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是劳动价值论自身逻辑和体系问题 ,而是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 ,劳动价值论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 ,必须科学界定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完全竞争的假定条件下,按照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可以建立一个既包括劳动市场又包括产品市场的双市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的秩序是:首先根据劳动价值论分别推导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模型,说明均衡的劳动力价值和均衡的产品价值的决定,然后把两个市场综合起来推导一般均衡模型,说明一般均衡的劳动力价值和一般均衡的产品价值的决定,最后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一般均衡的变化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裴小革 《求是学刊》2004,31(3):53-5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它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为我们从理论上说明市场经济中各种产权关系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依据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产权理论,在寻求产权清晰的过程中,应优先保护按劳动贡献形成的产权。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既是劳动价值论的本质内涵,也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从财产制度和市场制度两个方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次探讨了公平与效率及其相互关系.劳动价值论中公平与效率的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经过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马克思的发展,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鲁品越 《创新》2016,(1):16-22
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甚至将其当作后者的一个别支,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各种曲解的产生原因之一。实际上,二者是具有本质区别的完全不同的理论。旧劳动价值论仅仅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劳动是交换价值的来源,其中有的从生产成本角度,认为一切成本归根到底是劳动成本;有的从先天的道义角度,认为劳动理所当然地必须得到交换价值的回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则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它不再把劳动仅仅看成个人的活动,而是看成创造历史的作为总体的"社会劳动",个人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着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作为社会集体生命的结晶的价值实体,通过使用价值载体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活生生的物质化的社会关系。于是通过社会总劳动所生产的全社会的产品体系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6.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柏春 《学习与探索》2006,23(6):188-19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含义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也可以概括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提出,劳动价值论必然会发展创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则是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可以解决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但却解决不了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面对新的社会问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说明“劳动具有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差别问题。  相似文献   

8.
亓占丰 《创新》2018,(3):57-65
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特点和价值论三个基本解释的分析,从物本位的角度开展了关于价值本质、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的研究.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人类价值体现在人类本身的存活,因此价值本质的定义可以扩展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提高效率是一种自发过程,价值源泉劳动的本质就是人类通过本能不断提高自身效率的过程.价值要计算死劳动,用劳动消耗来度量,劳动消耗可以按照一个国家恩格尔系数小于温饱线60%最后一年的人均食品消费计算.站在自然界的高度研究人类社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才具有更高的科学价值和更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杨樱  陈维荣 《社科纵横》2007,22(12):121-122
费尔巴哈是人本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人本理论学说勇敢地把人从宗教神学和理性主义的怀抱与羁绊中解放出来,并成为马克思人本理论的宝贵思想资源。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正确地揭示和阐明了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作用、价值及其归宿——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同时也指明了人实现自身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现实途径及其道路,因而为科学的人本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0.
贺燕 《社科纵横》2007,22(1):67-68
房屋是家庭乃至社会最重要的固定资产,商品房的价格是衡量一个城市生存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人们选择在一个城市居住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了中西部两大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商品房价格现状,探究了造成房价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成了创造价值的首要因素。知识价值论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否定 ,而是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与我国当前的几个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人们对它的传统理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产生了矛盾 ,从而引起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的再次讨论。在总结当前讨论的主要焦点的基础上 ,得出劳动的形态应从体力劳动为主转向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具体分类还应区分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观点。对于价值源泉问题 ,作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概括出四种观点 ,针对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等问题的矛盾 ,升华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不仅应该有身体界限,而且应该有道德界限,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为了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使用各种手段延长劳动时间,既突破了劳动时间的道德界限,也突破了劳动时间的身体界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也存在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但这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时间过长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对我国劳动时间状态进行伦理反思,既要认识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要认识其危害,在此,马克思的劳动时间界限理论对于我国目前劳动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军事发包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和建 《社会》2005,2(5):1-33
在学界目前关于行政发包制及其历史根源的讨论中,尚未触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制度:军事发包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进行局部执政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组织形态,即一方面在中央层面建立起一元化的领导体制,另一方面又在各根据地军区和军分区两级分别建立起与上级的军事承包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军事决策的自由裁量权;财经的自给自足;在属地建立一元化领导,实行属地化管理、战果导向和人格化担责。军事发包制有效解决了动员和控制、集权和分权的张力问题,把分割状态下的局部执政当成铸造现代政党之军政能力的重要通道,为1949年后全面展开的国家政权建设做好了准备。军事发包制既是行政发包制的先驱,在某种意义上又可谓行政发包制的内核。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学习与探索》2001,23(3):72-76
劳动的复杂存在,知识的增长,服务活动层出不穷的展现和扩大,已使劳动从一元走向多元.无产阶级剥夺剥夺者的任务实现之后资本已与劳动从对立走向合作,这是现代经济的一大特征.劳动收入积累形成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继续.要素分配论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只是在肯定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对其他生产要素给予了肯定.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劳动形成的资本收入将超过劳动收入无产者成为有产者,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劳动从必然向自由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论"中的劳工迁移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茂信 《求是学刊》2007,34(1):122-131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科技革命的展开和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崛起,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失业率并行攀升的趋势。对此,以西奥德.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实践和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论,其中关于劳工迁移的精辟论述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性价值,但是,其中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强调区域工资差异的论述似有以偏概全之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近现代史上的跨国移民以及二战后美国以劳工为核心的人口流动,都证明了该理论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丁祥艳 《创新》2012,6(5):28-32,126
社会思潮是民众评价活动的一种现实形式,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要以正确的权威评价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权威评价,是形式上的自觉性和内容上的自觉性相统一的正确的权威评价,具备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所要求的品格,能够通过引领社会思潮有效促进社会整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