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回归杂家--就"学报编辑学者化"与杨焕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永华 《学术界》2004,(5):146-155
"学报编辑学者化"在存在着价值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固有的表述缺陷和思想局限,甚至含有轻蔑编辑之嫌.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地、客观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倡导"学者编辑化"的理念,高校学者编辑化正日益成为高校选择学报编辑特别是主编的重要标尺.许多著名学刊的主编及编辑往往是学科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学报编辑同时具有学术管理的职能、学术研究的职能以及学术服务的职能,要胜任学报编辑工作,除了要强化刊物的质量意识、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之外,一定要强化刊物的市场营销意识.编辑成长的根本出路和职业境界在于让编辑回归"杂家",确立以"编绩"为核心理念的学报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和确认编辑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学报已成为繁荣国家科学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而促进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了建设好这一基地,学报界对学报编辑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将学报编辑工作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系统化、并赋予现代科学的形态,初步建立起学报编辑学的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统帅下,对学报编辑学的一些分支以至学报编辑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学报编务”的探讨虽不多见,但存在不同的观点见解.这里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何为学报编务?一曰:“学报编务是指每期刊物所要容纳、刊用并已修改和加工完成的所有稿件汇集在一起后,从发稿付排到出版见书这一过程中的编辑业务工作.”二曰:学报编务工作就是从事编辑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即是人事编辑业务以外的管理性、事务性工作.”笔者认为,这两种对学报编务的界定都是不够全面的.前者明显缩小了编务的范围,不能准确的反映编务的内涵.事实上,在学报编辑出版流程中,发稿之前的各个环节仍有大量的具体的编辑业务管理工作,学报编务贯穿于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发稿以后的编辑业务工作.后者强调“管理性、事务性”,将编务工作列入“编辑业务以外”,取消了编务工作的特性,也反映不出学报编务的本质属性.据目前高校学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学报编辑的导向是由学报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学报编辑的导向具有特殊性,学报编辑导向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梁丽岚 《理论界》2004,(6):212-213
学报编辑主体意识是指学报编辑人员对其在学报的编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的认识。学报编辑主体要充分认识其自身在编辑劳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编辑的自身价值。创办精品学报需要学报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体现为开放意识、信息意识、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奉献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编辑是编辑队伍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该文探讨了高校学报编辑与其他编辑的职业特点的共性 ,同时分析了由于高校学报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学报编辑的职业特点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是高校学报编辑的立足之本;求真务实、坚持原则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守正之魂;精准细致、一丝不苟是高校学报编辑的制胜之宝;博学广识、多谋善断是高校学报编辑的立业之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是高校学报编辑的修身之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分析学报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从“编辑学者化”的口号提出以来,已为众多的学报编辑所接受,学报编辑对加强自身职业素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行动。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学报编辑的再学习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它是编辑学者化的延续、拓展和深化。一、学报编辑再学习的必要性提高学报质量的要求决定了学报编辑必须再学习。一个学报的学术质量可以说是作者稿件质量和编辑工作质量的总和。而作者稿件质量的最初评价,能否成为学报质量的组成部分都要取决于编辑。也就是说,一个学报的质量主要是取决于编辑工作的质量。编辑工作做得怎么样,取决于编辑自身素质的高低。编辑…  相似文献   

9.
武文茹 《北方论丛》2002,(6):155-158
高校学报不仅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物质载体,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学报编辑不仅是作者的科学发现能否物化的裁定者,更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自身的伦理秩序的构建与行为规范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韩芳 《阴山学刊》2011,(6):120-124
伴随着高校改革和高校学报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也逐渐成为学报同仁关注的焦点。高校学报编辑的发展关系到学报的生死存亡,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学报编辑进行探讨和分析。通过对2010年高校学报同仁对编辑的研究进行综述,有利于学报编辑的发展和高校学报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期刊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打造品牌期刊必须在期刊的个性策划上下功夫。期刊要达到优质高效的水平,办刊人的素质和整体策划至关重要。同时,发行与广告在互动中实现绩效最优也是期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有提升期刊的质量,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索燕华 《北方论丛》2003,(3):128-130
中国当代学术期刊在走向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中首先需要调整和转换的就是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受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的深刻影响和制约。这既形成了学术期刊编辑独有的内蕴与格调,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传统思维方式中注重整体综合、崇尚圣贤经典、固守平税中庸、追求直觉模糊的特性使学术期刊编辑在刊物设计、内容选择、观点裁决、稿处理等方面表现出重视宏观整体、崇拜权威深奥、把持平和稳妥、讲求感性笼统的思维定势与价值取向。这使编辑在办刊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误区,使得刊物平庸无奇,缺少个性与生机。面对“入世”后的世界格局,学术期刊必须调整和革新编辑的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实施原创性选题能充分体现期刊的先导功能、丰富的思想内涵、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三大功能;植根于地方性资源,由高素质编审人员去开拓,用延伸服务去争取是三种实施原创性选题的有效方法;编辑素质和论文的发表时滞为两个影响原创性选题实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改革当代中国学术期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才高 《云梦学刊》2010,31(2):27-31
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稿选文缺乏健全的制度保证;办刊主体的行政化:编排规范不当导致以人取文,也导致读者看人读文;因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所致的学术腐败使学术期刊深受污染;经费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等。要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学术期刊宗旨,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1)加强审稿选文的制度建设;(2)实行实职主编制,扩大主编与责编的自主权;(3)改革编排规范:增加编者按(重点论文导读)与作者自述的“课题价值”与“创新点”,取消“作者单位”与“作者简介”;(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学术腐败惩治力度;(5)创办多家学术批评专刊,改革学术期刊评价方式;(6)明确学术期刊性质和经费来源及额度,确保经费足额到位。  相似文献   

