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是在农村产业多元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是新时期乡村建设与20世纪乡村建设在背景和条件上的明显差异。产业基础状况和城乡一体化程度是思考数字乡村建设的两个重要维度,据此可以建构数字乡村建设的四种类型:活力型、自立型、外向型和外援型。认识这些不同类型,有助于数字乡村建设因地制宜,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山东省2008—2018年相关数据为样本,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社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个维度入手,界定了13个影响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发展的指标,以此探索居民体验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村落空间形态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地区合村并居建设发展模式评估模型,并计算该地区合村并居建设发展质量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人口密度、社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权重占比及分配各不相同,而且聚居型的发展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地区,说明在实施合村并居的过程中要杜绝“一刀切”“齐步走”现象。因此,根据合村并居建设发展质量综合指数和Moran’s I系数的不同,本文将合村并居建设模式划分为零社区发展、旧村升级分散发展、乡村聚居大社区发展三种大模式;同时考虑各地区在经济、人口、公共服务和生态方面的发展差异,进一步地划分为乡村经济主导发展、人才吸引保持发展、乡村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现代乡村健康环保发展四种小模式,为我国新农村合村并居建设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发展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家庭总收入最大化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行为决策的逻辑基础,今后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必须重视土地为农民工所提供的退路保障.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城乡统筹发展,是基于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目标是在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进程中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农民发展状况,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沟通城乡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在实现农民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无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解决城乡统筹一体化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能为城市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转接机制,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伴随农村垃圾增量及其环境污染影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治理农村垃圾的主导模式。这种垃圾治理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环境服务理念在乡村基层社区的地方化实践。它依托基层政府、物业公司与村庄三方合作机制,建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系统,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向,也带来了乡村环境责任感消失、城市垃圾增量及集中处理的环境非正义、乡村社会分化与权力重构等一系列非预期后果。避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提升社区农民环境参与能力和环保意识、加强垃圾治理模式的乡村生活环境切合度以及提升垃圾处理体系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对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新思路,被广泛应用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对邙山镇六村居民点整治“迁村并点”的规划方案加以研究,探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并点”模式下可取得的规划效益,“迁村并点”不仅可以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且可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但最终的规划效益取决于方案的实施情况,所以在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为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参考;也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后的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基础上,从教育、培训、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存在着横亘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农地制度、财政支农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六大制度障碍,这严重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些障碍,即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立足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探索土地流转制度,并加大财政支农力度、进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以加快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冷倩 《国际公关》2024,(5):89-9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本文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当前我国开展的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存在着思路不清,难以持续发展;不顾实际,强行拆迁,急促冒进,一刀切式的合村并居;建设标准低下,缺乏长远规划;违背民意,群众参与积极性较低、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对此,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必须要理清建设思路,科学决策部署,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科学规划,坚持示范带动,实现以点带面,强化政府引导,扩大投资渠道,激发建设热情,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土地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明显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外,其理由是农民已获得了土地提供的保障。事实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保障作用一方面在弱化,另一方面也阻滞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政府有义务根据国家财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与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土地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
美好乡村建设是安徽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村级党组织是领导美好乡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因此,必须研究当前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村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村党组织书记引领美好乡村建设的能力不足、村级党组织领导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作用弱、农村党员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抓好村级党组织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安全、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建立、巩固完善、恢复探索、加快发展四个阶段,并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规律的认识、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处理、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教训。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必须在“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思想下,建立一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体系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使其没有完全取代土地对于农民的保障功能,导致现阶段我国土地流转存在着诸多阻碍因素,始终不能顺利进行。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努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认真贯彻落实新农合、新农保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还应加强法律保障和监督机制。只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流转政策实施才会顺畅,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才会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镇和乡村就业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客观上要求城镇不断拓展就业领域,以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压力.同时,更要挖掘农村内部潜力,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必须用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思维,去谋划解决城乡的就业问题.这也是贯彻统筹城乡就业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采取层级分离法,从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逐一对“城乡文化一体化”进行剖析,即通过分别解析“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乡文化一体化”来理解和把握“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基于此,“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涵义可解释为,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把城乡文化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以乡村文化发展为中心,通过城乡社会文化资源和文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以城市文化发展带动乡村文化发展、以乡村文化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实现这个区域内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则要突出以农村为中心,满足农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积极挖掘和开发优秀的农村地方特色文化,注重农村文化服务的供给与文化服务需求的衔接与平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失地的农民日益增多,他们"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失地引发的社会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因此,对兰州市失地农民的土地征用与补偿、拆迁与安置、基本保障、就业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提出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益;完善征地政策与法规;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广开渠道促进就业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城镇化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失衡、“大城市病”等社会问题,影响了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乡一体、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乡村生产要素集结发展,推进了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农民市民化是核心。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有利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受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由外延向内涵提升,人口回流趋势明显。在就近迁移、就地改造两个方面,安徽省形成了大城市扩容、中小城市产城一体化、中心集镇建设三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20.
就地城镇化是不同于异地城镇化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推行农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积极探寻影响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的乡土情结、社会保障、城镇谋生能力、公共设施、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因素,需要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推进制度变革;塑造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民就近就业难题;广泛开辟资金渠道,营造乡村生态宜居环境;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形成特色小镇,才能最终实现农民"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