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古利斯坦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列强在伊朗争夺的结果,是伊朗半殖民化的开端;列强看中的是伊朗据有的重要战略位置和丰富资源;19世纪初争夺伊朗的主要是英法俄三国,它们在伊朗有各自的目的与意图;英法长期争夺导致了难解的世仇情结;伊朗的生存受到沙俄的严重威胁;种种因素决定了伊萌外交意爵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研究认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始于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德国强租胶州湾。我国几本近代史著作都持这样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只注意到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而忽视了这个历史事实的整个演变过程。事实上,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主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早在甲午战争前英法侵略云南的历史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也从即19世纪80年代英法侵略云南开始,就揭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历史过程的序幕。这个时期英法对云南的争夺,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明显例证,其特点在甲午战争后德俄日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是英国和法国在全球范围继续进行激烈角逐的一个世纪;这一时期,它们在埃及进行了拚死争夺,以变埃及为自己的殖民地。争夺的结果,是英国击败了法国,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法在埃及的争夺,是英法在全球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们争夺世界霸权的一个缩影。部析英法在埃及的争斗,可以更好地认清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实质。这对于当前第三世界人民更好地开展反帝、反殖和反霸斗争,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1863年,英法军队借"保护"居留地外国人安全之名,进驻日本横滨;明治维新后,日本新政府多次与列强商议撤军问题未果.直至1875年,英法两国"突然"主动向日方提出撤军.本文试图对英法两国从日本撤军的历史背景、交涉过程、撤军原因等问题做一实证性的分析和考察,进而探讨外国驻军的性质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地处东北亚战略要冲的朝鲜半岛便成为列强扩张的焦点。为争夺对朝鲜的控制权,新兴的日本和美、俄、英等国与作为宗主国的清帝国之间及列强相互之问,进行了激烈的角逐。所谓“朝鲜问题”,其实质是强国对弱国的压迫和强国之间的势力争夺。这种争夺制约着19世纪后期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和演变。通过日中和日俄战争,日本终于1910年吞并了朝鲜,使“朝鲜问题”告讫。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东北"铁路中立化"问题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与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格局和各国对中国及东北亚的外交政策有密切联系,是列强在东北亚进行争夺的体现.从美国在此问题中的表现可以充分地看出其东北亚政策出现了方向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正> 近代国际关系史的发展轨迹是以欧陆为中心向外逐步延伸,因此,欧洲强国在欧陆以外的争夺始终是欧洲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列强在中近东地区的角逐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由于近代资本主义发源于欧洲,欧洲诸强国的海外扩张被归诸于资本主义对贵金属、市场及原料的需求冲动,所以,在欧洲列强的海外争夺与欧陆政治局势的关系问题上,中外学者便多限于认为:海外大量扩张余地的存在吸引了大国注意力,从而构成欧陆政治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本文拟通过探讨维也纳会议后50年间的东方问题与欧陆政治的关系,说明研究国际关系史不能简单地照搬经济决定论观点,应当重视中心地区国际关系格局对欧洲大国海外扩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万国邮联的成立对促进各国间的邮政通讯联系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虽然很早就与万国邮联有了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个中原因,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英法两国对中国邮权的争夺和清政府的昏聩无知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中日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东北权益,或沆瀣一气,或剑拔弩张,展开一场颇为复杂激烈的角逐。清末东北地区开埠设关及其关税制度的建立,即是列强角逐东北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刘子建近代以来,美国不断扩大其在华权益。1898年,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侵华权益的斗争十分激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和“利益均等”原则,以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权益。这一政策得到列强的认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了列强侵华...  相似文献   

11.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101-108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万国邮联的成立对促进各国间的邮政通讯联系起了积极作用。中国虽然很早就与万国邮联有了联系,但却迟迟未能加入这一国际组织。个中原因,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英法两国对中国邮权的争夺和清政府的昏聩无知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  相似文献   

13.
刘毅  刘继媛  潘洪岩 《理论界》2009,(4):141-142
大连港是东北最大的出海口,港口条件优越,又有东北地区作为其经济腹地,是东北和京津地区的双重门户。正因为大连港拥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遂使它成为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近邻日俄两国觊觎争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的中亚是大国争夺的一个热点。大国争夺的目标是这里的战略价值、丰富的资源、潜在的市场。参与争夺的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其中,美国与俄罗斯、美国与伊朗、美俄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对中亚的未来走向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我市统一战线的同志认识到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沈回了百余年的民族耻辱,只有在并力党担导7的社会主义中目才定实现.大家在回顾历史时说,旧中国曾经有过四次收回香港的机会,都因当时政府的成败无能而失败了.第一次是在1919年巴拉和会上,中国代表向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指出英国在香港“无继续存在之充分理由”,但这一正当要求被英法等殖民大国拒绝.第二次是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再次强烈要求列强放弃在华租界特权,英国在强大压力下,只同意归还胶东半岛的威海卫,拒…  相似文献   

16.
沙皇俄国的历史是一部侵略扩张的历史。从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前后三百七十年,几乎以每天五十平方英里的速度向外侵略扩张,至1914年它的领土达到了八百六十六万平方英里,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争夺世界霸权是沙皇俄国一贯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俄罗斯世界帝国的迷梦,沙皇政府一开始就把夺取拥有丰富资源、具有重要政治和战略意义的伊朗,作为其南下争霸印度洋和侵略南亚次大陆的一个重大步骤。早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沙皂俄国就开始向伊朗侵略扩张。从十九世纪初叶起,通过两次俄伊战争和长期的武力征服,夺取了伊朗的大片领土,攫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到二十世纪初它又同英国狼狈为奸,在伊朗划分势力范围,并进一步控制了伊朗,使伊朗沦为半殖民地。  相似文献   

17.
16——19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对澳门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同时也是列强对中国处心积虑侵略的一个结果。而16——19世纪初他们对澳门旷日持久、尔虞我诈的争夺,则可以说是这一结果的前奏。 一、葡萄牙觊觎澳门之得逞 14、15世纪,西欧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世界体系的视域下研究甲午战争,可以看出,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国内资本主义扩张的逻辑必然,是东亚朝贡体系的式微和日本崛起的结果,也是列强争夺远东与殖民中国的进一步演进。  相似文献   

19.
日俄战争期间清政府“中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大华 《文史哲》2005,75(2):118-126
在百年前因争夺东北而爆发的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局外中立。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不予深究,简单否定。然而,清政府局外中立的表象掩盖着形形色色的真相和矛盾。事实上,出于维护东北主权、联日拒俄的考虑,在战争中,清军和奉天当局暗中为日军提供了帮助或便利,全国舆论更是袒日拒俄不加掩饰。同时,日俄两国也并未尊重清政府的中立,破坏中立的举动屡见不鲜。可见,对于中日俄这三国来说,所谓对中立的“恪守”和“尊重”主要是一种煞有介事的姿态,以避免战争的扩大化,这也折射出当时英美等列强的意图和复杂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初汉口重建借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重建汉口,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民初湖北军政当局和北京政府曾经筹借外债、内债和侨债,但汉口重建借款终归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有五:国内不同军政集团之间争权夺利而不以汉口重建为重;中国政府方面因处外交弱势而无力促使外债债权方履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利影响;部分借款因担保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流产;国际财团乃至列强争夺在华权益妨碍了汉口重建借款的成功运筹.重建借款落空最终导致汉口市区丧失了在现代原则基础上实现改造的机会,城市重建在无序中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