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断分类问题是判断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恩格斯指出:“辩证逻辑和旧的形式逻辑相反,不象后者满足于把各种思维运动形式,即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和推论形式列举出来和毫无关联地排列起来。相反地,辩证逻辑却以此推彼地推出这些形式,不把它们互相平列起来,而使它们互相隶属,从低级形式中发展出高级形式。”(《自然辩证法》第135页)据此,恩格斯把判断发展层次规定为个别性判断——特殊性判断——普遍性判断。而“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马恩选集》第3卷第554页)因此,研究恩格斯对判断的分类,对于研究认识论以及判断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归纳与演绎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遵循两条途径: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进到认识个别。在个别中发现一般的推理形式、思维方法是归纳;在一般中发现个别的推理形式、思维方法是演绎。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科学研究都遵循两条途径:由认识个别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进到认识个别。在个别中发现一般的推理形式、思维方法是归纳;在一般中发现个别的推理形式、思维方法是演绎。归纳与演绎的实质表明,它们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是两个方向相反的认识方法,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归纳与演绎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补充是它们统一的表现。为什么归纳和演绎都需要对方补充而又能满足对方需要补充的要求呢?归纳与演绎作为两种推理形式,两种思维方法,都有自己特殊的职能,都有自己起作用的特定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需要别  相似文献   

4.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辩证法的精髓。探讨个别与一般的关系,贯穿于全部人类认识史。个别与一般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思想路线的争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曾长期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人,并使我党付出了代价。今天,正确地理解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十分重要。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个别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5.
吉奥乔·阿甘本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哲学方法论:典型说。阿甘本认为典型是具有个别性与代表性的实例,它通过类比逻辑以个别代表一般。但典型不仅是一种以“旁本体论”为存在方式的具体事物,同时也是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阿甘本建构典型是为了理解更为广泛的历史语境问题。其中,神圣人、集中营等典型形象代表了阿甘本典型化的反面运用,圣方济各运动则代表了其典型化的正面使用。将阿甘本的典型说与中国的艺术典型理论对比,可发现其典型理论对传统“一般—特殊”二元框架的超越。但在建构典型说的过程中,他是否弱化了具体实例的个别性,此点仍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上,长期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偏差,其偏差的核心在于夸大甚至僵化社会主义一般,忽视甚至否定个别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中的作用和价值。本文试图根据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揭示社会主义一般和个别关系及其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而说明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和一般的特殊方法论。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强调了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个别特征,为丰富社会主义一般提供了现实基础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实际上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构成:一是何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关于这一辩证过程,目前大体有这样一些表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具体——抽象——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些表述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它们又都是从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来表述认识的辩证过程的,都不是对人类认识发展总  相似文献   

8.
陈云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认为调查研究是制定和执行正确政策的基础、领导者决策的前提。陈云认为调查研究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调查研究应注重典型调查,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调查人员必须有很高的无产阶级觉悟,丰富的知识,这样的调查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理论不是事实的仓库,也不是概念的堆积,而是概念的体系,是概念有机联系构成的整体。它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合乎逻辑的联系和相互转化,在观念中完整地再现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再现事物的存在和发展。理论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获得的。在认识客观世界中,人们根据实践发现的事实,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方法,采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的思维途径,建  相似文献   

10.
论个别性与本质主义的矛盾--反思本质主义的一条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思维程序,本质主义用以认知一般性的道理并没有错,它的错误仅仅在于用以认知个别事物,其做法是将个别事物的全部属性还原为其中的某种号称本质的属性,以为抓住了本质就能推知其余属性,就能认知事物的整体.实际上,个别事物所杂有的全部属性之间并不存在一以贯之的逻辑推论关系,或者说,个别性只是一个"属性丛".用本质主义认知个别事物,必然遗漏那些跟特定本质属性缺乏逻辑关联的属性,从而使个别事物的整体无法得到认知.个别性和本质主义之间的这种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对个别事物采取一种非逻辑推导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些学者仍然否认辩证假说的存在。他们说;形式逻辑已对假说的一般形成过程和逻辑结构进行了相当充分的研究和揭示,哪里还有辩证假说呢?我们认为,他们对假说研究程度的估价是正确的,但得出辩证假说不存在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第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思维运动是从个别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过程。思维发展史也证明运动是从同一性思维,经过对立思维,再上升到对立同一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双喜图经历了从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到喜庆图案,再到商品标签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形式还是意义都发生了改变。从形式效应与视觉心理角度出发,对双喜图在视知觉不同层面的感知、接受和判断方面做了简要分析,最后将其归结到人对于秩序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关系合同理论主张意思并非构成合同的唯一要素,命令、身份、社会作用、亲属关系、习惯等都可能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合同行为存在于从个别性合同到关系性合同的系谱中,这些行为重复性地发展,逐渐产生了规范。合同的内在规范分为共同规范、个别性规范和关系性规范,共同规范存在于所有的合同行为之中,个别性规范对应个别性合同,关系性规范则对应于关系性合同。现代合同法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传统合同法的范畴,朝着关系性合同法的方向发展。以关系视角审视我国合同法及其理论,可以加深对合同概念的理解,提高对合同漏洞的认识,引起对继续性合同的关注且提供其适用依据,并为司法裁判带来实质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从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贵州贞丰县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探讨旅游目的地营销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市场突破期营销战略的运用,探讨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从而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以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范畴是人的思维反映现实中最一般、最本质的联系和关系的逻辑概念,是人类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认识之网上的网上纽结。人们的认识从个别推进到一般,从具体推进到抽象,从事物的外部现象推进到事物的本质,从繁复的偶然性推进到必然的规律性,只有借助于范畴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只有依靠范畴,才能在思维中把握住事物的部分、方面或本质。范畴既是人类认识的工具,又是人类认识的结晶,它既表现出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又表现出人类认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已经最令人信服地证明,我们可以加进热而获得机械运动。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汽机能更多地证明这一点”①。为什么“十万”与“一”一样呢?这不仅在于“一”与“多”的对立统一,而且和个别与一般的辩证统一密切相关。本文依据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具体分析这个“一”或“个别”的认识价值,即从科学发展的历史入手,讨论“个别”在提出、修正、发展猜测(猜想、假说)和解决认识难题推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为了减少概念争论,本文中的“个别”范畴是建立在通常意义上,即综合了“事实1”和“事实2”②的两种含…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推进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遵循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进入到对高级认识运动基本规律的较好把握。  相似文献   

18.
冯契认为作为认识论范畴的意见是个别主体对问题所作出的未经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是非界限不明的主观性认识;意见争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意见争论的根源是个别主体都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意见的争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是达到一致的认识,进而把握真理;群已之辩是认识过程中的基本事实和必经环节, 认识过程就是“己”之意见转化为“群”之共识、再经实践检验的过程;探讨意见范畴的意义在于防止经学独断论的重演。  相似文献   

19.
<正>从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的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这是人的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究竟是怎样实现的?这个问题至今尚在讨论之中.本文就其中的中心环节问题,方法论问题,模式问题发表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第二次飞跃是一个过程,它是以环节系列为其中介的.第一次飞跃是一个抽象化过程.飞跃的中心环节是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活动,人们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依次经历了“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  相似文献   

20.
“一般”与“个别”是一对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特别是柏拉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一般”与“个别”的较为合理的思想。但在他的思想中也存在着矛盾之处:在本体论上,他注重对“个别”的认识,认为个体事物是第一实体,从而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在认识论上,他更为注重“一般”、“共相”,从而回到了柏拉图式的客观唯心主义,由此为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争论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