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电影如何重建影像和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已然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电影界面前.与现实之间对话关系的断裂,我个人认为这是当下中国电影创作中最大的缺失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早期中国电影与通俗文化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正是这种依存形成了中国电影史的初盛局面.但是3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长期疏离了通俗文化传统.中国电影应当借鉴香港和好莱坞的经验,以现代意识对本土的通俗文化进行观照,从而改变中国电影题材结构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文化渊源与哲学传统、制片体制和美学观念、感知方式与表意策略3个方面,将法国观念电影与好莱坞娱乐片加以比较.尽管好莱坞娱乐片有种种缺憾,但它那热情勃发的大众经验讲述与对生活积极拥抱的态度,从改善法国观念电影自身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881年法国正式颁布《出版自由法》,从此,法国的传媒业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但法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却一直相当密切:一方面,政府控制着电子传播的经营权;另一方面,政府又对报刊业实行财政支持.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国的文化、政治体制和社会理论都有着显著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法国新闻媒体的体制以及他们对于表达自由的理解似乎也与英美有较大的差异.法国对于新闻出版权利、义务与责任等关系的协调与处理,很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接受.他们注重媒体的自由与权利,但是,也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近几年来,法国政府逐渐放松对传媒业的控制,私有化的进程在进一步加快,这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5.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让-雅克·贝纳克斯的《巴黎野玫瑰》是法国"后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其中的形象、视点和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它可能代表了法国"后新浪潮"电影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向:融合性或曰杂交性.  相似文献   

7.
对费穆电影及其代表作<小城之春>的接受历程本身就是中国电影观念和电影观看情境的嬗变历程,它自成一条影像中国的历史脉络.对于费穆电影的观看、评论不仅仅事关电影本身,它生发了电影的中国情境的诸多想象,其中涉及电影本体与意识形态、民族国家的象征体系建构与知识分子身份、处境的影像呈现、电影与都市市民空间的关系、中国电影诗学的形成及其与世界电影的对话等等太多可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其电影改编同样大获成功。本文从文学文本和电影作品两种媒介出发,研究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问题,从电影的套层结构、固定结局和镜像关系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性在电影改编中的表现和变化,探讨该小说的电影改编实践,并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电影改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电影与文学的百年不解之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影与文学的百年不解之缘孙立峰电影与文学可以说既是朋友又是冤家,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这种难分难舍的关系电影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工业的集合,仅仅是一个世纪以来的知识性产物。整整一百年前,在法国巴黎迦夫埃昏暗的地下室,卢米艾尔兄弟摄制并且公映了世界第一部电影...  相似文献   

10.
面对与好莱坞的关系,各国民族电影习惯于从二元对立的思路将自身置于好莱坞对立面的“他者”位置,中国在国际权力版图中位置的微妙变化为我们思考与好莱坞的关系提供新的契机,即“普适性”的策略.《金陵十三钗》通过普世价值观、好莱坞明星和英雄叙事实现“普适性”策略,谋求中国电影与好莱坞另一种非对立关系的可能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剑:中国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及其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武侠电影是一座展现中国古代各类兵器的"军事博物馆".从刀枪剑戟到长鞭棍棒,武侠电影中无不俱有.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它们不仅是杀人的利器,而且还是武侠电影中印证人物性格的重要标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任何置人于死地的利器,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被人所用的工具,武侠电影中最顶尖的制胜之宝是人的精神力量,最锋利的杀人武器是看不见的心计--它比所有看得见的兵器都更锋利、更危险、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大后方电影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后方电影"是中国电影史"战时中国电影"时段的主导性维面.作为相对复杂的电影历史现象,"大后方电影"研究应该确立动态通连的观照态度,侧重针对官营电影体系的建立、电影创作和电影文化建设几个重点维面,注目于内在联系性,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真正理清复杂交错的内在纹理.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法债权债务关系的起源和开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公行制度时期广东十三行与法商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是近代中法债权债务的起源,1861年福建巡抚瑞瑸先后两次向包括法国洋商在内的各国洋商借款,是法国对近代中国贷款的开端.