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上海世博会是国际性的综合盛会,也是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国茶文化是其中的亮点之一,扮演了重要角色。与以往参与国际性盛会相比,中国茶文化更多地体现出全面进入、亮点纷呈和注重创意的特色。上海世博会茶文化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思考参与国际活动时茶文化的定位、目标、对象和方式。同时,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应该和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发挥茶文化在公共外交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城市文化的展示和交流是此次世博会的重要内容.世博会公众论坛的主题设置和世博展馆的设计都体现了城市文化与世博会的互动,并为上海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照.上海世博会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文化创新能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对周边区域发挥着辐射作用,成为上海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文化多样性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议题之一,但相关论述多是主张的宣示和立场的表达,更多的理论与历史内容并未充分展开。基于中国文化立场并结合全球文化实践来看,有三个问题最为重要。一是文化多样性的意义结构,包括事实与价值、存在与变迁、文化间与文化内、伦理与政治等方面。二是多样性的历史展开,包括各种文化的自我肯定、对不同文化的欣赏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三是如何提炼中国特色的文化多样论,这里至少就包括文化包容、文化自谦、文化冲突和政治对话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李海亭 《兰州学刊》2008,(5):168-170,173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内容之一,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文化霸权,文化殖民主义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文化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在保持文化发展主权前提下,积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成果,实现中国文化创新发展,为人类文化发展贡献中华民族的新智慧。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将本民族文化转变为人类共有的资源。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是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舜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富仁 《云梦学刊》2004,25(1):46-52
中国文化的根不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文化,而在于更早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其根本标志物则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几个政治帝王:尧、舜、禹。其中,舜文化体现的就是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而这种浑融一体的国家意识形态,显然不同于后来以君臣父子关系构成的整个国家体系。对于舜文化的研究开拓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我省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10日,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南社会科学60年暨省社科联恢复活动30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内老中青三代社会科学优秀专家代表和来自高等院校、党校、军校、科研院所、实际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代表,欢聚一堂,回顾我省社会科学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学科的发展作了很好的总结,并展望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次座谈会多有精彩之论,这里仅以笔谈的形式选择刘茂松等9位专家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根据芬兰世博外交效果评估的专业调查数据和笔者的采访,以芬兰上海世博会上世博外交展示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与注重发展高科技三个核心理念作为切入点,通过芬兰在世博会上软实力展示的介绍,以及世博会前后公众对于芬兰,包括芬兰企业以及产品认知度的比较,定性定量研究相结合,论证世博会作为一个特殊的外交平台能够提升参展国——芬兰的国家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国外公众对芬兰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双边投资条约(BITs)实践中,长期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谈判地位与能力、谈判目标与效果、权力与利益等方面的不平等或不平衡现象.近年来,此种不平等或不平衡现象呈现强化和扩张之势.本文主张,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积极探索BITs实践的革新路径,包括推动国际组织起草新型BITs范本,在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BITs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新的法律概念、规则和标准.作为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和潜在的重要资本输出国,中国在创立新型BITs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3.
世博会是全景式地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当代科技成就与发展前景的全球性盛会,是体现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和、反映人类思想最新结晶与发展方向、记录全球文明发展轨迹与成就的历史性坐标.世博会不是一个城市的博览会,它更是全国的、全球的博览会.世博会的真正基础一直建立在时代的希望与欲望之上,它代表着观众的热情,能折射出一个世纪的历史动态.研究世博会,必须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全局来考察.只有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才能揭示世博会的进程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实现该目标的两大趋势。中国的都市文化大多为传统都市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关心人与人关系优秀的伦理传统。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是吸纳外来文化的前沿,西方的科学文化、商品文明、法制精神成为中国都市文化传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都市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治国安邦、局部执政的伟大尝试和预演,始于中央苏区,始于红都瑞金.从1931年11月上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诞生,到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中国共产党在红都瑞金"局部执政"近三年之久.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取得并实施"局部执政"的?中共苏区执政的基本经验、重要特征是什么?中共苏区执政的重大作用、深远影响及其历史启示又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需要研究回答和深层解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科学研究与解读,旨在为当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保持政党的先进性,实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东最大的剧种———粤剧的历史与未来改革思路进行讨论,指出:一、最迟明成化年间已存在的本地酬神土戏,先后受到弋阳腔、昆腔、梆黄等比较完美的戏剧形态与唱腔的影响,采用“戏棚官话”演唱梆黄腔调,清中叶以后逐渐加入广州方言和本地音乐成分,成为现在以粤语演唱的粤剧。二、粤剧的改革应考虑克服方言障碍,在保留粤剧的本质特征———粤曲的前提下,在对白中加入类似京、昆剧种的韵白,以利于非粤语方言区的广大观众的接受和认同。“戏棚官话”的历史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世博会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内新理念、新文化、新科技和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上海世博会以科学技术、建筑艺术为载体,以东西方文化为底蕴,精彩地演绎了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主题展馆的概念设计,让我们领略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艺术文化与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城市化运动的深入,城市文明凸显其规范城市发展秩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价值功能。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世博期间,乃至世博后,上海对城市文明有更高的期待。在对上海城市文明水平、特点及问题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同是城市文明秩序建构的逻辑基础,网络式管理是城市文明秩序实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叙事判断对于修辞性地理解叙事至关重要,因为叙事判断既属于文本进程这一层次(作者创作的结果),又属于读者阅读这一层次。此外,叙事判断是通向三种相互影响的主要阐释层次的途径:形式层次、伦理层次和审美层次。本文区分了三种主要叙事判断: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审美判断,提出了关于这三种判断之相互差异和相互作用的六个命题。本文采用这一理论框架对伊恩·麦克尤万的杰作《赎罪》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文文学通过20年的研究,形成了一支跨世纪的研究队伍,出版了一批学术成果,积聚了一些基础性资料并有了自己的学术刊物,建立了初步的学术规范.它为自己的学科地位打下了相当的基础,但还需要大力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系统,并注意从文化的视角切入,得出文学的结论;还应该确立历史意识.为此,必须秉持三种态度:一是历史主义的态度,二是知性和理性态度,三是问题意识.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写要努力避免两个问题:一是过于依赖本土历史的观念,二是过于依赖本土文学史的观念,较少关注海外华文文学自身的发展特性.目前首要的工作是:1.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2.建立华文文学整体观;3.大力加强队伍建设;4.搞好资料搜集工作;5.加强世界各地华文文学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