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如何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执政风险研究是执政党建设研究的新领域。围绕掌权安全、控权安全和用权安全,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经验,从安全视角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应对各种执政风险和考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执政合法性是执政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是执政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在介绍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从执政合法性的三个基本要素入手,指出并分析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是在意识形态、有效性和民主制度三方面塑造党的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党;党必须不断改进执政方式、完善执政方略,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使党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民造福的执政党;党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党成为政治坚定、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4.
曹东 《南都学坛》2008,28(2):136-140
党的执政方式是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安全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的执政方式从广义上说是执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从狭义上说是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它经历了政党指挥型、政党取代型、政党引导型的演变过程。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需采取以下措施:党政职能要分开;党的执政方式应向依法治国转变,即要规范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党与行政机关、党与司法机关以及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从体制与机制的角度出发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也就是要明晰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建立执政党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执掌政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使命,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理论、历史和现实基础上的自我觉醒。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提升,关键是要以党的自我革命为中心,实现执政党的自我调适,提升执政党自身治理与内部治理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以制度建构、开发与整合为中心的制度性调适,实现党、国家、社会的有效互动,以制度调适为核心实现执政党的自我革新。党肩负着领导与执政的双重使命,在实现执政党的自我革命的同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有效领导创造发展,提升执政党执政合法性与民众对于执政党的政治认同,巩固党长期执政的外部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严峻的执政安全情势,维护执政安全成为公安机关职责中居于首要地位、带有根本性和目的性的重大政治责任.公安院校应当未雨绸缪,超前运作,开展执政安全教育,培养学员维护执政安全的能力,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人民警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执政党长期执政、安全执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认真研究和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从党的思想路线、执政任务、执政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邓小平把握住了反映共产党执政规律三个根本关系: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执政党内部关系、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他的探索为我们党更加深入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这一基本事实,从国际安全困境,意识形态困境,政绩合法性困境三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进行了困境分析,指出未来党执政安全的趋势存在向好和向坏两种可能,而实践好"三个代表"党的执政安全就会获得体制内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必须保持先进性,先进的执政方式是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裁体和表现形式,笔者认为,依法执政是执政党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基本路径,由此可以保障依法治国的实现、保证提高和改善党的形象,从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力.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将危机意识和民生观念溶入执政党建设理论,同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和总结党的执政经验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想路线,着眼于解决执政党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十七大后胡锦涛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走向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将继续加强和深化,党的先进性建设将继续深入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将全面展开,党内和谐建设将成为党建中的新亮点,党内民主建设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