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陕甘晋京豫鄂湘等地,影响深远。农民起义英雄人物传说的特性、活动地域的变迁、民众情感的坚守以及文学世界的渲染等因素,决定了李自成传说应采取联合的形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李自成传说的联合申报,既能避免单独申报的片面性,又可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体现出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历史的连续性以及人文传统的丰富性。客观完整地记录李自成传说,反映的不仅是口述历史的真实,也是民众思想意义上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艺术赢得崇高的荣誉,总是与其独特的创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其第二卷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作品具有显著独创性,取得多方面成就的结果.其中悲剧艺术的成功运用与出色创造,则又是《李自成》艺术独创性的鲜明标志,体现了这部作品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李自成》的悲剧艺术,既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独到的艺术成就,又能使我们正确地认识李自成起义所包含的实际历史内容,从而科学地探讨和澄清读者与评论者中间提出的若干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仅一、二卷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二百人.主要人物,大都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农民英雄形象,象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高夫人等,写得绘声绘色,光采照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象崇祯、杨嗣昌、卢象升等,也写得生龙活现,栩栩传神.在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中,尤以崇祯的艺术形象最引人注目.崇祯皇帝是一个极重要的反面人物.在同农民革命力量的斗争中,在同关外清朝的  相似文献   

4.
《虎吼雷鸣马萧萧》选自著名历史小说《李自成》中卷第二十八章.这一段选文情节并不复杂,主要是描写李自成突围鄂西后,粉碎了张献忠暗害的阴谋,拒绝了王光兴兄弟的劝降,重整兵马,再图大举.在那么一个黎明前的黑夜,李自成慷慨誓师,引起了群情的激动.雷鸣风吼,战马萧萧,壮丽的气氛形成了全文基调,深刻而有力地展现了一幅叱咤风云的丛山誓师图,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农民革命首领李自成的洪涛万顷的内心世界.由于小说主人公李自成毕生的事迹浩繁,大起大落,而又和各方面的人物相联系,因此姚雪垠同志对他的内心世界的刻划是用尽匠心的.有的是通过他的单枪匹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的一些同志发现了奉天王和尚坟为楔子,关干李自成给局的论争,迄今已三易寒暑了.这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大历史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李自成一生事迹的真伪,而且关系着南明隆武、永历两朝历史的估价.若如韩长耕、向祥海同志所断言,大顺军的联明抗清“是李自成隐居幕后,以高夫人(李自成妻)、李过(李自成侄)、高一功(李自成妻弟)代表全军出面的”;“这个决策指挥机构的领袖,就是已经退隐却仍在随军指挥的李自成.高夫人、李过、高一功只不过是出面站在前台活动的李自成的传命者和影子”;“此后的南明抗清也是以‘忠贞营’为主力”,那么隆武、永历两朝的历史就得从头改写为李自成领导的忠贞营抗清史了!我不怀疑韩向二位以及其他持“夹山为僧”说同志作如是  相似文献   

6.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明朝的儒士采取拒绝排斥的态度.崇祯十三年底攻入河南后,虽然开始吸收少量知识分子参加,但仍缺乏一个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而李自成用为参谋顾问的,又都是些下层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也较狭窄,缺乏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能力,他们帮助李自成制订的政策每每出现重大的偏差与失误.这就为日后的败亡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7.
李自成与多尔衮是明清交替时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本文就其各自在北京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加以比较分析:李自成由于其政策上的失误失利,退出北京;多尔衮由于采取适合于当时形势的政策,成功的在北京建立起新的政权.  相似文献   

