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的农耕史实际上也就是中华文明史。 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足水稻。自从中国人在一万多年前学会了种植水稻以后,中华文明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的水稻不但养活了全人类50%以上的人口,而且还将先进的中华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的古代文明以及西方人引以自豪的近代文明和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种子在西方土壤上绽开的花朵。“中华文明来自西方”的论调、被一些历史学家颠倒了的中华文明史,必须把它更正过来。为此,林河先生又提出了“中华文明一万年”和“上下七千年,古今两神农”的观点。由于他的基本观点不同于历史教科书上的观点,为此,我再次采访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2.
<正>5月,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举行,这是2023年我国主办的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场重磅峰会缘何“落子”西安?“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峰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充分体现了西安在欧亚大陆经济文化交流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林河先生根据近20多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对中国的历史作了重新诠释,得出了“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之源”、“古埃及、苏美尔、印度文明都要晚于中华文明”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结论,而且言之成理,令人信服。他的文章在本刊连载后,很受读者欢迎。然而,林河的新观点与中外历史教科书上所记载的一些相关说法并不一致,这又是什么原因呢?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访问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礼”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历史上最独特的朝贡关系网络。长期以来,社会科学的学科方法一直没有介入这一研究领域。本文力图运用经济人类学的社会交换理论就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结果发现中国古代朝贡关系对于构建和修正经济人类学的礼物理论和交换理论有着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传来喜人的讯息:在前一年遭受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下,这个旗1983年一举夺得农牧林业生产和多种经营大丰收,出现了“八个突破”、“三个翻番”和“五个增多”的新局面。这“八个突破”是:粮食、油料、甜菜、植树造林、饲草储量、财政收入、多种经营收入以及牲畜出拦率、商品率等都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三个翻番”是:工农业总产值达2亿7千5百多万元,人均产值662元,都比1978年增长一倍多;人均收入500元,比1978年增长了4倍。随之而来的是“五个  相似文献   

6.
杨园章 《民族研究》2023,(5):78-92+140-141
乡约及其所代表的“化乡”实践是探讨传统中国文化大一统的重要内容。明嘉靖年间,庄用宾等泉州缙绅在继承蔡清开创的学术传统之外,从京师带回新观念,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改造社会,青阳乡约应运而生。庄用宾基于当地盈塘水利和“朝天拜会”八堡轮流值社的传统,创造出乡约的组织架构,并增加新的礼仪实践,塑造乡贤谱系,将王朝礼法和地方传统融为一体,给本地文化注入新的内涵。正是通过诸多与青阳乡约相似的实践,以泉州为代表的兼有海内外多元文化传统的滨海地域社会以自己的方式融入中国文化大一统进程。这为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朋友!您知道“土”字的来源和有趣的含义吗?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古老的历史,我国劳动人民对土壤学的贡献是丰富而卓越的。古书《说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象地之上、地之中;‘|’物出形也。”这儿,我们用一个“土”字的图解(见图示)来阐述,使我们看到,古人对“土”造字的严谨和含义的深刻。“土”这个字,上F两横指的是表土层和底土层,中间一竖是植物,它伸出表土之上,根系延到表土之下。“物出形也”就是指植物从“土”里生长出来的,而且它的形态,是直立向上发展的意思。这是多么有趣地表明了:有土,才有植物生长,能生长植物的才叫土壤。“有土斯有财,万物土中生”嘛!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今有入赘的婚俗、尤其是桂西壮族颇盛,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认识壮族古代婚俗,探讨壮族古代社会历史,冲破重男轻女的陋习,搞好计划生育,发扬社会主义良风好尚,无疑将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入赘”源远流长入赘之俗很早就在我国盛行。到战国和秦汉时期就有明确记载。《史记·滑稽列传》载:“淳于髡者,齐为赘婿也”。说的是战国时期淳于髡为齐国人赘媚一事。秦朝时期,“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汉书》注为:“应劭曰:出作赘婿也。”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  相似文献   

