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开启信任密码.信任具有疏通、联结、整合、激励等功能,信任是民族平等团结的凝聚力量,是搭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通道,在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重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信任密码开启路径是:坚持从国家认同到对国家信任,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从中华民族认同到对中华民族信任,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从对中国共产党认同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树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领导核心意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信任,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与道路根基;从中华文化认同到对中华文化信任,增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基于法学、民族学和心理学等多元学科视角,《民法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律标杆。以赔礼道歉民事责任为例,其在司法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主要包括:通过传承和谐文化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潜意识;通过保护英烈人格利益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归属性意识;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聚合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湖北省孝感市着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和有效举措,注重“聚焦抓工作大格局构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力;聚焦抓路径载体拓展,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影响力;聚焦抓重点工作推进,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实操化、实践化、实效化,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新提升。2022年6月,孝感市民宗委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上介绍孝疆交融创新发展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4.
赵心愚  康坤全 《民族学刊》2022,13(12):1-12, 14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及建立相关机制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正确立也就是铸牢需要教育引导,必须注意发挥教育在这一意识铸牢过程中的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首先要重视铸牢这一意识的重大意义,并把党强调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及提出的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重点内容。建立这一教育的常态化机制,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进行,需要明确领导责任、形成工作格局并建立相关制度与机制,做好计划安排,分类指导,检查督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要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并结合常态化宣传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搞好社会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荆州市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四措并举”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举措一:统筹推进,“三级”联动抓宣传建立三级联动机制。荆州市先后下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荆州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传教育实施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荆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手册》,省市县三级联动,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价值主导层面创新形式、树立形象,引领“有形”;要在基础核心层面生成感悟、升华感情,激发“有感”;要在有力支撑层面强化效力、注重效果,着眼“有效”。这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和实践理路。通过引领人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业的认同向纵深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业的全新格局,以更为广阔、创新、务实的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的国家叙事不断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杜永彬 《中国藏学》2023,(1):66-75+21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对指导新时代的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理论和民族政策,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思想为宗旨,以新中国70多年的藏学研究成果为依据,注重涉藏研究的民族因素、区域因素和治理因素,从4个视角探讨藏学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一、中国藏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二、西藏与其他涉藏地区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三、藏族和其他民族与民族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四、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2020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民族宗教工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也为学习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结合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健康发展,引导我国宗教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路径,其深入推进有助于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实现均等化的结果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构建可容纳多元诉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高绩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利君  刘金林  蒙思敏 《民族学刊》2022,13(8):40-50, 157
选取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宣讲、红色文化教育作为评估指标构建红色文化子系统,选取“五个认同”作为评估指标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子系统,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表明,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部要素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显著,具有高度耦合;2019-2021年百色市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别处于勉强协调、初步协调、良好协调阶段,二者的良性互动已显现成效,但协调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从推动红色文化进产业、进社区、进学校,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方面提出提升红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耦合协调度水平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边境安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保障;边境各族人民的中国认同、祖国情怀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然表达,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自古以来边境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寅  冯旭  银兴 《民族学刊》2022,13(11):41-48, 14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统一之基础、加强民族团结之根本、提振民族精神之灵魂。厘清河西走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的生成过程,把握河西走廊之历史定位,统筹规划和认识河西走廊在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大战略支撑作用,有助于在新时代战略框架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铸牢河西走廊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切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强化地区经济互助,守正创新发展特色;深化爱国统一战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完善民族法治建设,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相似文献   

13.
蒋彬  王胡林 《民族学刊》2022,13(6):15-23, 139
村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单元,民族旅游村寨中少数民族居民与外来游客频繁互动,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场域,探讨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基层视角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本文以川西北一个羌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考察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具体做法,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文化创新、做好场景营造、注重深度互动等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示范学校,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十佳示范校。近年来,该校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通过党建铸魂、文化浸润、实践锻炼等措施,深入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海英  金玲 《民族学刊》2022,13(7):24-32, 14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牢固树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根本和灵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是在未来还要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实践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做的相关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进行经验总结是十分必要且具重要现实意义。历史维度回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过程。理论维度回答了中华民族及其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实践维度回答了基层民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原创性论断,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和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联合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与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团结理论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因此,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和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联合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政策、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思想,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全面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渊源,对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担当,只有中华各民族广泛动员,拧成一股绳,汇聚起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才能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理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努力,奋力争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从回族的地理分布、历史基础、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和政治认同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总结回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一切积极因素,意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使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助于回族和各民族一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21,12(2):1-8, 9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在铸牢这一意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注意的内容主要为形势教育、基本国情教育与历史教育。发挥好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明确谁负责、谁来抓和如何落实,也需要建立开展这一教育的制度及采取必要的措施。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应融入政治理论课,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同时也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展开。  相似文献   

19.
丁忠毅  程桂龙 《民族学刊》2023,(10):1-9+147
智能算法的广泛运用深刻推动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交互模式和社会个体认知与行为模式的转型变迁,也推动了国家治理价值理念、空间场域、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政策工具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亟待更好把握智能算法等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智能算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智能算法赋能下信息传播的聚合性,有助于汇聚和整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量信息;受众群体的广泛性,有助于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辐射范围;信息推送的精准性,有助于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靶向性和针对性。但智能算法导致的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可能消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流话语的权威性,导致社会个体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信息的窄化、封闭化。主动适应智能算法时代新形势,通过价值引领算法、技术规制算法、制度约束算法,是发挥智能算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正向功能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20.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21,12(7):9-22, 10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聚焦于缩小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文章认为,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文章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增强“五个认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和共赢的;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体上实现了高速、持续和包容的增长,虽然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大,供给质量在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认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