8.
一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一幅广阔明朗的人生图画,总是以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去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的。特别是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他们之被千百万读者当成学习与模仿的榜样,一次又一次地用他们的英雄行为来检查自己鼓舞自己,其巨大的艺术力量正是在于:以生气勃勃的鲜明的形象重现了我们的生活的真实,细致而生动地揭示了正面人物的心灵的崇高和美。英雄人物的思想与生活,就是一部丰富的共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在他笔下有两类特色鲜明的英雄形象。一类是浪漫激昂的青春英雄,一类是坚守信仰的悲剧英雄。本文将主要以他的小说《北方的河》、《心灵史》及90年代以来的散文随笔为中心,具体分析张承志笔下的英雄人物和其作品在后新时期展现的道德理想色彩,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英雄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10.
《李自成》初探(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李自成——农民革命领袖的光辉形象《李自成》一、二卷中,尽管有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尚未登场(要到三、四卷中才陆续出场),但有名姓,有活动的人物已有二百多个,成功地塑造了的人物形象也已有几十个。这些形象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意义,个性相当鲜明生动。其中一部分人物还概括了比较深广的社会内容,富有艺术生命力,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1.
在《李自成》第一、二卷的人物画廊里,屹立着一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这就是义军统帅李自成的结发妻子高桂英.这一典型形象,融合了我国古代革命妇女的优秀品质,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光辉.它与李自成的光辉形象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认真学习和探讨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艺术经验,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1644年李自成推翻崇祯明王朝,建立大顺国,年号永昌。同年四月,满清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击败李自成。顺治三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神秘失踪。通过文献分析,李自成九宫山兵败后逃逸,继而禅隐至古辰州府治平乡天罗山,继续反清复国的斗争。多次实地考察,结果表明:天罗山寺院系大顺国最后的指挥中心,戚六六和尚极有可能系大顺皇帝李自成,周边的山溪、峡谷和溶洞建立了大顺国的关隘哨卡,其携来的宝藏可能匿藏在附近溶洞。至于天罗山与其古城堡、庄园、溶洞、关卡隘口的关系及宝藏的最后下落,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自新华社记者和中央电视台报导了熊越群同志写的《李自成隐居夹山的探讨》一文的内容以来,关于李自成死于何地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史学界和广大群众的注目.但我读了《湖南日报》从七月廿二日起连载的该文,又看了《湘潭大学学报》1981年3期发表的韩长耕等同志写的《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以及《求索》1981年3期发表的石珍等同志写的《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说新证》以后,却认为他们所谓的李自成于1652年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的说法,史实根据不足,乃是在旧日封建文人附会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臆测.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明末著名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籍贯、生死、起义及其李自成一族的情况,历史学家众说不一,有的出入很大。笔者前几年在陕西横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编《横山县志》,对李自成及其家族情况曾作过一些调查,还阅读了大量关于李自成的史籍、方志和资料,对李自成的一生作了新的探索和研究,现试就李自成和李氏一族诸况作以新的考证。  相似文献   

15.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红夷炮的制造与大规模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建国以来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我院近期成立“《李自成》研究小组”.《李自成》第一、二卷问世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评价,在陆续向外翻译介绍中,也受到一些国外读者的赞誉.近年来文学研究界已进行了一些研究,国外报刊也发表了评介文章.姚雪垠同志是武汉地区的作家,《李自成》第一、二卷也是在这里写成的,因此研究这部作品,并且随着《李自成》以后各卷的陆续出版,将我们的研究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则更是无可旁贷的责任.去年春天,我院受武汉市委宣传部的委托,曾经召开了有部分省、市代表参加的《李自  相似文献   

17.
本期学报集中发了一组评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二卷的文章.前几期也陆续发表过好几篇.这是我院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兄弟院校的同志们一年来研究《李自成》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李自成》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长篇历史小说的一个空自,而且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有力地批判了“四人邦”一整套形而上学的创作谬论,并为长篇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8.
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农民军占领北京,统治二百六十七年之久的明朝灭亡了。可是明朝统治阶级的残余势力并不甘心失败,时刻伺机反扑。其中较有势力的一支是驻在山海关原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所率领的军队。李自成为稳定局势,解除吴三桂对北京的威胁,于五月十八日亲率大军二十万奔赴山海关,开始了山海关之战。山海关之战主要分两个战场。一是一片石战场。李自成率大军到山海关西后,  相似文献   

19.
侠客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部分特殊人群,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明代徽州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侠客文学体裁作品出现了创作高潮.这其中,安徽小说家潘之恒创作的笔记体小说《亘史》中塑造了大量性格鲜明、颇具特色的侠客形象。而那些女性侠客,更是以非凡的身手,细腻的情感,在传记文学史上为女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农民军在河南究竟攻克了哪些县城?有的说攻克了宜阳、永宁(今河南洛宁)、偃师等地;有的说攻克了河南西部宜阳、永宁、新安、渑池、偃师、嵩县、登封等十多座县城。 第一种说法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明史·李自成传》:“(李自成)遂自南阳出,攻宜阳,杀知县唐启泰。攻永宁,杀知县武大烈,戕万安王采(钅軽)。攻偃师,知县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