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论 蒙古学者策·达木丁苏伦在《格斯尔的故事的三个特征》中指出:人民性是《格斯尔》的重要特征,而笔者在对蒙古史诗《江格尔》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江格尔》具有狂欢特征,继而发现狂欢性是蒙古史诗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人民性与狂欢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篇幅所限,只能在以后文章中给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江格尔》研究中的文化观与史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格尔》研究中的文化观与史诗观格日勒扎布在我国,关于《江格尔》的产生和形成年代问题,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不言而喻,在这个问题上,不管提出多少种观点,但13世纪毕竟是一个分水岭。因为,13世纪是蒙古社会正式跨入封建社会的标志。也就是说,《江格尔...  相似文献   

3.
藏族、蒙古族的《格斯尔》,卫拉特蒙古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是我国英雄史诗的三大高峰。解放以来,对三大史诗的搜集、出版,批驳了中国没有英雄史诗的谎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前几年《江格尔》已经用托忒蒙古文、回纥蒙古文陆续出版。现在我们计划把《江格尔》的全文用汉文译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目前其第一卷本出版之际,我们回顾我国对《江格尔》的搜集出版里程,展望未来的研究,并简要介绍卫拉特人的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江格尔》是集蒙古族英雄史诗之大成的卫拉特蒙古民间文学巨著。它结构浩大,情节曲折,描绘了许多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声若惊雷、猛如狮虎、威武雄壮的英雄形象。由于《江格尔》有着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因此,它已超越了蒙古民族自身的范围,为其他民族所传诵,并传人了其他国家,得到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声名赫赫。《江格尔》是带有卫拉特蒙古丰富而美丽的神话传说色彩的浪漫主义杰作。在蒙古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很多,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蒙古人民的愿望和追求。但是,在它们中间,提出美好的社会理想并将它具体而形象化了的作品却不多见。应该说,卫拉特蒙古人民的祖先创作并留给我们的《江格尔》,是在这方面独辟蹊径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5.
《江格尔》是一部以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众多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杰出的一部。学者们认为她的产生年代比较早,整体形成时间大约在15世纪后。富饶巍峨的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正是产生、流传《江格尔》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6.
阿拉坦托娅同志是一位新作者,我们曾在本刊《花瓣》专栏中,先后发表过她三首短诗。现在又从她的诗作中选出三首,并请著名蒙古族诗人巴·布林贝赫同志给予评论。愿她的诗歌象草原上的娜仁花,在金色的阳光下生长。 -编者-  相似文献   

7.
《江格尔》起初以民间口头形式形成,并在长期的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充实, 至今还在蒙古族民间以口头形式流传着。这部史诗广泛地流传在我国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人和17世纪20年代从新疆阿尔泰山一带西迁到俄国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蒙古人中间。此外,在我国内蒙古鄂尔多斯、巴林、察哈尔等地区以及蒙古国的卫拉特人和喀尔喀人中也有一定的流传。在俄罗斯境内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及突厥语族民族的图瓦人和阿尔泰人中也发现了《江格尔》的一些故事。《江格尔》是在中、蒙、俄三国境内流传的跨国史诗。 《江格尔》是口头创作,…  相似文献   

8.
作者把"江格尔"名字的由来和史诗主人公生活原型的关系当做突破口,在肯定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去鉴别他们的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导向意义的论点和独到见解,从而论证:《江格尔》发源于古代卫拉特蒙古,产生于13世纪,定型于15世纪。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蒙古史专家、新疆大学副教授诺尔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3年3月26日9时20分去世.享年78岁。我刊谨表哀悼。诺尔布先生曾是国际蒙古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江格尔》研究会理事、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代表作为《(扎雅班迪达传)注释》。西蒙古史专家诺尔布先生逝世~~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科学院主编的十卷本《世界通史》第四卷第二十八章《十六至十七世纪上半叶的蒙古》,在论述该时期蒙古阶级斗争对写道:“蒙古人民群众的处境非常艰苦,他们进行了反对自己封建统治者压迫的斗争。在十五世纪四十年代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蒙族封建主因为有1500户阿拉特擅自迁徙离去,他本身又无力把他们追回,因而要求中国皇帝帮助他追回这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分会等5单位主办的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16日至21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中国、苏联、蒙古、匈牙利、联邦德国、芬兰、美、日、意等9国学者,共计67人参加会议;有53人提交论文40余篇.论文涉及到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美学与音乐等领域.会后,与会者并前往乌苏县萨力克图牧场参加《江格尔》演唱会,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的《江格尔》是一部驰名中外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的《格萨尔》(或《格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史诗。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江格尔》,这是在我国出版的《江格尔》的第一个汉文本。它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这个汉译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将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是有利于我国“江格尔学”的发  相似文献   

