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刘淑霞  王平川 《唐都学刊》2008,24(5):122-126
毛泽东的民本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儒家"立己立人"的优良传统和"拯民于水火"的使命意识:传统民本主义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理念;佛学所特有的拯民救世的价值理念,均为影响其民本思想的重要文化元素,是毛泽东民本思想重要的文化精神背景.  相似文献   

2.
试论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民本目的论的思想和主张,即: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依据来解释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最终目的的思想和主张,是追求社会主义事业过程的完全性、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目的的完整性、完美性的特性或行为,是关于为什么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学说。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的逻辑起点;以人民为最高的价值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评价标准,是邓小平的新民本目的论的价值核心;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邓小平新民本目的论合乎逻辑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突破与创新,澄清了在社会主义发展目的上的种种错误认识和偏向。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而民本思想则是儒家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民本思想始于殷周之际,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史,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创造性结合的产物。它与传统民本思想存在着继承和超越发展的关系 ,更富有时代性。深刻学习和领会他的这份思想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华 《浙江学刊》2006,(2):222-224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发展线索的探究,追索当代民本思想的深厚文化底蕴及其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巨大作用,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和实行新民本思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初论民本是现代民主的初级表现形式》①一文中,从民本思想的内容和作用方面讨论了它与现代民主的关系。由于民主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仅此很难把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讨论清楚。本文再从古代民本思想和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基础及阶级实质方面,进一步分析民本与现代...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是个假玉仅在的伟大矿藏。如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以推进现代化建设,这是我们这个历经了偏颇和浮躁的民族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必然选择。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以来,对于民本思想的认识和评价各见仁智。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固有的价值。一、民本思想的产生及发展从上古到近代,我国关于“民”的探索从未间断,留下了丰厚的思想资料,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富集,在世界思想史中也是仅见的。在此我们回溯一下民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上古至三代时期,是民本思想产生发…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传统的民本思想不仅充其极,而且它越过传统的极限,开始考虑如何以权力制约权力的问题.因此我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从民本走向民主的开端.  相似文献   

9.
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启蒙意义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对传统民本思想有六大突破:把维护天下人的“自私”、“自利”作为为君之“本”;把“在万民之忧乐”作为“公天下”的基本诉求;将民本思想中尊重民意的观念上升到尊重民众权益的思想;认为“以民为本”就是君为民设、君是民仆;君臣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因而是师友关系;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政治观念。由此可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但他从传统民本思想中得出的进行社会改造的政治结论,却超越了民本思想,是具有民主启蒙意义的新民本思想。但用近代民主思想来考察,在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没有人权观念;没有“主权在民”的观念;虽然看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所在,但并没有真正看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正是由于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所以它没有也不可能成为引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政治哲学和治政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扬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新质。  相似文献   

11.
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夏商西周依附于天命论的阶段和春秋以来儒家的理性思考阶段。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对民本思想所做的革新性发展,从民众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论述了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安定、经济的富足和军队的强大的决定性影响,从而赋予民本以理性化思考,并使之从一种近于宗教信仰的政治信条丰富为具体的惠民措施,使民本思想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论"民本"之真与"民主"之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现已成为学界炙手可热的议题之一.通常,学者们先会充分论证"民本"思想的精华,其现实意义,其与"民主"思想的相似点、相互关系,继而也总忘不了郑重提醒世人,"民本"与"民主"有天壤之别.如此分析"民本"与"民主",自有其道理;但"民主"固然美好,却无法具体操作,无法真正兑现,不免流于水中月、镜中花;反之,"民本"虽层次不高,不彻底、不完美,却有可能操作,有可能落到实处,而且也可能与时俱进.以此而论,"民本"反胜"民主".  相似文献   

13.
民权:从民本到民主的接转——兼论儒家法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儒家民本思想在近代社会中通过民权学说作为中转接引西方民主思想为例,说明儒家法文化具有适应现代化的能力。作者认为,民本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它是一种“子民”文化,而不是“公民”文化,造就的是“主民”政治而不是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思想有质的不同。近代思想界在引进西方民主文化时,首先倡言民权学说,并认为民权与民主是相对立的,这正是用民本思想诠释民主的结果。直到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的前锋才进至民主领域。中国政治思想和法思想从民本经民权再发展到民主,带有某种必然性。因为,从重视人民权利而言,民权与民主相一致;从注重群体价值而言,民权又与民本相衔接。这一思想发展过程表明,儒家文化具有接引西方民主文化的一定能力,但其适应、转化、创新却是极其复杂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楚艳静 《探求》2004,3(2):15-17
我们通常所说的国民经济中的"民"字,就应是以民为本位的经济.民本经济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任何剥削阶级的统治者都不可能真正树立民本思想,只有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以人民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真正为人民着想,从而才能够真正领导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民本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刘清 《社科纵横》2008,23(6):120-122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古代君主治理天下和士大夫为官之道的基本意识,更是道德遗产的重要方面.民本思想有其积极进步的因素,但与今天的民主观相比仍有着质的区别,对其内涵要素合理的发掘则是我们目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1):15-19
毛泽东的公平思想颇具特色。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首要理论来源;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平等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实现公平社会的途径过于偏重改造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公平思想的实践历程给后人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韩英军 《唐都学刊》2005,21(3):116-119
中国近代民权是由西方民主权利思想转化而来的本土化思想形态,是与专制权力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是论证近代权力与权利的正当性的革命话语。它从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蜕变出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扬弃了西方各种政治学说的适用成分但又有别于西方民主观,具有自身的思想特性。它含义复杂,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有不同的所指。它与民本、民主、人权、自由等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工具性、集体性和激进性是中国近代民权在社会功能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合理的内核,在长期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了独具内涵的民本思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执政的出发点归宿,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来玉英 《社科纵横》2008,23(8):120-121
原始先民萌芽中的"民本"政治意识中蕴含了丰富的准公共关系思想,本文从原始"民本"政治意识开始萌芽和通过历史资料对黄帝、尧、舜、禹为政须重民政治意识的记载,以及在原始民主制度与夏王朝国家制度的交汇中原始民主制度"重民"政治意识的绝对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以民为本"、"爱民敬民"、公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始先民"民本"政治意识中的准公共关系思想,对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明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早年就深受实事求是思想的熏陶。这是毛泽东以后特别重视国情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