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什么汉字书写能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门高妙的艺术?但为什么不是所有汉字书写的形式都可以称之为书法?中国书法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指纹?为什么熊秉明先生要不断强调“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吴倩 《中国民族》2024,(1):84-86
<正>中国文字与书法肇始于实用,早期主要用于传递信息与纪事。自在龟甲兽骨上书写、镌刻文字的商代始,到以书法为媒介寄情抒怀的魏晋时期,中国书法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逐步走向艺术自觉。这一阶段的书法发展以书体演进为主线,各体发展出区别于其他书体的书写技法与风格特征,并在此过程中反映了书法审美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之瑰宝.书法中的"书"特指"书写"中国汉字;"法"就是方法和规则,是指书写中国汉字的方法和规则.因此,写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形式."写好中国字",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之瑰宝。书法中的"书"特指"书写"中国汉字,"法"就是方法和规则,是指书写中国汉字的方法和规则。因此,写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形式。"写好中国字",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汉字蕴含并传达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了解时代文化的"活化石"。本文通过汉字中"男"女"的失衡现象梳理,分析汉字所体现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7.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源远流长.随着汉字书写的产生、使用和不断的发展,书法艺术以它独特的审美功能和人文情趣也日受关注.而书法的美学著作从东汉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并且延续至今.书法是中国所有传统文化中最具经典性的民族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同时也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流域书法史,始于公元7世纪的渤海靺鞨.此时期在渤海靺鞨与唐王朝中原地区频繁往来与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本土的书法人才;上至王室下到工匠长于书法者不乏其人;渤海靺鞨的书作无论书体类别、风格形式、文字载体还是书写目的,都表现出相当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0.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具体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个重点问题.对于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的实际选择主要由每个人对书法的理解来决定,所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书写风格以及书写特色.本文对我国现代的书法语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实际的书法专业语言与书法书写技巧进行了选择性问题分析,从而真正对当代的书法理解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当代书法的新语言以及新风格的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实践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蒙古、维吾尔、藏、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写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以文字为创作依据的造型艺术,是凭借于文字来抒发作者深邃的内心情感和表达对世间万物遐想的意象艺术。因此书法作品的审美、品评随着书写者的个性、气质、知识、修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书法作品无论何种风格或表达何种意境都是通过书写者一定的书写技法来体现的。如果撇开书写技法去谈字外修养和气质,这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书法作品的神采和意境只有通过具体的用笔(包括用墨)和结体(包括结字、布白和章法)来体现的,所以书法品评也应该从具体作品的用笔和结体、笔势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墨是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书法得以形成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媒介。在传统的书写过程中,人们往往赋予墨以特殊的文化意涵,乃至于墨本身也成为艺术品。在其他书写工具的冲击之下,墨虽然已经失去了既往的书写地位,但是在书写以及书法领域当中,其依然拥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墨的书写生命依然还在延续。书法人类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书法与人类学交叉研究方向,在关注艺术作品以及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书写者之外,亦不能忽略支撑书写行为本身的物质媒介以及围绕着物质媒介展开的一系列因素和制度。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中国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承载着我国汉字文化的外在的表达和交流,又默默传播着思想文化的内涵和底蕴。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推进的深入,高校书法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大学公共选修课的基本课程之一。高校书法教育在塑造大学生的人文修养,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端正和健全人格品质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就高校书法教学的作用作简要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在这个进程中,文化认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汉字和由汉字发展而来的中国书法居功至伟。自从有了甲骨文,也就是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后期起,中华先民就开始使用汉字。随后,这种文字被移植到青铜礼器、法器(金文)、石头(石鼓文)上,这时期的汉字被称为大篆。夏、商、周三代,大体上但凡使用这些文字的群体,被后人统称为华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秦地的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以国家的名义号令颁行,自此,汉字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使用。小篆结体优美,线条圆润流畅,由此,汉字开始从实用交流沟通工具向艺术表现层面演进。  相似文献   

16.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因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流传至今。而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甚深,在我国篆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因独特的书法魅力与超凡书写功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时代。本文阐述了王福庵的个人简介及书法篆刻艺术对现代汉字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王福庵生平事迹的研究,深刻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王福庵创建印社及作品解析、治印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欣赏到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王福庵书法篆刻艺术,因其作品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而流传至今。而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甚深,在我国篆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因独特的书法魅力与超凡书写功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时代。本文阐述了王福庵的个人简介及书法篆刻艺术对现代汉字的影响,笔者通过对王福庵生平事迹的研究,深刻认识到他的艺术价值,通过对王福庵创建印社及作品解析、治印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欣赏到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9.
大家庭文摘     
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蒙古、雏吾尔、藏、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写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各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人民币的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为自左至右横排,蒙古文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1951年4月1日发行的5000元蒙古包和10000元牧马  相似文献   

20.
说起收藏书画,其中“书”,指“书法”,人们习惯上往往指汉字书法──行、草、楷、隶、篆等等。我国收藏汉字书法的收藏家不少,但有一位青年收藏家──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巨炎却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倾注大量心血,大规模收藏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书法。 李巨炎,满族,研究生毕业,祖籍辽宁省新民县,1966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克山县。他幼承家学,酷爱读书,尤其对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情有独钟,自1984年开始坚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学习与探索,先后发表文章、论文十余篇,受到学术界好评。 李巨炎自近年开始收藏中国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