机"。英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开展对认同的研究,他指出,文化认同是动态的,永远处于过程当中,就像一件随时都在生产,但是永远都没有完成、也不会完成的产品。因此,对文化认同的思考应该由传统的"我是谁""我来自何方"转变为"我将会是什么样的""我将要到何方"。这一转变对研究现代性流散、混杂的社会主体的文化认同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也是我们探索现代性社会主体"文化认同"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推广,文化多元主义的不断兴起,世界霸权体系的去中心化和政治分裂的碎片化,多民族国家出现了诸如多元文化认同、多元价值认同、多元政治认同和多元身份认同等多样化认同形式,导致多民族国家面临严峻的国家认同危机,这主要缘于异质文化的互斥、民族认同的强化、经济发展的失衡和国家构建的滞后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现代性"和"中国文化认同"的社会—历史分析,即通过恢复现代性自晚清以降作为一波三折的"历史事件"的面目,可发现"邓正来问题"把握住了当下中国"文化认同危机"和"道统缺失"的时代病症。由于当下中国正当化压力与认同危机并存,我们应当塑造可以回应正当化压力的文化认同,在古典传统、社会主义新传统和部分西方传统之间形成"杂合性认同"。文化认同的重建应当遵循"两邓两晖律令",既不无条件地回归传统,也不无反思地诉求西方,建构梁启超意义上亦中亦西、非中非西、中西之间的"新文明"。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时代,多种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导致当前中国公民教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危机,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文化趋同现象明显等。中国公民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价值选择与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才能肩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京味话剧的舞台所呈现的多是关于老北京城的人文景观、市井风情、历史事件、传统文化等。它通常在当下和过去、现代和传统的对照之下,回顾消逝的胡同乡土,悼念断裂的传统文化,回忆民族的历史过往,从而展示了一番关于"北京怀旧"的文化面貌。怀旧则是重建认同的一种手段。通过再现失落的胡同乡土,可为现代化进程之下遭遇身份认同危机的现代人以暂时的抚慰;而对于传统文化的展示和痛惜,意味着现代性语境之下面对文化同质化的威胁,人们转而于本土文化寻求文化认同;关于民族共同体的重构,则是出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需求。但是京味话剧所展示的"北京怀旧",也是出于文化消费的目的,不能从根本上修复现代人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以某种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历史过程。本文从文化视角审视全球化 ,揭示文化全球化的实质 ;追溯中国文化认同的历史与现实 ;面对文化全球化 ,我们应该提升文化自觉 ,重新建构中国现代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西方文化强势输出,妨碍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化交流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从而强烈冲击了他国文化,严重影响了他国国民的文化认同。这样的历史语境造成了中国话语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衰微,干扰了现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对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认知和体认,造成了中国人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危机,致使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信仰缺失、道德失范,价值和行为取向西化,经典文本阅读被消解。要重建中华文化认同,就应当着力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倡导多元文化并存,使中华文化大放异彩,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的关系,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促进中华文化的新觉醒和再发现。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文化危机以及如何构建文化认同等问题都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面.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反映的就是异质文化之间的文化认同问题.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进行冲突、协商和构建的分析,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价值理念通过影片中家庭元素的分析来展现跨文化传播中异质性文化的冲突和协商,来探讨其中的文化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当代大学生受其成长的文化背景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提升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道课题。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涉及人们的时间观念、服饰发型等日常习俗的文化变革。辛亥革命对帝制时代身份等级制度的解构,引发时人的文化认同危机:"我过去是谁","我现在是谁"和"我将来是谁"。以袁世凯为例,他虽然在辛亥革命前后表面上完成了从"臣民"到"国民"的身份转变,但他内心深处一直处于文化认同危机的状态。在更广阔的国家和文化认同层面,袁世凯在民国初年的身份选择,不仅是他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还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以来日益凸显的文化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加强文化自觉。在当前,受西方现代性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面临着各种挑战,培养文化认同成为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培养过程,它体现在环境和生活方式之中。在地方和空间建设中充分地体现文化追求,通过促进地方认同,从而实现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和文化身份的模糊性始终是众多学者、特别是第三世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而香港作为早期殖民地被迫更早地卷入全球化,文化认同问题也显得尤为突出.以香港为例,分析了香港本地文化认同形成的原因,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下研究香港文化认同和文化身份问题,进而探讨了香港文化认同的困境所在,引申出对第三世界知识分子普遍困境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带来全世界发生变化的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往与联系得到加强,使得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学术界不仅注意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在分析全球化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大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审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以“地方性”意识反观民族及其文化,会发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么影响、民族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么变化、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变迁与认同及文化建设等问题还存在较大的阐释空间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