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八九七年,德帝国主义侵占了胶州湾,一八九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土地、湾内岛屿强行“租借”,青岛就是胶澳租借地的一部分。当时德国胶澳租界地政府对待辛亥革命持何态度,从下列事实可见一斑。辛亥革命爆发伊始,在青岛的德国殖民主义者宣布“中立”,自称不介入中国发生的事态,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即墨县在辛亥革命时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德国公然从青岛派出马队一百三十余人进行干涉。在青  相似文献   

2.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蕴含着丰富的国际法理,包括中国先占取得钓鱼岛领土主权、“条约必须信守”捍卫着中国的领土主权、割让和时效理由不能支撑日本的主权主张、“非法行为不产生权利”拒绝日本的领土声索等.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也清晰地表明:日本的“无主地先占”主张在国际法上不能成立,其“实际控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的国际法要求.中国应积极运用《白皮书》揭示的法律事实及其蕴含的国际法理,驳斥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主张与领土声索,让国际社会认清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的真谛,促进争端的外交解决;同时,中国应继续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为日后时机成熟时争端的法律解决进一步充实国际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领土主权的争端中,国家的统治行为在国际法及国际法院的判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效控制原则就是在国际法院难以判定领土主权的合法归属时应用的一项规则,此规则将主权赋予统治相对更为有力的一方。有效控制原则与国际法其他有关领土主权的取得方式有着不同的内涵,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认识有效控制原则对认识我国与邻国无人岛屿的领土争端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问题之一,日本主张依据国际法"无主之地、先行为主"原则,拥有钓鱼岛主权,实际上日本是通过甲午战争手段获得钓鱼岛。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前就已经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日本是在甲午战争期间实现对钓鱼岛所谓"所有权"。通过战争手段获得领土,在国际法上属于非法获得。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真实目的就是一方面限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窃取以钓鱼岛为核心的巨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之一———先占原则,通过事实的考证及法学理论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对该海域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提出了南沙群岛在中国发现以前是无主地,它是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利用、最早归入中国版图和行使管辖的,中国对其享有先占权。从而说明南沙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虽只是弹丸小岛,却是两岸四地、海内外华人以致中、日政府纠缠难解的一个心结.自19世纪中叶,日本觊觎我国钓鱼岛主权以来,其侵吞之心始终未泯.总结日本染指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主要有三,一是据先占原则取得;二是据《旧金山合约》以及《冲绳归还协定》重新获得了钓鱼岛主权;三是据时效取得.用现代国际法有关理论对日本以上三项依据予以剖析,一方面可以论证以上三者均背离了现代国际法之精神;另一方面亦可反证钓鱼岛自始至今即为中国之领土.  相似文献   

7.
租界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形成 ,清政府固然不得辞其咎 ,但在其产生及拓展的过程中 ,清政府也进行了有效的斗争 :不准外人“自行择地” ,限制外人在中国建立租界的特权 ;限制外人居留区域的范围 ;抵制外人增辟租界。清政府的这些斗争 ,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维护了人民利益 ;避免了将重要的战略要地割给外人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租界的扩张 ,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同时 ,也维护了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等主权。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主权原则谈台湾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原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不可分割,不可让与,也不可共享。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国家与政府继承的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继承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行使的全部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省的主权在内,台湾没有资格成为“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9.
根据条约法解释理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对历史性权利的地位做出明确规定,但也没有否定历史性权利的存在。历史性权利是一般国际法规则在特殊情况下的适用,属于习惯国际法。时际法是国家取得领土主权的重要国际法原则,也是解决国家领土纠纷的重要依据,是我国在维护南海主权的有效法理支撑。解决南海争端,维护我国南海权益,需要从更高的国际海洋法层次乃至国际法的视野来看待和审视历史性权利的性质和地位,需要从发现原则、先占原则、禁止反言原则等岛屿争端的其他法律解决机制寻求到支持。  相似文献   

10.
国际法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国家主权是国际法中最核心的概念。在主权概念为近现代国家所普遍接受的过程中,中国历代政府已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并进行了有效治理。而《马关条约》、《开罗宣言》等国际性文件中有关日本政府非法窃取中国领土台湾,以及国际社会迫使日本政府将其非法窃取的中国领土台湾归还给中国的记载,是台湾主权归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的法律依据。当台湾少数人企图单方面改变台湾主权归属时,中国的主权者使用武力以维护主权的完整,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合法的,任何国家干涉台湾问题都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是违犯国际法准则的。  相似文献   

