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 关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重要论述。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究竟怎样呢? 劳动生产力包括劳动的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劳动产品总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平均生产多少产品。劳动生产率的高  相似文献   

2.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政治经济学对商品下的这个定义,在近代社会里,应该说是对的或比较对的。因为那时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劳动生产率不高,社会产品不太丰富,一般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日  相似文献   

3.
<正> 劳动生产率,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范畴应当有其自身的科学含义。但是,在我们的认识和实际运用中,对它的理解却比较混乱。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探讨,统一到马克思关于这个问题的科学含义上来。第一,劳动生产率是活劳动的生产效率,不包括物化劳动。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力”是通用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有用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取决于它的生产力。因此,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相反地,这种生产力的变化从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讲过,“不管劳动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①因此,有的同志就提出,虽然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但在同期内所创造的价值并没有改变②;作为价值形态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实际上反映了实物形态的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③总之,他们都认为,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变动中,劳动者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我觉得这种观点未必确切。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影响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要素之中,并同各个要素结合、联姻,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促使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解放巨大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对象,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变和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渗透于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技转交成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渗透于组织管理,使科学管理成为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运筹性重要因素;科技渗透于法制之中,使法律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科技渗透于金融,强化科技与金融的联姻,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启动力的作用;科技渗透于国际社会之中,加快国际交流和合作,进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考察生产力时,不仅十分明确地把自然力看作是生产力的一个内在因素,而且认为科学地、合理地利用自然力,就可以不费分文而又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充分认识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力,并使之在不断扩大的规模和程度上进入生产过程,变成社会劳动的因素,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我们拟从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地位、自然力的基本特征、自然力的生成与转化规律、自然力的利用、自然力的效益与衡量指标等方面,作一论证。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科技管理思想 ,如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 ,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先完整提出并加以科学论证的 ;把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劳动生产力 ;必须重视对工人的科技知识教育以提高工人的素质 ;通过科技进步保护生态环境 ,等等。马克思的这些思想 ,对我们自觉运用最新科技成就 ,提高劳动生产率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它将对生产力有巨大的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将大大提高;其次,电脑的出现将部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这是劳动形态的一个质的飞跃。因此,有可能对人类的劳动方式带来根本的变化;再次,“信息革命”的结  相似文献   

9.
十三大突出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这对于克服把社会主义原则和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明确社会生义的重要本质特征就在于更好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从而指导现代化建设,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可是,在现实中,出现了对生产力标准的片面理解甚至歪曲理解,在一定程度加重了经济生活中的混乱。这是必须澄清和克服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人所共知,在原始公社社会里,是没有任何阶级的.后来,只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才出现了占有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即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于是通过原始公社内部贫富分化等途径,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私有制是阶级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部著作中,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力量。[1](P36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2](P88)。为了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各个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而科技政策通过对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各要素的政策支撑发挥其促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科技政策从不同的方面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教育之所以能在经济方面得到收益,是因为:教育能够再生产科学知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再生产劳动力,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还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者,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教育还能够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并把科学知识,即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教育还能够使受教育者在投入到劳动之后,增加个人收入.可见,教育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3.
一、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人类的社会劳动,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而劳动时间正如劳动本身一样,有质和量两个方面。劳动时间的量,就是劳动量,劳动量的外延是劳动时间的长度,劳动量的内含是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的质,就是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率是分别表示劳动时间的量和质的两个截然不同的范畴。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所表现的劳动效果和能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说明花费同量的劳动能生产出比以前更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量的产品花费比以前较少的劳动量。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  相似文献   

14.
申自强 《南方论刊》2008,2(1):10-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的社会形式对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面貌和社会生产的特殊方式具有决定意义。马克思依据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条件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联合劳动理论,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特征,又包括了社会主义劳动的具体形式。对于本质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努力坚持;对于具体形式,应当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合作劳动形式既体现了马克思联合劳动理论的本质特征,又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并且成为其他劳动形式变革与发展的方向,因而应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指的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所具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信息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也就是信息劳动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整个生产力系统来看,信息生产力处于主导地位。在科学技术落后,信息生产力水平低的条件下,物质资料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表现为单一的物质产品生产过程,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产手段日益复杂化,社会巨大生产能力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日趋加深,以及社会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条件下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又要大量安排劳动力就业。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认识不一致。对此,谈谈个人的意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就业有没有矛盾?有些同志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不会给就业带来问题的。诚然,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从劳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创建他的经济学说时就断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他说:科学力量是“不需要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①。科学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当代社会中,由于现代科技成果的大量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用辩证逻辑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剖析大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有关问题,以此做为对大庆26年经济发展规律的探讨。一、大庆劳动生产率的物化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这是对劳动生产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肯定。大庆26年的经济建设实践,就是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指出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具有哪些特征,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特征,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作过一些论述。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特征的理解,就往往只强调了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根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者热衷于现代化企业理论的分析,而忽略了对马克思的企业理论的吸收、发展和创新.马克思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来研究企业问题的.从生产力角度看,企业是协作的组织形式、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用劳动力市场取代产品市场的产物;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企业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性质是资本雇佣劳动.企业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组织彤式、社会性质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