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文斌教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下称《研究》),对马克思、恩格斯、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卢卡契、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领域的开拓性是《研究》一书的突出特色。这不但体现在作者所涉足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其本身就是一个过去学术界关注较少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本书中论及的多为以往学者不曾涉及的问题,因而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的领域。《研究》中有四篇文章,是专门阐释斯大林文艺美学思想的。其中.有对斯大林义艺批评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五年在文艺美学界涌起“方法热”,一九八六年则被称为“观念更新”年,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思维模式面临命运的挑战,文艺美学研究的中心开始实现战略转移,刘再复同志“论文学的主体性”一文发表后,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关于文学主体性问题的争鸣在全国引起空前的反响。为了积极参加这场论争,安徽青年美学研究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在皖南山城旌德县组织召开当代文艺美学研讨会,会议集中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学者刘熙载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他晚年在上海龙门书院的著述和教学实践,更多地表现出儒家"圣贤之道"的影响。刘熙载在经历了英法联军入侵和太平天国战乱以后,表现出积极入世、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刘熙载的为人为学,表现为求正(德醇)、求通(学硕)、求实(力行)三大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刘熙载是位恪守传统伦理学说的清末学者。然即使是这样一位“粹然儒者”,其文艺美学思想在吸取儒家学说的同时也渗透了道家的变易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将诗艺引向了精微。刘氏之儒道互补的审美意识有力地佐证了“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的主流”这一命题。本文主要探讨刘氏文学思想中儒道互补的契机、物化形式及意义,由此探究中国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爱好诗歌,关心诗歌的创作与发展。他不仅创作了数十首举世公认的优秀诗篇,而且围绕着诗歌美学理论中的诸多问题,大至诗歌的特征、发展方向、写作方法,小至诗歌的韵律、体裁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数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主干对毛泽东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发表了难以数计的论文与专著。这批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总论”的丰硕成果,将载入史册。但是,关于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分论”的研究,即关于诗…  相似文献   

7.
道教有别于儒教的“文一道”观,属于道教有进取性的文艺美学思想。学术界对此还重视不够,但它又恰恰反映了道教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原生态的生命力,故有必要深入研究一、“非古”文艺观葛洪在将道家思想及前代道教思想提升为道教的“理论建设”过程中,没有忘记以“外儒内道”的语言,曲折地反对儒教的“崇古”文艺观,努力建设道教的“是今”文艺观。葛洪针对当时文艺美学思想上的崇古非今,从几个方面加以批驳;(1)“然古书虽多,未必尽美,要当以为学者之山渊,使属笔者得采伐渔猎其中。然而譬如东匝之木,长洲之林,梓豫虽多,而…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世界美学和文论研究领域,文艺美学这一学科的提出和理论建构,是具有原创意义的,它可以算得上中国当代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本文对文艺美学在当代的最新状况,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和学科建设,以及文艺美学在文艺部类和文化研究方面的新进展,都作出了较为公允和详切的描述,以期引起对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平骊 《理论界》2008,(10):128-129
本文探讨了清朝文论家刘熙载《艺概》中美学概念“虚与实”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以及在艺术和写作技法上的应用。对“无中生有”、“异形而同品”、“艺术通感”等概念进行了独到的诠释;并对刘熙载关于虚实关系存在的两种情形和其运用的限度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文艺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甚至有学者认为应该取消文艺美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集中暴露出文艺美学话语建构中的问题.本文在反思"合法性"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文艺美学应该面对已然的研究现状和社会文化(文艺)实践,进行话语范式转型,将文艺美学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滕王阁,创建于唐朝.历代建而又毁,毁而复建达28次之多.名阁之所以屡废屡兴,无外乎文化、自然和社会三种原因,然而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原因.国有盛衰,世有治乱.千载古阁,兴废沧桑.国运若何,阁运系之.名阁的兴废,正是中国历朝盛衰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面对网络时代的新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需要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第 167条对分期付款买卖中买受人丧失期限利益以及出卖人解除合同的条件规定得过于宽松 ,后果规定得过于简单。为了保护买受人的利益 ,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应对买受人丧失期限利益、出卖人解除合同的条件加以严格限制 ,对后果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课程设置的特色,在人才素质教育(德、识、才、学、体)体系中,日益凸显其作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对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以及对人才素质相关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的冲击下,本科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财经法学因其先天不足,培养的本科生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针对造成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解决该问题应采取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学生为主角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苏轼词的“士大夫化”为“切口” ,剖析唐宋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思想蕴涵十分复杂 ,但其主流导向和实用功效却落脚到引领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成为“合格”(既入仕为官 ,又怀有士大夫情志 )的士大夫文人。而苏轼即是一位典型的士大夫文人 ,他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词中又充溢着士大夫情志。故本文重在剖析苏词所表现的士大夫情志中偏重于政治层面的士大夫意识和偏重于生活层面的士大夫情趣 ,以此来映现唐宋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歌颂真挚爱情,肯定自然情欲,争取妇女人权,赞美妇女才智,这些在<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中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种崭新的、进步的爱情观和妇女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事周期的考虑,近代江南农村男女劳动力呈现出一种季节性分工与协作的模式:农忙期间,大田劳作主要由男子承担,女子只是间或参加一些大田劳作;农闲期间的手工业生产则主要是女子承担,男子则又处于一种相对次要的地位。最终,一年之中,男女劳动力投入呈耦合态势,一者上升,另一者则下降,从而共同维持着家庭经济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主体性错位、教师能动性弱化、高校认识定位模糊、保障机制缺乏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传播先进理念,培养又红又专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素质、理念和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进一步理顺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未来发展提供生涯规划,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工作待遇等方面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