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了凡(袁黄)以其《了凡四训》闻名于世,该书亦被当作训子家书。其实,了凡所作家训并非《了凡四训》,而是《训儿俗说》。作为王龙溪(王畿)的及门弟子,了凡在思想上是阳明后学的一分子,其人生轨迹属于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其日常修持及著述呈现三教汇通的思想特色。了凡家风淳朴,家学深厚,以儒为宗,兼收并蓄,强调道德主义,注重积德行善,具有出世情怀,对其人格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了凡四训》的民间伦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指出《了凡四训》是明代影响很大的一部劝善书,思想倾向的学派综合性,思想内容的民间实践性、论证方式的迷信与理性相结合是其伦理思想的一般特点。其民间伦理思想的内容主要是:福善祸淫、因果报应的民间人生伦理信念,"诸善奉行"的民间善良意识,"改过""谦德"的实践道德。  相似文献   

3.
张冬青 《社区》2013,(14):26-26
“舍得”本源于佛语,出自《了凡四训》。“舍”者,实无所舍;“得”者,亦无所得,合谓“舍得”。用俗语讲,“舍得”指的是世间万物均在舍与得之中达到一种平衡,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末,是一个永无止息的相互制衡的循环。“舍得”之妙,妙在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4.
舍得一词,最早出白佛经《了凡四训》。在讨论这个关键词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到底要什么?”明确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你才知道你愿意舍弃什么。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合生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法与《了凡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并就这两种修行方法进行了文化层面上的比较研究。道德修善法体现了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风格与实用主义的精神,以个人为本位,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精神内核;改造命运之法渗透了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与舍己为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以社会为本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的胸怀与恢弘的气度。但两者都崇尚谦虚/谦卑、生活简朴并都有宗教的渊源。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道德修善之法、《了凡四训》的改变命运之法的真义与目前人类开始关注的德商(MQ)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酒是《水浒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元素,水浒故事中众英雄大都与酒结缘,其中武松便是尽人皆知的一位爱酒好汉.武松爱酒达到了痴的程度,无酒就无故事,前半部"武十回"故事内容就是因写武松痴于酒而愈发精彩,酒使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丰富,酒痴武松神勇、仗义、机智诙谐的形象得以确立.同时酒也使英雄武松的性格缺陷:嗜酒惹祸的流氓习气、义的盲目性、杀戮之滥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7.
    
桴浮海 《中国农村》2007,(10):60-61
酒比茶更浓、更烈。更能呼唤出人性里面的脆弱和豪爽!酒是酒和水的混合。别看混合得天衣无缝.但古人喝的是酒中的水,所以醉的是形。而清醒的是如水一样清的意;我们喝的是水中的酒。难免形神皆醉了!  相似文献   

8.
酒道     
历尽千难万险,终于东倒西歪的回到家里。半夜醒来头昏脑涨,胃裂肠断,思维开始回归正常,由仙境回到现实,眼前山河依旧。  相似文献   

9.
本讨论《酒国》的特点及其在当代学史上的意义。《酒国》是英言最少被人注意的作品,实际却潜藏着其创作发展变化的许多信息。此前将莫言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有道理的,但《酒国》在以下三方面有明显的突破:首先,作忧国伤时的情绪非常浓厚;其次,作品中象征主义“似非而是”的特征引人注目;最后,结构上主导情节不断被打断、搁置而造成的朦胧效果相当强烈。总之,《酒国》似雾似水又似风,读之,使人想笑想哭又想诉,不愧为新时期坛一部奇作。  相似文献   

