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琳 《民族学刊》2021,12(8):46-53, 125
坚定不移地在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提升其推广力度、普及程度和规范水平,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由语言的工具和文化功能、经济和社会价值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语言环境所具备的重大意义,分析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现状,提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深化的策略,后扶贫攻坚时期应将语言扶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精准推普”工作,充分释放推普典型和示范基地的引领力,积极动员各级力量以助力推普攻坚行动,从而实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
韩江华 《民族学刊》2021,12(8):36-45, 124
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的“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与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始终践行“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指导下,党将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实时地调整为: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强化“中华民族身份意识、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同时保障“各民族都平等、自由地拥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构建起“一体多元”的国家语言格局,坚持“四个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陈永亮  张立辉  邱金华 《民族学刊》2021,12(12):99-105, 134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手段,缘起于四川省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作为民族地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创新手段取得了积极成效。研究基于凉山州Z县、攀枝花市Y县的调查,提出影响“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主要因素语言环境和学校教育,从积极开展引导形成“嵌入式”语言环境、稳定学校师资建设以及开发地方性知识教材的多维视角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多元路径,为其他民族地区开展该行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因此“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是保证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日后成功融入社会,公平公正的参与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作为语言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受西方语言教育传统中逻各斯中心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强调语言是语言教育的中心,只言“中心”忽视“他者”,相信依靠语言便能完整地表现思想。随着二十一世纪数字化的推进,尽管教育表现形式日益多元,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语言中心”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且传统的基于印刷的读写教育已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深受新媒体影响的旨在打破“语言中心主义”的多重读写教育观可以为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革新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所以文章基于多重读写教育观探究如何超越语言中心主义将新媒体技术深度整合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中,以便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前提,是联系民族之间、地区之间交流交往的必然选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不仅承载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更是职业教育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文章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宏观视角研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在加强教育教学、共同面对困境、铸牢等层面开展研究,提出了从时间层面同频共振、空间层面整合提升、情感层面加强内化的三个途径建议,依靠党的领导确保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近年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融”为导向,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取得了多方面的可喜成绩。其中,内蒙古作为我国成立时间最为悠久的模范自治区,形成了以完善经济领域中的制度建设、提高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与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发展为主要支撑点与特色,着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有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合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应加强对其典型举措与模式的研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赞誉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广西民族工作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以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八桂力量。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学前普通话教育和学前儿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民族地区的887位学前教师为对象,考察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现状。结果显示:教师的语言能力在整体上能够满足实施学前普通话教育的语言要求,但存在区域、教龄、学历和教师聘用类型的差异。基于此,优化对学前普通话教育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核心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铸牢教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积极的国家通用语言态度等是促进教师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全面提升的行动方向,以此为民族地区构建高质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和路径的全面、深入认识是推动民族地区开展以“要素澄清、结构适切、功能明确”为关键表征的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动因。当前,以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坚力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主要对象的社会语言教育在内容、方法、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从明晰教育目的、拓展教育面向、重塑教育生态三方面改进实践,以高质量的教育成果回应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关切民生发展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等诸多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在经济、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区域与区域之间呈现局部性特征。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推进,民族“互嵌”格局建设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关系优化模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是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互鉴的产物,其刻写着不同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的“互嵌”状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促成“共同富裕”的空间互嵌作用、具有培育“民族相牵”的区域文化整合作用、具有“连枝同气”的心理凝聚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的路径在于:完善民族互嵌的制度界面,奠定公共性建设的“物质基础”;累积民族互嵌的能量场,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搜寻民族文化体系的“共通性”,培育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唐勇 《民族研究》2023,(5):10-20+138-139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宪法关于“现代化”的规定经历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演进,确立了“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根本任务,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最高的规范性和指导性。在宪法规范上,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民族维度表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各民族维度表现为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各族人民维度表现为保障各族人民的权利。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重点,用“江苏担当”谱写了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对我国民族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国家通用语言普及的中国经验。教育信息化的全方位布局改善了民族地区教育环境,推进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青海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农牧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新时期,以信息化加快推动青海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要把握正确发展方向,优化民族地区语言学习环境、赋能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普及质量。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靖西市、那坡县、东兴市居民的抽样调研结果表明,跨境婚姻家庭主妇的国籍和户籍问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对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认识的不足、基层治理能力等是影响调研对象"五个认同"的重要因素.及时有效解决嫁入中越边境的越南妇女的入籍问题、坚定不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深入推进族际文化交流以提升族际认同、教育引导群众正确把握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突出增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引领力等是提升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居民"五个认同"认同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秦朝“书同文字”政策推动了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书同文”发展历程,总结了“书同文字”政策制定、实施对推广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启发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震中  姚圣良 《民族研究》2022,(3):1-17+138
本文提出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要素有四个方面:以郡县制为机制的“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结构的根基要素;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多彩一体”的中华文化的血脉要素;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纽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期养成的情感要素;以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为导向的经济发展要素。这四大要素分属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关系认同和经济生活认同等四个层次,是一个系统内互为关联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基本要求。作为解决群际冲突问题而构建起来的群际接触理论,可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重要启示。首先,依据群际接触理论框架阐释了其最优条件,分析了增进了解、缓解焦虑、产生共情三大作用机制与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理,即交往是增进各民族群体间的了解与互动;交流是通过情感交流缓解交往中的焦虑感;交融是产生共情,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其次,在群际接触的最优条件和作用机制下探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实践路径:一是以政策文件为支持,推进民汉学生混合制与互嵌式社区建设;二是以合作学习为条件,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三是以现代媒体技术为手段,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融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2023,(3):38-39
<正>这些年来,福州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立足省会城市实际,认真梳理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关于民族工作的创新理念和重大实践,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的示范城市”为目标,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着眼“福”,打造“福籽家园”品牌;链上“网”,强化数字赋能;突出“融”,全面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20.
高永久  冯辉 《民族学刊》2023,14(1):1-12, 140
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表现为互相促成的逻辑关联和功能关系,分别发挥支撑与指向的功能作用,统一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多元一体的结构格局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文明两方面的显著优势;团结统一的内部秩序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有助于避免认同危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命运与共的共同愿景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发展指向,在性质指向上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内容指向上要求开展与“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相适应的内容建设;在价值指向上要求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为远大理想和价值追求,努力促进各族人民的全面发展。维系并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关联,要重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联系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