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的胶州湾与威海卫先后被德国与英国殖民者所租占。他们在占领地内实行了包括教育、文艺、出版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但由于其占领的国家不同、占领的目的各异,因此导致了在这两个地区的文化政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1897-1914年,德国殖民者虽然在青岛处于统治地位,但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始终是中国人。德占时期的中国人社会主要由工人、商人、文人、学生、买办和职员以及前清贵族和大臣构成。青岛的城市现代化虽然是在外力冲击下开启的,但其发展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外来殖民者,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以不同的方式作出了贡献。他们在同德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灵活多样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所有片面强调德国人在青岛的经营,忽略中国社会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的做法都有损于对德占时期青岛历史全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二战时日本极具批判立场的诗人金子光晴思想形成的历程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来自于避居上海时的“上海经验”以及遍游东南亚时的个人观感,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底层民众的生活,对上海人的“利己主义”(egoist)生活态度和“无政府主义”式的“解放”状态极为欣赏,从中获得了新的世界观,也充分感受到所谓文明国度的蛮霸和伪善。由此,金子光晴坚持这种“利己主义”的立场,控诉东南亚的现实,批判近代文明。因此,从“上海”这一近代世界帝国主义的矛盾结点来诞生的殖民地城市所获得的“上海经验”,悖论性地成为“脱帝国主义”的基础和源泉,从而展开对现代文明批判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经济殖民主义,是指在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本着“赚钱”与“发财”的原则,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形式多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可以说经济殖民主义的发展史,是一部西方列强最大限度地掠夺欠发达国家财富的从未间断的掠夺史。  相似文献   

5.
從97年回歸至今,香港的科技有了很大的發展。香港在發展過程中所制訂的科技發展策略和科技政策都非常值得澳門學習,本文對回歸以來香港的科技政策進行了全面回顧,由此歸納出可资澳門借鑒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6.
屈彩云 《国际论坛》2011,(3):14-19,79
自冷战结束以来,日澳沿着传统安全合作架构的轨道,积极加强双边安全合作,流露出构建军事同盟的意图。在相互依存与合作为主流的当今国际社会中,日澳构建军事同盟化的安全关系略显不合时宜。然而,这看似不入主流的日澳安全关系却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日澳作为亚太重要国家,其双边安全合作的发展态势对重建中的亚太安全格局有重要的影响。今后,日澳将继续推动双边安全合作向军事同盟框架发展,在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7.
澳門博彩業自1810年以後逐步合法化,(?)姓、番攤、白鸽票等各類博彩生意逐步成爲澳府最重要的税收来源,澳门的社會經濟對博彩行業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經營赌業的利潤雖然豐厚,但風險也较高。澳葡政府在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索之後,於19世纪80年代形成了一套被認爲行之有效的博彩業批给制度,把風險轉嫁给博彩行業經營者。政府爲各種博彩合同設定罰則,就是其中一種確保博彩合同有利於政府税收的執行方法。1882年6月6日的《澳门政府公報》,刊登了澳門公物會訂出的一份合同禁止條款及定刑定罚條款。這份曆史檔案反映了當時澳葡政府如何约束赌商履行合同條款,從中可探索澳门博彩業早期發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为主要原料,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制得不同的凝胶体系,考察了共混比例、总胶浓度、共混时间、盐离子浓度对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降解黄原胶与降解魔芋胶凝胶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特性,其本构方程为非线性共转Jeffreys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澳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失守。寓澳诗人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韧。这些诗作或吟咏澳门风景之美丽,或议论濠境地势之险要,或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与执着,或叙客澳西人人情风俗之中国化,可以窥见,中国文化传统在澳门岛一直得到固守。  相似文献   

10.
藝術音樂創作代表着一個地區的主流音樂創作意識,藝術音樂創作(及相應環境)的興旺與否,既同這一地區的文化、文明水準成正比,亦對這一地區的文化、文明水準的發展起着不可言喻的反馈作用。澳門藝術音樂創作的現狀,相對於較為薄弱和亟待關注的本土音樂創作的環境和氛圍而言,雖有一定生長優勢和發展潛質,但實不容樂觀。創作本體是創作氛圍、環境的主導,也是本土音樂文化建設中最根本的環節之一,充分認識,重視這一點將是本土藝術音樂蓬勃向前發展的良好開端。  相似文献   