10.
好酒知人意     
李小平 《可乐》2010,(3):77-77
举杯之前我已醉意绵绵喝酒,不过是掩盖醉意的借口借一杯水酒遁入第五度空间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中酒及饮酒情节的反复出现,对<水浒传>叙事艺术成就的取得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叙事要素,酒不仅贯穿了<水浒传>故事始终,成为一条潜在的叙事线索,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线索功用的同时,也为整部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而且还巧妙地发挥着调整小说叙事节律并适时推动相关情节向高潮发展的叙事功能.同时,反复出现的酒与饮酒情节,对<水浒传>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意象也起到了强化与丰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哈罗德·品特的剧作《饯行酒》标志着其后期创作中艺术主张的转变,是对文学伦理属性的回归。审讯者的身份使得剧中人物尼古拉斯处处以权力至上原则作为唯一的伦理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他混淆了自我和强势自我这两个不同的身份。强势自我的伦理选择激活了尼古拉斯身上的兽性因子,并通过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表现出来,不仅给维克多一家带来了灾难,也使他本人失去了伦理亲情的眷顾,精神饱受荼毒,成为极权暴力的最大受害者。通过尼古拉斯这一道德范例,品特试图表明,任何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而蔑视乃至随意碾灭个体利益,最终都不免沦为暴政。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止酒》诗属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游戏的徘谐体,其渊源或来自南方民歌。后世对《止酒》诗的诠释以胡仔“知止”说最为经典,因其抓住陶渊明安贫乐道、委运任化的生命哲学观。后代读者结合时代审美心理对《止酒》诗做出不同解读,使得“渊明止酒”的典故与拟和《止酒》诗包含身体健康、隐逸、刺世、知止、齐物等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4.
《酒国》是莫言小说中长期被研究界忽视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联系作家观念、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酒国》进行文本解析,可以看到《酒国》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义性。《酒国》是莫言突破自身创作进行实验探索的力作,它包含着莫言对于小说传统、文本叙事以及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莫言小说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陆大献先生的新作《酒乡》,通过描写三峡库区移民村寨在重建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纠葛,表现了移民的彷徨心态及其逐步向着积极方向转变的过程,同时对三峡移民文化给予了内涵的丰富和品格的重塑。  相似文献   

16.
展华 《山西老年》2011,(1):50-50
在我们这个文明礼仪之邦,古人早就提出饮酒要注重“德”字。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总结殷王朝失败于酗酒的教训,以王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酒诰》,第一个提出饮酒要有限制的主张。春秋时,孔子对饮酒也有鲜明的个人见解,他说:“饮酒以不醉为度”,“唯酒无量,不及乱。”  相似文献   

17.
曹操诗歌无论是写政治理想,还是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离乱现实,都能表现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深刻眼光——这是他与建安时期其他诗人显著不同之处。曹操早期创作的两篇乐府诗《度关山》《对酒》,就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政治家的治国理想:君明臣贤、尊民固本;严明法纪、廓清吏治;提倡仁礼、除残去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反对奢侈、倡行节约。这种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书.酒诰》是周公命康叔在殷商故地卫国宣布戒酒的诰辞。作为我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戒酒法令,其内容与周初其他诰辞相较,则更能直观地反映出周公的神权法思想:天意政治,事鬼敬神,在彰显天命威慑百僚庶众的同时,又时刻强调殷鉴崇尚节俭保民,并孜孜以求于对殷商遗民的安抚和怀柔。  相似文献   

19.
1 看着李宣拂袖而去,焦急中,陈航暗自推了清浅一下。清浅看陈航一眼,稍稍犹豫,还是快步追了出去。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卷中《高兴歌.酒赋》引出的诸多问题,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其一是标题颇为奇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令人费解的歌赋合一。其二是作者虽署名为刘长卿,但却称其官职为江州刺史,与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生平任职并不相合,令人疑不能定。其三是文体,作品题目中将歌与赋合一,其文体归属也颇使人踌躇。凡此种种,一直引人探索。其实,循《敦煌赋汇》及《刘长卿诗编年笺注》等史料所载,上述问题的解答还是有迹可寻的。《高兴歌.酒赋》标题的书写之所以怪怪奇奇,实源于乐府诗由古题、新题至新乐府的衍变。虽其作者署名与任职差池不一,但其作者应为唐刘长卿。其文体,似赋非赋、似诗非诗,实应归属俗赋中的诗赋类。高兴,实为郡名。而俗赋特征及诗与赋融合,也是应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