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宗教的本质特征、宗教的组成要素、宗教的社会功能等三个方面阐明:儒家不是宗教,积极入世以人为本的儒家思想无法替代超越出世以神为本的宗教信仰。儒家既缺乏真正的对超人间力量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与之相应的宗教思想、情感体验、行为活动和组织制度。它不是宗教,也无法发挥宗教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之铜马,既不是文学作品和史籍上曾被描述过的某一匹马,也不是历史上某个名人乘骑过的某一匹马;既不能把册籍中赞誉某匹马的称谓移植到武威铜马的身上,更没有理由为其贴上任何一种毛色;它足下的飞鸟仅起底座的作用;不是确指意义上的某种鸟,而是泛指意义上一切疾飞的鸟.将其命名为"铜天马"最相宜.  相似文献   

3.
文本阅读彩蝶树①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  相似文献   

4.
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论述新月派的时候,往往都过于笼统,仿佛新月派同仁是铁板一块,这似有一刀切的弊端;而“新月”理论家梁实秋曾在《忆新月》及后来的谈话中,又多次声言“新月没有派”,这话也不正确。在我看来,新月派同仁既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没有派”,而是派中有派。新月派是由一些思想和艺术主张既有共通之点,而又不尽一致的同仁松散地集合在一起的一个复杂的矛盾的社团和流派。我以为,仔细地对“新月”的派中之派进行区分,有助于对它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佛教所要实现的超越,既不是基督教的"外在超越",也不是儒学的"内在超越",而是无所执着、一切不住的"不在超越"."不在超越"是对世出世间的一切二元对立的超越,它不但超越了"凡",而且也超越了"圣",此之谓"超凡越圣",其中的"越圣"也叫"超佛越祖",是指对作为佛教之"终极实在"的佛的超越,这是佛教之"不在超越"的根本特色,因为其他一切宗教都没有也不企求去超越自己的"终极实在".  相似文献   

6.
运动乃是诸如物体、场或其他任何具体之物位置的变动。运动离不开运动的事物,事物不是运动的“根本”或“基质”,也不是运动的“中介”或“原因”。事物总是运动的。因此,既没有反应物和生成物之外的化学反应,没有代谢系统之外的新陈代谢,也没有超越于变动社区之外  相似文献   

7.
新商业经济是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而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它既不是知识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相结合的结果。在新商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知识员工也愈来愈成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作为上层建筑的管理科学,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要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新商业经济是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互相影响互相推动而形成的新经济形态,它既不是知识经济,也不是市场经济,它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相结合的结果。在新商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知识员工也愈来愈成为主要的管理对象,作为上层建筑的管理科学,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都要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货币和货币交换,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既没有商品,也没有货币。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商品。商品交换,在最初并没有使用货币,而是直接  相似文献   

10.
《秋颂》作为颂诗,表现了与传统颁诗完全不同的特点,它既不是委身于崇高而对崇高所发出的赞叹,也不是委身于神而对神的心灵顿悟,这是一种另类的崇高。一般来说,济慈的颂诗都存在着明显的顿悟时刻,既瞬间的幻觉伴随着瞬间的清醒。但《秋颂》是一个例外,它没有这样的转折。它是一场醒着的梦,是猜想的推演,是成功的移情,而不是一首纯粹的自然诗,一首现世的颂歌。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公民没有权力,就等于说公民只是国家管理的对象,而不是国家的主人.如果公民没有权力,就等于说公民对国家的发展和民主建设无能为力,既没有办法也没有责任.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公民的政治属性为它有权力奠定了前提和基础.权力源印证公民权力,公权力也是公民权的表现形式,公民责任反射公民权力,公民直接行使公权力.  相似文献   

