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其中小平同志实践第一、勇于试验的思想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可以这样界定,没有小平同志试验思想的指导,就不会有这套理论的诞生。一、“不争论,坚决试”,强调试验的必然性,这是小平试验思想的基础小平同志指出:“社会...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贯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的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才能实事求是。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一)解放思想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再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精神。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对什么叫解放思想都有深刻精辟的论述。1979年3月,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认真学习和研究小平同志阐明的经济理论,对于理解我们党制定的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对于指导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推进改革开放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是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经济建设胜利前进的旗帜,其内容十分丰富。笔者仅就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凝聚了邓小平同志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的富有独创性的主要成果。在这些著作中,邓小平同志立足于现实,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对长期被严重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简明而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了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在根本上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教条主义、现代空想主义的界限,为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道路。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文献,并且也为我们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研究社会主义问题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正在不断发展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榜样,拓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本报讯: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1994年1月19日在石家庄市召开。 会议审议了本届评奖工作的有关事宜。指出:这届评奖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四大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双百”方针,客观、公正地评选三年来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是评选那些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九五”时期,正处于世纪之交、体制之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担子十分繁重。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于顺利完成“九五”计划,努力实现黑龙江省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由四川省社科联、德阳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的“四川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研讨会,于1993年9月14日——17日在德阳市举行。来自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以及有关部门的同志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德阳市开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集中讨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我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象一座巨大的宝库,而系统经济思想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和研究小平同志的系统经济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都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早在一九七八年,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改革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要“适应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传达以后,举国上下衷心拥护,推动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更是深受鼓舞,纷纷联系实际,积极撰写文章,就小平同志重要谈话中所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笔谈自己的学习心得,探索建设和改革中的新问题,概括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经验。本刊从众多来稿中,陆续选载部分文章,供读者在学习研究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一卷《邓小平文选》系统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人才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本书中从各个角度得到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充满鲜明时代气息的独到见解和崭新观点。以小平同志选拔使用干部的基本思想指导新时期的组织、干部工作,必能真正造成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的用人局面,从而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 集中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小平同志的选人用人思想。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六个基本观点。 (一)“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小平同志一贯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晓农 《东岳论丛》2006,27(5):188-190
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基于过程研究确立翻译原则,建立翻译模型,而后者则是描述现有译文,进行价值判断,为读者建立译作阅读支点。中国传统译论术语主要源于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多数术语具有抽象性、主观印象性等特征,同时传统译论关注翻译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及价值判断倾向,因而具有批评属性,对实践缺乏指导意义。必须对中国传统译论话语基于现代性进行扬弃,以资构建科学系统的、对策性强的中国当代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项工作的主题.改革要升温,开放要扩大,发展要加速,这已为学术理论界普遍关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指明了方向. 今年初,小平同志在深圳等地的谈话,阐明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诸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基本路线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也片面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要敢试、敢闯、敢冒风险;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是“三个是否有利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  相似文献   

13.
1992年,四川省社科联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二号文件、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组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规划评奖、社团整顿,科普咨询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三届二次理事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以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围绕防卫紧迫性的判断标准,域外刑法理论长期存在主观标准说与客观标准说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我国刑法理论中虽然有客观主观说、区分说等观点,但事后判断标准说牢固地占据主流地位并成为指导司法实践的基本准则。事后判断标准说并不完美,相反,司法实践中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偏差日益严重,该说难辞其咎。鉴于此,有必要从判断时间、判断对象、判断立场等层面重新检视防卫紧迫性的判断标准,坚持以行为时的全部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一般人判断。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不法侵害是否正在发生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讲话,3月25日本刊编辑部和《天府新论》编辑部邀请我省社科界部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就小平同志关于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抓往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整理于下。本刊将继续以笔谈的形式,组织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小平同志讲话精神,深入系统地研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推动我省两个文明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社会科学战线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努力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拿出了一批好的科研成果,为推动我省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社会科学方法论李树生谢舜伯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无产阶段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他十分重视社会科学队伍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建设,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提出的一些有关社会...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不争论”的实践原则:“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该如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不争论的实质就是看准了大胆去干,最终让实践来说明问题,反对那种只说不干的作风。科学地理解“不争论”这一实践原则,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体制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怎样向商业银行过渡?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我们借鉴,也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做法,只有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既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灵魂,也是指导金融体制改革的灵魂。因此,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要深刻领会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遵循原则,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也有了可喜的发展。这个成就和发展,是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前导的,是三中全会制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为指导的,是近十年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成果。新时期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说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里,毛泽东辩证地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理论的提高与发展过程来说,理论是在实践的后面,是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