15.
“核心期刊”问题是挑动中国大陆学界神经的敏感而沉重的话题。纵观三十年来核心期刊研究历程,研究该问题的论文呈现如下特点:论文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被引频次绝对量呈现递增态势,研究内容从对核心期刊技术指标的研讨逐渐扩展到对其功能运用的探讨。当核心期刊功能泛化,从运用于单纯的选购图书,扩展到作为一种制度来评价期刊、评价学术水平、评价科研成果,进而将其作为期刊编辑水平评估和学术水平评价、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标准,甚至逐步演变成唯一的标准后,由于牵涉到利益问题,也就从学术问题逐步演变成公共问题、社会问题,核心期刊的负面效应就日益显现。由于办刊实力、办刊背景、办刊历史不同,期刊存在不同档次是一个不容讳言的客观事实。作为期刊从业者,特别是非核心期刊从业者,唯有抱着敬业务实的态度、冷静恬淡的心情对待这一现象(核心期刊概念本身就意味着期刊分级,意味着金字塔结构,处在塔尖的刊物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刊物只能是塔基)。  相似文献   

16.
基于编辑出版流程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主体,期刊信赖关系的6个层面是:1.作者对期刊的信赖;2.作者对编者的信赖;3.编者对读者和作者的信赖;4.编者之间的信赖;5.编者对期刊管理机构的信赖;6.期刊评价机构和影响评价的利益相关者的信赖。形成作者对期刊和编者的信赖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投稿或关注等支持行为在时间上的较长持续性或经常性,以及基于某种可期待的利益,其利益包括特殊的情感和愿望。无论是编者之间的信赖还是编者对其管理机构的信赖,尤其要考虑的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合理、规范的编辑绩效薪酬机制;二是建立高效、科学的编辑工作和科研业绩激励机制;三是建设编辑及团队的荣誉观机制;四是鼓励编者之间建立友谊;五是营造和谐愉快的编辑出版工作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17.
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经管类学术期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16种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经管类学术期刊的比较,得出如下结论和启示:期刊集团化是经管类学术期刊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主办单位虽与期刊竞争力无必然联系,但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对经管类学术期刊竞争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卷首语”彰显学术期刊立场,有助于提升期刊竞争力。办刊理念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栏目设置和用稿取向,是期刊竞争力的源泉之一。栏目设置虽与期刊竞争力无关,但与之关联的学术期刊关注的问题域与期刊竞争力关联甚密。经管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可从影响对象和影响范围两个维度来考量。在扩大影响力方面,经管类学术期刊除提升“内功”外,还应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二次传播。  相似文献   

18.
韩芳 《阴山学刊》2021,(2):79-88
学术失范现象不断发生的今天,高校学报编辑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高校学报作为高校科研的学术阵地,对维护学术尊严、捍卫学术精神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而高校学报编辑作为学报把关人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学报编辑要实现“互联网+编辑把关”,要从“编辑”到“编辑+”转变。数字时代的到来会使人产生“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错觉,容易使编辑工作重心产生偏移。不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编辑的学术素养仍旧是高校学报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编辑的出版品牌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知识、观点和科研成果的载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读者、作者需求的深刻变化.需要期刊编辑树立出版品牌意识。从学术期刊质量的影响因素看,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刊名品牌意识、栏目品牌意识、作者品牌意识、编辑品牌意识、装帧、印制、发行品牌意识和创新品牌意识。期刊品牌意识的形成需要持续改进和提高期刊质量、出版精品期刊;需要从期刊策划、强化编辑的主体地位,建立编辑与作者有效沟通渠道,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研究,把握市场脉络等方面培养期刊编辑的出版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构建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标准,才能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本研究建立了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4个一级指标,并给出了各个一级指标包涵的二级指标,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进行科学地评价,以便更好地选好人、用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