9.
回族与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族文明是中华文明中一个很有特色的部分。回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探述了回族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认为在中华文明振兴和提升的新时期,回族应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这一西方学科引入中国已届百年。人类学范式中国化的理念与形制也一直在消化、融合、建构和创新,它不仅涉及以西方为中心的“我者”和以东方为边缘的“他者”的范式原型,包括如何在现代性背景中嵌入中华文明家国天下的话语转化,而且表现出中国人类学家的异域、本土化求索的生命历程。文章分析了在人类学范式中民族国家的政治话语背景折射出的中华民族近代以降从颓弱到强盛的历史轨迹,我国乡土社会以宗族为脉络的结构表述,以及中国人类学家从返回祖国到走向海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1.
我们依据美国人类学界所界定的学科范围,将体质人类学、比较语言学提取出来,再添加上我国史学领域的姓氏学,便可以构成一门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历史比较人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横跨历史比较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历史比较语言人类学(比较语言学)以及历史比较姓氏人类学(姓氏学)三个学科。历史比较人类学,有别于以往的人类学,一是排除了社会人类学或文化人类学,增添了姓氏学;二是将源自于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法推广到体质人类学和姓氏学中。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物体谱系;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人类学的研究目标是:从体质、姓氏、语言入手,构造人类的群体谱系  相似文献   

12.
屈指算来,被称为“快手刘一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分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刘玉华,已在妇产科医生的岗位上奋战了30余年。这30多年的历程,是刻在她人生履历上的两个数字:一个大——门诊150000人(次),一个小——事故为0。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中国藏学》编辑部: 贵刊一九八八年第一期发表了拙作“试论西藏封建农奴制度”一文,对写这篇论文所使用的资料来源,有必要作补充说明,主要问题是在论文中没有把资料来源交代清楚。我写这篇论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提供的西藏社会历史调查组的两份调查报告:一份是西藏山南地区贡噶宗的囊色林谿卡的调查报告,这项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讲演稿,其产生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因为在学校开课,想对学生把元代“蒙古人”这个概念讲清楚些,觉得用圈层模式来描述比较合适,就写了一份名为《元代蒙古人的“圈层”式结构》的提纲,并先后在“庆祝田余庆先生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和“‘波斯语文献与蒙元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讲。后来,又用这个题目在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做过讲座。2020年,受邀承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学术周末”系列讲座的一讲,就增补了近年思考的色目人内容,以今题于当年12月17日下午讲毕。承蒙《西部蒙古论坛》不弃,予以刊发,敬请批评指正。讲演记录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洪基同学整理,经笔者修订,曾在“南开史学”公众号上发表。此次刊发,适应刊物要求又进行了一些改写。  相似文献   

15.
北朝皇室婚姻关系的嬗变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北朝的婚姻制问题上,传统看法是这一时期婚媾侧重于门第阀阅,即使皇室也不例外。郑樵在《通志》中就曾指出:“自隋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这种说法和士族婚姻制完全相符,与南朝国婚“並用世胄”也很吻合,但同北朝皇室的婚配情况则不尽相同。本文试图探究北朝皇室婚媾的嬗变及特点、它与南朝婚媾的异同,以及对北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每当远行将归的时候,我总是在别离的瞬间愣怔一下,心里总是在那一瞬闪过这个无法理解的背影。你什么时候才肯转过身来呢?生我养我的母族!要等到哪一次沧海桑田的时刻,你才肯从这世界上迎面而来呢?———张承志《背影》①历史与现实无可辩驳地显示出,伊斯兰文化已经成为多元化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大地上的一分子,中国穆斯林已经和正在为祖国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但是,对很多人来说,伊斯兰只是一个“浪涛般涌动不息、又象高原大山般遥远的背影”②而已;对更多的人来说,伊斯兰甚至只是一个被倾斜的光线扭曲了的丑陋…  相似文献   

17.
林河先生现已逾八旬高龄,曾于2002年7月——2004年2月,连续20期就“中华文明基因问题”接受本刊记者系列专访。近日,他又根据考古成果,结合文献资料与实地考察,就“炎帝故里在会同”这一新说,提出了自己肯定性的见解,为此,记者再次访问了林河先生。  相似文献   

18.
“乐”字源于甲骨文,其承载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沧桑,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变化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乐”字的读音与内涵也不断丰富与深化。本文通过追溯“乐”字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其体现的中国古典审美意蕴,并以此为线索,提出“乐”字所暗示的美育方向——音乐之“乐”以其政治性、规范性来陶冶情操;人生之“乐”以其生活性、愉悦性来温润心灵;超然之“乐”以其哲理性、超越性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记著名回族武术家马凤图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若干声名显赫的武术家族在继承、传播以及整理、发展传统武术方面 ,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文从研究家族性的武术传承体系入手 ,探讨了人称中国“传统武术家族之最”的回族武术家马凤图一门的历史谱系、武术传承、马氏武艺的历史分期及其在技术上和理论上的特色等。以一家一姓传承和弘扬一个独立的武学体系 ,延续了百年之久而不衰 ,这在中国武术史上确不多见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见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见证具有最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特征(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交相辉映、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体现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和情感记忆的一系列代表性符号和形象。这些符号和形象独一无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