11.
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收回租借地的请求,但遭到了列强拒绝。随后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再次提出这种要求,法国承诺有条件交还广州湾租借地,但是在会后又拖延不交,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成为悬案,,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收回租借地运动再起,中国政府亦提起收回广州湾租借地交涉,但无果而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广州湾租借地收回提供了契机。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收回了这个租借地。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业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的过程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中国的近代报业是外国人以租界为阵地,利用他们的特权创办起来的,因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然而近代报刊所折射出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那些有忧患意识的人士积极投身其中。为应付清政府的严酷控制,他们屡屡或在租界办报,或创办“洋旗报”。租界和“洋旗报”在近代中国成了国人就办报问题与政府展开“博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女子配偶称呼语,"夫、丈夫、良人、郎君、夫君、官人、相公、老公、男人"."夫"是出现得最早的女子配偶称呼语.南宋时的杂剧中出现了"丈夫"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用法,从此"夫"与"丈夫"开始了竞争.明代口语中"丈夫"完全战胜了"夫"."良人"是出现得最早的配偶称呼语之一,最早的是出现在<诗经>中,但它使用频率不高,唐诗是"良人"出现频率最高的文献,它的使用范围主要限于诗歌."郎君"在唐代出现了女子配偶称呼语的用法."夫君"到唐代可以用来称呼女子配偶.宋代"官人"才有了女子配偶面称称呼语的功能.作为"丈夫"意义的"老公",最早出现在南宋.中古时期,"相公"成为妻子对丈夫的敬称,主要出现在戏曲作品中.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的"男人",最早是在<红楼梦>中查到.从历史演变加上近10年间<人民日报>中使用的女子配偶称呼语使用情况,把历时考察与共时考察结合起来,又可总结出六条规律.女子配偶称呼语的历时演变一方面反映这一类词在语言系统中功能配置的演变,同时也折射出夫妻之间相互关系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4.
试析WTO争端解决的国际法拘束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TO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 ,其争端解决具有相当强的国际法拘束力 ,保证了WTO各项规则基本上得以有效实施 ,成为该组织的核心机制。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视角 ,分析WTO争端解决的国际法拘束力 ,着重从WTO争端解决的拘束力之条约依据、实践考察和存在问题三方面进行研究 ,并力图从一般国际法理论的高度来解释WTO的争端解决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指以法院的审判作为解决民事纠纷最终手段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应在我国确立严格的司法最终解决原则,赋予其“凡私法调整范围内的社会纠纷都可由法院以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的含义。但在此过程中,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改革与之配套:提高司法效率,增强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机能;开发新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以减轻诉讼机制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诗格》二卷的分离,在考据之外,有更深层的理论意义。通过《诗格》卷上与《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及《诗式》的理论倾向之比较;通过《诗格》卷下与《诗式》的意境理论及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传承之比较,可以确认《诗格》二卷分离后各自的理论背景及合视之所呈现的唐代诗格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按照WTO规则,农产品关税要逐年进行减让,但没有一个成员国单独放弃关税保护。文章在充分考虑我国农产品关税减让背景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取向。首先,明确了影响关税减让的因素,找出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根据比较优势和贸易规模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建立"竞争力-贸易规模"二维图,根据关税减让的需要将农产品分为七类;分别对这七类产品进行关税减让取向分析,旨在进行关税减让过程中充分发挥关税的有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成本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所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作为高校应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规范人才成本核算体系,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使高校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益,优化办学机制,全面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聚落若干类型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张本着分析精神和适度整体论的观念,细微地对古代聚落类型(诸如邑、聚、里、国等)的概念、特征、表达以及诠释等进行再认识,探析聚落内在的、处于编年史之中的结构性关联,并对聚落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