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相似文献   

4.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刘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98-19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陈斌良 《科学咨询》2007,(22):25-26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8.
詹梅 《科学咨询》2007,(20):36-36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史陛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说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口语训练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  相似文献   

11.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依据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何学清 《科学咨询》2010,(18):76-76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汪洋 《科学咨询》2009,(14):50-50
一、设计依据 新课程改革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况守益 《科学咨询》2009,(12):45-46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思维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当今世界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牛学会什么?收获什么?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外,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教学生学会做人.让课堂充满灿烂的人文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说明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口语训练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性,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巧妙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能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人口语交际训练中,低年级学生最乐意扮演角色,又最容易沉浸在角色中。教学中,要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17.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程少堂先生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成了新语文教学的理想,是"语文味"的核心.要想在语文课堂中充满"语文味",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既然如此,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散发着"语文味"?谈谈笔者个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这要求使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以及渗透德育内容的功能.本文在指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从课堂、课后的角度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方针。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是新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高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近几年来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切实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教育思想、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与方法等均有所转变,也呈现了不少新气象,但是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只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从一定程度上讲,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正是如此,"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那么,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