12.
性善乎 性恶乎——康德道德哲学之善恶概念及其人性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纯粹实践理性之批判,康德扭转了西方思想史上关于道德法则与善恶概念之关系的传统观点,即善恶概念既非理性之先验设定,也非基于经验之预想,它乃是寓于道德法则并为道德法则所决定的,所谓善恶概念决定实践意志之传统观点必将流于他律.由是一、善恶概念乃是涵于实践理性之道德法则的;善恶概念与福祸概念之间没有任何必然性之联系,福祸概念不是善恶概念产生的基础和依据.二、唯一无条件善或恶的只是自律与否之意志,人性无善恶,但理性又显示了人类向善之潜能.那种认为康德持人性本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的.三、该人性论和康德所持的社会历史观也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情感决定想象可能走的第二条途径,即关于情愿之景的想象,其情形又是如何呢? 想生情之景物时候,想象活动须遵循真实的原则,按摹本的样子来构思形象。与此相比之下,关于情愿之景的想象却有较多的自由。当然,它的自由也不是绝对的,没有限制的。如果是那样,人就没有办法把握它、驾驭它了。它有它的自由,也有它的限制。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它所受的限制,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它能享有的自由,才能自觉地运用它。那么,它受到哪些限制,又有哪些自由呢?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道”即“自然”思想及其“逻辑”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之“道”非指规律,乃为“自然”也。“自然”意味着:世界和事物的存在状态是“自己如此”或“自己这样”的,它既不是因为外力的推动所致,又不是源于自己“有意”之所为,乃是“无力”和“无心”之统一。而“自然”观念的“逻辑”展开便是“反者道之动”、“无之以为用”和“弱者道之用”的思想,老子以此说明:“自然”才是生命之根、和谐之本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5.
陈白沙经常强调"自得",其心学也可看成"自得之学"。在他看来,孔孟圣学就是自得之学,这是儒家整体之学的本质特征。这种强调整体之学的学问,既不是智识主义的,也不是反智识主义的,而是超智识主义的。这也是儒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所谈的思,不是认识论视野中的“我思”,而是存在之思,是本源之思。此思是对存在的一种回应和配合,是对生存的一种重新解读和展望。此思与技术性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它不具功利性色彩,而是一种泰然任之的慎思。但是海德格尔的所说的思决不是无所作为的玄想,而是一种根本性的行动。海德格尔认为思与诗歌和感恩相连,因此,思既具有诗性特色,也充满神秘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超越意向性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之后,使得西方哲学彻底走出了自然主义的迷雾,确立了哲学不同于实证科学(positive science)的领域:作为现象学的哲学,它既不是科学之王,也不隶属于科学,它在科学之外,或者说,它有一个更广更根本的区域,一个绝对的领域——意识领  相似文献   

18.
"无"是《庄子》思想的主题,"无"之美是《庄子》美学的核心。《庄子》的"无"既不是空无,也不是虚无,而是蕴含了五层含义:一是与"有"共在的"无";二是"有"之"无",这是对自然之"有"的超越;三是作为否定的"无",即对人为之"有"的否定;如果说前三种"无"构成了"物"之"无"的内涵的话,那么,第四种"无"则是形而上的"道"之"无",它是万物的原初本性,也是前三种"无"存在的基底;第五种"无"是"无无",与其说它是"道"之"无"的否定,毋宁说它是真正的"道"之"无",它要否定任何将"无"变成"有"的企图。《庄子》之"无"的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显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对于中国美学而言,审美既不能见物不见人(道),也不能见"有"不见"无"。  相似文献   

19.
一个画家就应该是一个用色彩描画印象的人,一个诗人就应该是用语言描写印象的人,一个批评家就应该是通过哲思发掘和道说作品之"作品性"的人。凡高的画对于诗人波德莱尔就仿佛对于哲学家海德格尔,它作为存在者开启了处于不同境遇中之存在者的真实感受,那是对存在之现实的真实感受,也恰恰是诗与画的真实意义之所在。同样,文艺批评既不是单一视角的观念游戏,也不是理论框架限制下的空泛概念,而应该是祛除一切遮蔽之后的灵魂碰撞。  相似文献   

20.
京城之最     
孟庆达 《北京纪事》2010,(6):108-109
北京这座古老的大都市有着许许多多的"最",既有北京之最,也有全国之最,更有世界之最。前门火车站是当年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如此大规模的火车站竟然没有一座天桥。它是一个起终点站,而不是中途站。因此,它是全国最大、最平坦的火车站。北京的西直门火车站和丰台火车站都没有前门火车站大,但是这两个车站都设有天桥。大型火车站不设天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