文章还对这笔贷款的诸要件进行了考辩,近代中法债权债务关系由双向到单向的变化,以及法国对近代中国的第一笔贷款的性质、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目的,都体现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程和这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法国智库研究中国问题的热度不断上升。法国智库学者从全球治理角度出发,关注与法国利益关系紧密的金融货币、能源环保、气候变化、和平安全等国际热点议题。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试图深入探讨中国的国际角色及其对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法国智库的观点既带有浓厚的防备和猜疑色彩,又表现出正视中国国际角色变化的务实态度。学者们还从法国的需求出发,对中法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琼瑶电影对台湾电影史的影响一直未被评论界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华语电影研究中,研究者对台湾电影史的关注点往往也是从早期的台语片、健康写实主义电影直接跳到台湾新电影,忽略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创造票房奇迹的琼瑶文艺片。事实上,琼瑶电影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有助于台湾电影开辟富有特色的文艺片类型,并继承了自中国电影诞生以来不断发展的通俗文化色彩浓重的商业电影传统;同时,琼瑶电影还运用通俗情节剧的模式演绎了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并在社会中产生教化、抚慰的作用。追溯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将通俗剧模式与中国的道德伦理、政治问题、文化反思等联系在一起,一直是中国电影历来的传统。琼瑶电影对通俗情节剧模式的运用,不仅表明了它与中国电影传统的深厚渊源,也表明了它与中国文化传统血浓于水的关系。另外,琼瑶电影在表现爱情王国的浪漫时,也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台湾图像。琼瑶电影在台湾影史上共掀起了两次为时较长的观影热潮,在这先后两个时期里,影片的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设置等方面也相应地有着一定的变化,这也反映出了台湾社会的时代变迁和台湾民众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电影及中国文学的成长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幼稚到逐步成熟,从不受关注到逐步得到重视的过程,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它在中国电影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当中国电影走向一个新的世纪时,我们应该珍惜已有的优良传统,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电影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第六代"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理论界的一个焦点话题.实质上"第六代"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并不像法国新浪潮、"第五代"那样构成一个独立的电影运动."第六代"不只是一个"代"群,它包含了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两个群落.在精英文化、主流话语和市场经济的三重压力的挤压下,6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在对"第五代"建构的文化屏障的突破中呈现出一种飘泊者的电影主题冷峻、执拗、悲剧人生和自我放逐.而70年代出生的导演群体却是以回归和皈依的面貌出现的,这是对主流电影和市场价值的双重皈依.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中国电影和好莱坞之间的关系堪称世界电影版图中最为剪不断、理还乱的纽带之一。值此中国电影迈入后百年之际,对于这一关系的思考也因中国的进一步开放而获得了新的内涵。中国正在努力重振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以此来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卷中,好莱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前苏联蒙太奇学派、中国 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以及法国的意识形态批判电影理论的初始情结标明了马克思主义电影理论的形成及其相互融会的发展趋向。当西方理论向我们靠拢的时候我们也应不失时机地向西方理论靠拢以争取理论融汇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研讨当代中国特色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建构,在梳理美学、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电影学与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复杂学术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电影工业美学相关研究的体系构架,省思电影工业美学的学科建设意识,探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学理依据和布局特点。研究认为,电影工业美学是在国际电影学术理论学术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在当代中国现实和电影产业土壤中生长的“中国式”电影理论体系,是对新型电影观念和生产原则的总结和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的学术建构,要坚持立足中国本土,直面电影生产创作、体制运作、格局生态、工业化程度等境况与问题,既有哲学、艺术学、美学、电影学等学科、学术、学理的依托,也基于电影发展的现实问题及电影人创作、生产和工业、产业状况,在理论/实践、继承/创新、传统/当下、外来/本土、工业/美学、艺术/商业等“二元张力”间丰富、重构着中国电影理论;在当下新文科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电影工业美学的思考、探索和争鸣贯注了学者们关于电影学、电影美学的学科建设自觉意识,具有相当的学术前沿性和学科建构意义,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