13.
《江格尔》战枪崇拜的谱系*●[日本]若松宽在卡尔梅克《江格尔》中有部叫《洪格尔和萨布尔征服占巴拉汗的七勇士之部》的一章(该章共有1928行诗,见《卡尔梅克英雄史诗——莫斯科科学出版社,一九九年)。该章中有一处描写江格尔所喜用的武器的片段如下:“柄是...  相似文献   

14.
依孜 《民族论坛》2012,(19):58-61
<正>《阿思根将军》作品概要作者白金声,1966年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作家,近年来相继出版了《天马》《天之箭》等多部中、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蒙古族读者喜爱。长篇纪实小说《阿思根将军》由蒙古文写成,是白金声近年完成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蒙古族民间说唱艺术考略王迅中国蒙古族是民间说唱艺术有辉煌成就的民族。闻名世界的中国三大史诗有两部(10万诗行的《江格尔》与3万诗行的《格斯尔传》)①)一生、流传于蒙古草原。还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民间史诗、民间叙事诗群在蒙古族说唱艺术中闪烁光辉。从...  相似文献   

16.
《蒙古源流》是一部用蒙文撰写的蒙古编年史。关于《蒙古源流》的成书年代,历来有两种不同说法:一是1685年说,以汉文清译为代表;一是1662年说,1956年比利时学者田清波(Autoine Mostaert)发表了《〈额尔德尼—因·托卜赤——蒙古编年史〉导论》①一文提出此说后,很快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承认,1979年《辞海》即采用此说,196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举行了庆祝《蒙古源流》成书三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似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17.
《蒙古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源流》是蒙古族的一部著名史籍。作者萨囊徹长(一六○四——?)是鄂尔多斯的一个蒙古贵族。他参照许多史书和佛教经籍于一六六二年写成此书,至今正值三百周年;书原各《珍宝史纲》(Erdeni-yin Tob(?)i),《蒙古源流》为汉译本名。作者的意图,是写一部完整的蒙古通史,从宇宙的形成一直写到清初。由于作者是个喇嘛教徒,对远古历史照例以佛典和西藏神话为依据;对十二世纪至十四世纪上半的蒙古历史,写得很简略,但也记载了一些颇有参考价值的传说轶事;而全书最有价值之处,是提供了十四世纪下半到十七世纪上  相似文献   

18.
《贤劫千佛号》系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一部工具书。斯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大盛,住京喇嘛颇多,尤其不乏高僧大德驻锡京都,他们都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各自贡献。其中授予国师、呼图克图、各族喇嘛奉若圭臬的三世章嘉若必多杰应为魁首。他于1740年奉乾隆皇帝旨意,将藏文大藏经《丹珠尔》译为蒙古文,1772年又奉旨把藏文《甘珠尔》译为满文,后又将汉文大藏经中的《首楞严经》10卷译为满、蒙古、藏三种文本。嗣后又编纂了《同文韵统》、《满汉蒙古西番合壁大藏全咒》(简称《四体清文鉴》)、《喇嘛神象集》等10数部经籍。《贤劫千佛号》也产生在那个时期,与上述各种经籍的翻译活动密切相关,只因纯系佛号名称,后人很少提及。但在当时翻译诸多经籍时是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之一。  相似文献   

19.
几乎失传的新疆西蒙古族中的民间舞蹈《萨吾尔登》历经几代新疆巴州艺术家们的努力,从蒙古包走上了舞台,从草原走向了艺术的殿堂,获得了各种荣誉和奖项。当《萨吾尔登》已经成为新疆著名的艺术品牌之后,它又回到了民间,活跃在机关、企业和学校。  相似文献   

20.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断言中国没有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的出现,不仅说明黑格尔的过于自信,更填补了我国史诗的空白.《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的百科全书,对《格萨尔王传》的研究笔触由初期的研究延伸到有关宗教、民俗、军事组织制度,甚至具体到神灵系统、数字等更为广泛而又细致的研究领域.本文所涉禁忌,属于宗教民俗范畴,作者拟就《格萨尔王传》中禁忌民俗事象,略述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