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国民文化心态,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存在的感知和认同,并由此表现为以感情、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观念、审美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倾向(谢泽生:《民族文化心态的失衡与调适》,《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4期)。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与时代历史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定历史时期的国民人格价值意识、道德观念意识、文化社会心态与审美心态等的综合。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人们都会深深地感到我们社会的国民文化心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标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经济基础上摧毁了国人传统社会心态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石,使我国的国民心态与传统  相似文献   

2.
唐传奇一些作品作为素材,散落在元杂剧里,经元杂剧作家的改编,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发出光芒,使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元人对唐传奇的改编,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研究这种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元代神仙道化题材相对于爱情婚姻题材或历史轶事等题材,更能体现出与传统儒学精神完全不同的文化气质,它深深打上了元代社会与时代的烙印.文章首先对比改编之作,找出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从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等方面来看;其次分析改编差异,结合元代社会背景和元代文人心态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究改编之作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从19世纪起步的中西新闻比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中西报人、学者、传媒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建构了中西新闻比较的视角、理论与方法,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心态,指向西方化与去西方化的思维方式.尽管中西新闻比较充满矛盾与困难,但它依然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4.
《蒙古秘史》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典籍,也是蒙古族文化的珍奇瑰宝。它集历史事件与英雄传奇于一身,既有真实的历史记载,又有优美动人的传说和诗篇,着重记述了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蒙古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转折的波澜壮阔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荷马史诗》是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英雄史诗,也是古希腊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它取材于古希腊特洛伊战争和传说,以神话和传说中的英雄为主人公,以特洛伊战争为主线,再现了古希腊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这一历史交替时期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和社会全貌。 这两部巨著体载不同,主题事件产生的年代相隔甚远,其历史背景又属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但是,在战争的展现和描述上却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是女英雄(女铁人),①她们在行为模式上几乎与“文革”时期文学中的男性正面人物等齐划一.以此来论,似乎“文革”时期并没有真实表现女性世界的文本.这不足为奇,因为它不过是中国文学传统的延续及特定时期的极型.真正能“浮出历史地表”②的女性写作需要长久的时间去等待.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性渗透及女性为获得男性权威的社会指认所作的投降实质上仍然是现实,也仍然是女性文学无法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但是,历史文本是“把历史事件按照一种而不是另一种的情节结构或神话组合起来的作法”③,是以一种视点而不是另一种视点对历史事件的抽样选择,之后加以编排的叙事形式.因此,在既定的文本与历史真相之间并不能划上等号.以“文革”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典型来论,文本典型得以产生不能不说是对现实中的女性有所抽绎和变异.当然,现实中女性的真实面貌因“历史已逝去不返”,我们所能作的只是从多种材料出发去尽量恢复和了解那种精神性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6.
文化术语是指一种语言中代表其文化元素的集中称谓,文化术语外译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有效解决的问题。本文解析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文化术语外译间的密切关联,追溯中国文化术语的对外传播历史,进而探索软实力建设视角下中国文化术语外译应采取的翻译策略,讨论中国文化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途径,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与问题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由相对应的几组关系构成解释张力:关系、过程和形态,历史与逻辑,整体与部分,客观性与主观性,真理与价值,问题与主义,历史的与现实的,世界的与中国的.在这些解释框架中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8.
张世君 《学术研究》2002,(10):114-119
“间架”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使用的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概念。间架概念源于建筑术语 ,被各门艺术广泛使用 ,它具有空间间隔与围合的特征 ,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间架的“间” ,是指空间的间隙、距离 ,在文本叙事中用以表述情节发展出现的障碍和曲折 ,间架的“架” ,是指空间的围合框架 ,用以表述情节线索的错综复杂 ;间架作为小说评点理论的结构概念 ,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不同于西方小说在时间次序中叙事的空间性结构特点 ,它强调的是空间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平面延续性。间架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理论概念 ,与西方的时间化叙事理论形成对话  相似文献   