11.
在华盛顿会议上,关于山东问题,英国对日本的态度是既“遏制”又“协调”,改变了在巴黎和会上一味充当日本“帮凶”的错误做法。“遏制”的一面体现在:要求日本向中国归还胶州租借地和铁路;所有日军和日本警察从铁路撤退;胶州租借地国际化;日本同意国库券赎路的方式。“协调”的一面体现在:在铁路人事问题上,要求中方对日本让步。   相似文献   

12.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对租界与居留地之间没有作出明确与确切的界说 ,以致对我国近代租界数字的统计众说纷纭。租界与居留地的界定原则为 ,凡经由我国政府以条约、协定或协议形式 ,正式同意承租某地区的外国掌握该地区行政权的 ,是为租界 ;凡我国政府虽然划定某一地区租赁予外国侨民居住 ,但我国政府仍掌握有该地之行政权者 ,是为居留地。列强在我国共攫得租界 2 7处 ;内中公共租界 2处 ,专管租界 2 5处 ,另有北京使馆界 1处  相似文献   

15.
自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开始,英国以及其他帝国强权开始了对中国版图的掠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搞租借地;1898年英国决策者无明确理由占领威海卫,其后40年拒绝归还的事例,表明帝国非理性现象在20世纪早期的英国政府内部非常流行;明知是无重大价值的地区又非要占领,这种非理性动机成为大多数帝国确立其政治、经济政策的刺激力量。  相似文献   

16.
威海卫租借地内的英国当局了解到太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实施自杀.鉴于此,他们规定了民众有报告自杀的义务,教育大众及警察如何进行救助,并且采取了为自杀救助工作任命了一名负有特殊职责的医疗助手等措施.尽管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自杀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然而政府在解决引起自杀的原因上所做的努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改变租借地内女性的生活环境方面,政府所做甚少,这是与其总的管理政策相一致的,那就是尽量不改变中国乡村的生活结构.地方法官在自杀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对中国法律的遵从,也是英国管理威海卫的这一总政策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7.
摘要:独立不久,美国通过路易斯安那购买、俄勒冈争端等事件,在实现疆域扩张的基础上,拓展了工业化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广 阔地理空间,并开创了用外交方式解决领土问题的先例。在复杂的外交局势中,美国利用欧洲殖民各国的矛盾与纷争,通过威 逼利诱的谈判方式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大半个美国的疆域,实现了领土的扩张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同 时,联邦政府意识到利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更加有利于巩固新生的政权,这对当今美国处理国际问题同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与祖国大陆由于人为的因素一直长期分离。本文就周恩来同志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所表现的斗争性与策略性 ,以及他卓越的胆识和断然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贡献进行阐述 ,从而提出当今对台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疆域"所涉及到的历史内容及其形成演变过程进行探讨,认为"共同疆域"指的是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或同一民族在不同国家所共同拥有的疆域."共同疆域"分历史上的共同疆域与现代的共同疆域两种类型."共同疆域"往往又和跨界民族联系到一起,牵涉复杂的疆域归属理论问题.文章围绕着"共同疆域"的形成及类型、"共同疆域"的衍生问题、"共同疆域"所涉问题之国际法解释等三方面,讨论"共同疆域"沿革过程中形成的国际惯例及其对当代处理国与国之间历史疆域遗留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晚商时期商朝在对东土各族持续进行军事征服的同时,还在东土一带设置军事据点,屯驻师旅,抵御外族入侵,加强军事防御,此已初具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意义。卜辞所见商王在东土之境的田猎活动,既有经济方面的意义,又具有政治经营和军事演习的性质。商王经常不定期地到东土各地,举行一系列政治和文化活动,可以视为先秦时期巡省制度的萌芽。商王与东土诸侯之间经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初步确立,对东土方国军队的调遣和指挥权的掌握,是商王在东土有效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以上表明,商朝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千里邦畿的国土范围狭小的邑土国家,而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拥有一定领土主权的早期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