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契先生是中国哲学史上对理想学说作了最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哲学家,而人生理想又是其理想学说的精华所在。在他看来,人生是人们以对人性与人道的真理性认识为根据而确立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正确认识自我,准确理解、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社会的关系是确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前提;在扬弃中国古代和近代人生理想学说的基础上,认定“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当代中国人应当倡导和追求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杂剧中士林群像的人生道路轨迹可概括为:自幼读书,文章满腹,科举得中,步入仕途,志扶社稷,为民做主,个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其人生理想的追求历程体现出三大特点:即人生目标的明确性,追求历程的悲剧性,科举高中的喜剧性。这种人生理想的建构是作者个人主观理想与传统文化、时代文化中士林人生价值观整合的结果。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角度观照之,还可透视关汉卿所代表的元代士林的共性文化心态,体悟关汉卿杂剧深刻丰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人生是无所适从的人生。导致此种人生的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压迫外 ,还与李白自身的文化气质有关。一方面 ,李白兼融百家的思想特点使其内心世界经常处在尖锐激烈的冲突之中 ;另一方面 ,他在盛唐前期所形成的政治理想和个性气质与变化了的盛唐后期的现实并不适应。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 ,他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赵娟 《学术探索》2015,(4):108-113
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中国传统文人形象,甄士隐和贾雨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境遇与人生选择,寄托着作者对儒道互补的中国士人心态的思考。如果说贾雨村的人生经历主要体现了儒家文化所主张的社会理想和道德人格,那么甄士隐的人生经历则主要体现了道家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红楼梦》中这“一甄一贾”的人生轨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在人生价值选择上仕与隐的矛盾互补。  相似文献   

5.
<正> 儒家的人生理想,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涉及社会理想、事业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等许多方面,是历代儒家学者对美好未来具有一定现实可能性的共同设想和追求,是儒家的人生奋斗目标和精神支柱,并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产生了极为广泛、深刻的影响。一社会理想是儒家人生理想的首要内容。“天下有道”、“大同之世”是儒家对未来社会制度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面貌及社会风尚的设想和追求。 (一)先秦时代,在“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儒家所追求和向往的主要是“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当时的孔子便设计了一种融摄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物  相似文献   

6.
论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益荣 《文史哲》2003,(5):87-95
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主要有三点 :一是突破“发乎情 ,止乎礼义”等传统观念 ,毫无掩饰地表现爱情 (包括情爱、情欲、性爱 )。二是突破“主文而谲谏”等传统观念 ,毫无忌讳地揭露批判社会现实 ,深具“蒜酪”味。三是突破“治国平天下”等传统观念 ,表现看破功名利禄、陶醉隐逸生活的人生理想。元曲反传统观念的思想特征的成因主要有三条 :一是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互相冲突与互相影响 ,使元曲作者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二是元代轻视科举取士制度并歧视汉族人 ,使元曲作者的社会地位普遍下降 ,从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三是道教在元代的广泛传播 ,尤其是全真派清静无为思想的影响 ,使元曲作者的人生理想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社办高校学生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转折时期,人们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社办高校学生群体作为ZI世纪中国的建设者,其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和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对在社办高校学生中占有一定市场的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的特征、成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是指那种以效用或功利为标准,盲目追求个人生活目标的人生价值观。其在社办高校大学生中的表现可概括为:价值目标实惠化即弱化政治理想,弱化社会理想,强化个人理想;价值定位偏离即理性标…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实用功利型人生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比较典型的以实用功利为标准、盲目追求个人近期生活目标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是转型期社会思潮复杂、相互激荡的反映: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危机感的加剧;在市场经济形成的过程中,社会趋利性和体制转化;社会存在的多样化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多元化。这种人生价值观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品德、正确人生理想的形成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为使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确立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坚持思想教育工作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与机制创新,以社会对人的需求来定格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把思想教育工作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正>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个性特征。《西游记》是以广阔地反映、揭露、批判现实(常为悲剧)为其内容特征,还是以正面树英雄、写成功的人生之路(常为喜剧、正剧)为其特征?我认为是后者。《西游记》是理想英雄孙悟空的传奇,作品写了他从出世(第一回)到成正果(一百回)的全过程。即《西游记》以写人生为重点,不是以批判社会为重点。当然,理想英雄的人生并非在真空中度过,即使是神话英雄,其大闹天宫造反史、其西行建功立业史,无不是人间社会的折光。但这些是从属于英雄史的,它是使作  相似文献   