9.
《传奇》文本中人物的内在特质 ,用男人、女人 ,遗老、遗少这样一般的社会学术语难以概括 ,“自我意识”的有无才是区分《传奇》文本人物类型的关键。《传奇》文本中有基本不具有自我意识的一类人 ;有正在寻找自我而内心苦苦挣扎的人 ;也有自我意识相对较强的人。某些中青年人也表现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而对现实的不同态度和对自我的不同把握 ,基本表现出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0.
张海夫 《理论界》2006,(8):203-204
和平发展战略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发展战略。世界历史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必然引起的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有机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必然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上的交往和联系。中国在世界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不一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不一样,和平发展战略就是要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超越大国崛起的旧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伦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 ,即新中国伦理学的初创时期、经受严重挫折的时期、恢复时期和发展繁荣时期。就其学科性质而言 ,新中国伦理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规范伦理学 ,或者说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规范伦理学。论及新中国伦理学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它是现代中国伦理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五千年中华伦理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也是现代世界伦理文化的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事变中,常有某些偶然而特殊的因素介入并起作用,由此引起一个原本稳定发育的社会系统发生骤变,有时造成一个社会长时期非规则运动甚而震荡,使它呈现具有独特性质的历史时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问题的产生,正是这样的情况。半殖民地,是近代中国社会第一特征涵义的问题,提出并重新加以讨论,目的是试着换一个视角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某些历史的同时也是现实的观念现象。一、半殖民地是半封建的先导,对半殖民地地位实质的科学认识,是中国革命自觉的标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外力的强作用下,急剧地沉向半殖民半封建化的深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有关孝道的文献加以梳理,以文献中阐述的不同见解进行排比和诠释,分析了古代社会孝道文化形成的原因和传承关系,为孝道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荀子·正名》)在开始论述中国传统文学创作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关系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确切涵义。英国谢泼莱主编的《世界文学术语辞典》认为:浪漫主义“这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术语,它被用来指面向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文学变革的大量的复杂的倾向……这些倾向可以大致地按题材、态度和艺术手法这三个项目加以分类。”①用现在更常用的话来说,浪漫主义一词包含着题材、创作精神(即态度)和创作手法等各个方面。这种解释,也适用于现实主义。本文即想从创作精神和手法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特征,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特色,作一番比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化的演进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对它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从文化经验与人类历史过程的现实关系这个视角对文化的现实演进做一初始分析 :文化经验从神性的压抑走向个体经验的解放———人类具体感觉与激情的真实流露 ;文化经验从宗教神学形而上学经由哲学形而上学 ,最终走入科学理性 ;文化总体不断走入商品世界与市场现实 ,这同时也是文化全球化的现实过程。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传播"术语和学科的生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文化及历史相辅相成,关系紧密不可分.语言的意义仅能从文化与历史的脉络来获取.建立在这个论述之上,历史文化语义学的目的在于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语言的生成与发展,并由此来挖掘语言所反射的文化面向.历史文化语义学从学术的角度认为核心术语或概念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础,因此从各学科术语意义的历史与文化考察,可以了解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演进,以及文化之间折冲樽俎的互动过程,并进而解读人类社会未来的可能走向.本文从历史文化语义学的角度,分析"跨文化传播"这个术语与学科的生成与发展.分析则以构成历史文化语义学的三个根干为依据:历史线索、个案研究、以及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李大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他跨越了中国近代史上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思想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本文所说的李大钊的早期思想,是指辛亥革命至俄国十月革命之前这一时期的思想,具体时间是指1911年10月至1917年.  相似文献   

18.
文化形态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艺术趣味是社会意识的反映.改革开放之初,流行音乐异军突起,风靡天下,一方面,它打破了此前艺术表达情感的简单化、模式化和虚假化,受到热捧;另一方面,它又有"腐蚀意志"的一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受到批判.围绕流行音乐的论争,关系到历史转轨时期对文艺的功能、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而这一理论认识,正是当年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现实所促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新青年>上海时期蕴涵着诸多社会文化现象.<青年杂志>刊物的命名蕴涵着中国现代性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关系,它的更名象征着近代民族国家主义潮流向现代个人主义潮流的蜕变,它的社会生产方式再现了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社会力量.这些构成<新青年>上海时期的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现代性文化所遭遇的诸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晓平 《学术月刊》2023,(10):146-156
现代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互为他者与镜像的关系呈现出跨文化交流的异质性,尤其在对西方文学作品解读中,国内学界常存在将自身的价值观念投射、附会于异文化的文本的现象,由此得出带有自我主观性意见的论断。对经典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解读即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个案。这一作品常被国内学者认为是对“美国梦”的反思,对其虚幻性与欺骗性加以揭示;而国外学者则聚焦于作者对小说中呈现的当时社会道德沦落与“美国梦”无法实现的不满。而以历史化的原则深入解读小说情节和叙事策略,我们可发现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浮世绘的叙述,借“美国梦”在特定时期无法完满实现的现实,再次确证其价值;这是因为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我意识的展现,是对所谓“现代性观念”的自我确认。由于阐释者和创作者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迥异的价值观认同,国内外学界对于同一文本叙事产生了微妙、但具决定性意味的认知差异。跨文化文本阐释中的这种误区启示我们在解读不同文明文化的社会和时空语境中的文本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调适”,从而在“文明互鉴”的视野下坚持阐释的历史化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