10.
哈代的人生理想和诗歌创作风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充满苦难的世界 ,英国诗人哈代期待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融合 ,并进而使整个世界变得和谐美好。这一人生理想在哈代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深刻地体现。哈代希望结束人类痛苦、走向美好生活的创作理想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近代理性主义,经过现代非理性主义,进到马克思主义,构成鲁迅精神逻辑发展的历史全程。作为鲁迅精神历程的前半期,由近代型自由个体到现代型孤独个体,是其近代双重理想———基于近代理性觉醒的社会事功的社会理想和基于近代情感觉醒、近代人格觉醒的个人、家庭的人生理想———相继破灭的一个历史的精神苦果。假如说其人生理想的破灭使鲁迅痛切感受到封建宗法社会“吃人”的本质的话,那么,其社会理想的破灭则充分显示了近代理性主义文化思想在现代中国的客观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救国救民、改造社会的人生理想,他的人生理想经历了从崇拜圣贤英雄到教育救国、从探索真理到社会革命的转变过程;他性格倔强,不畏强暴,勇于抗争,渴望变革,不断挑战自我,重视主观意志作用;他承认个人价值,追求个性解放,但又讲求实际,强调身体力行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既具有现实性的一面,更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它是现实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类理想的支点应该建构在社会性的基础之上。这一支点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统一,社会现实的现状与社会现实的进步倾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诗学的梦想和对梦想的追寻,是沈从文的个体人格的本质特征。作家的人生及其文学创作即是要在“美·爱·神”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其人格、社会的审美理想。“美”是沈从文人生与创作的艺术追求,其文学创作消解了世界重荷与世界畸形,是对现实世界的突破与转化;“爱”是沈从文生存的信念与基础,爱——情爱是其作品的情感母题,他对人类爱情梦想的开掘,他抒写的爱情,唱断天下柔肠,堪称人类爱情“伊甸园”中永艳的奇葩;“神”是沈从文在精神探索中对抗现实存在的主体对立物,其中寄寓着作家对艺术、人生、民族的审美理想。三者有机合一,建构起沈从文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独特的诗化人格  相似文献   

15.
散文集<绿之恋>是黄刚近年来涉足美学,探寻散文创作审美表达新境界的实践结晶.在该文集中,作者以历史理性的眼光和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关注故乡的生存发展,寄寓故乡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诗化意象的语言叙述了难忘的人生经历,凸现了对人生意义和真谛的感知;以感性大气的笔触张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和生命追求的价值认同,弘扬了社会主义时代高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自省内励、追求完美高尚人格的心灵美.  相似文献   

16.
路遥《人生》中的审美文化心理,蕴含着丰富深邃的生命意蕴。其感情基调忧愤悲凉,寄寓着作者对底层人生的悲悯之情,彰显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观念;在对土地的出走与回归中,寓示了生命历程中多重矛盾的二律悖反;对耻感伦理文化所滋生的报复心理的多元抒写,“复调”式叙事,则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友爱的美好人生的憧憬。  相似文献   

17.
老子《道德经》是道家道教的核心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包含着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其"玄同"理念是老子对人生、社会发展所做出的一个理想规划。"玄同"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也是社会发展的美好状态,此中还包含了一整套形上思想意旨与行下修为功夫。"玄同"理念不是无本之木,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文字的起源发展与《周易》文化传统。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老子继承了《周易》灌注于"玄""同"之中的理想与精神,经过一番积淀与升华,形成了"玄同"这一理念,规划了一个世界"玄同"美好愿景,指出了一条通达"玄同"境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价值观念,简略地说,就是人们对于价值的基本看法,对于基本价值的看法。“对价值的基本看法”,侧重于一定时代的人们特别是理论家们对于“什么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有时也叫做“价值观”,其理论色彩较浓一些;“对基本价值的看法”,则主要是指人们关于社会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以及它们与其他价值的相互关系的观念,它往往以理想和信念的形式集中表现出来,人生理想、社会理想、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等,就构成一定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宾克莱把价值观念的冲突叫做“理想的冲突”,是富有启发性的。价值观念的这两个方面虽有所区别,但又…  相似文献   

19.
靳义增 《中州学刊》2002,3(5):68-71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人生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学人生分别奠定了入世与遁世的文学人生理论 ,各自体现了“士”积极参与社会建构的实用人生理想和“士”与社会保持距离的审美人生理想。中国古代作家入世与遁世的人生模式 ,分别体现了“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 ,儒道互补的人生选择是调整入世与遁世人生价值冲突的有效手段。入世与遁世都存在着诸多困惑。整合多元文化精华是升华和超越文学人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田辰山 《文史哲》2006,4(4):141-149
韦伯“一般过渡理论”和“三个理想权威模型”的概念范畴,不具备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权威作合理解释的效力。其“理性”是狭义的,其“法制统治理想类型”的模式化缺乏严格定义。中国政治不是西方那个攫取权力的角逐概念,是料理社会、人世事物。一个治理者的政治,取决于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和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中国的法,多是处理政事的具体办法或指导性规则的概念。实在经验中不存在这样的“理想类型”能表述的事情;关键不是理性不理性,也不是“魅力”还是“理性法制”,问题在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人,把攫取利润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这个目的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