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10,(8):30-31
1 2010年7月16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一行来到昆明市儿童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陪同前往的有云南省民政厅厅长王淑芬、副厅长刘智等人,给孤残儿童及全院职工送来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5,(1):58-58
2004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工作委员会在京召开了残疾儿童救助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2004年度的主要工作,展望了2005年的发展前景。 成立于2004年4月的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救助委员会通过开展"爱心献孤儿"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助养、助学、助医"爱心"平台,探索建立了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了孤残儿童救助工作社会化进程。 (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8,(2):F0004-F0004
2008年1月24日,窦玉沛副部长带领民政部春节慰问团走进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代表民政部党组、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向全国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致以节日的问候,对长期奉献在儿童抚育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真诚的感谢,并勉励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再接再厉,使孤残儿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4.
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当地孤残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出发,面向孤残儿童广泛传播、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采用多种形式,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引导全市孤残儿童自觉把个人成长与祖国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营造有利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六一"前夕,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量度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最佳指标。每一个儿童都是宝贵和独特的,他们拥有生存、爱与被爱的权利。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关心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在2007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一行于2月11日来到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代表民政部和李学举部长对生活在福利院的孤残儿童致以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13,(9):2
兴建于1996年的宁夏儿童福利院,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承担着银川市地区孤残儿童的养护、医疗、康复、教育及全区儿童福利机构指导等工作。多年来,在自治区民政厅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新路径,使孤残儿童救治率、康复覆盖率、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供养型"向"供养康复教育型"的转变,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儿童乐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先后荣获"全国文  相似文献   

7.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曾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命运的悲叹调。团风县福利院在湖北率先推行的"家庭供养模式",却为孤残儿童营造了温馨襁褓,让孤残儿童有幸投入温暖的母亲怀抱。 创建于1958年的团风县福利院,对孤残儿童始终采取的是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3,(6):F0002-F0002
作为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武汉市儿童福利院,肩负着全市孤残儿童的养育、救治、康复、教育、安置等重任,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宗旨,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一主两翼五中心"的总体发展思路,以"一流服务、一流管里、一流业绩"为目标,以德治院、开门办院,与"110"进行24小时联动,救助社会弃婴、弃儿,看力开拓孤残儿童"养、治、教、康、安置"五位一体的儿童福利服务模式,为600多名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9,(6):61-61
“六·一”国际儿童节上午,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孤残儿童表示节日祝贺。郭兆信副省长察看了孤残儿童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和娱乐设施,向孤残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题词“孤残儿童更需要爱心、诚心、细心、恒心、精心呵护”。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25个年头,从医生到特教老师,到院长,李艳萍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倾注在孤残儿童的收养、抚育上,倾注在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上,倾注于孤残儿童教育、回归社会的事业中。她对孤残儿童的深情关怀与发自内心的怜惜疼爱,感动着每一个孤儿,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她先后获评沈阳市"三八"红旗手、辽宁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明天计划"爱心奉献个人、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民政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四川宜宾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为实现"孤残孩子的健康成长梦",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心系孤残孩子,从点滴做起,服务特殊群体,构建"三心三通"平台,努力做好孤残、困难孩子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一是谈心问诊,畅通思想渠道。组织党员分别与院内上学儿童、院外寄养家庭儿童谈心,先后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孤残儿童的家庭归属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在心宁家园启动了"类家庭"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心宁家园内住5个特殊的家庭,每户178平方米精品套房,家具家电、生活必需品等齐全。在这些家庭里,爱心父母是招聘的符合条件的合法夫妻,孩子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年龄基本在6-12岁,爱心爸爸可以有自己的工作,爱心妈妈必须全职在家照顾儿童,由福利院供给各家庭日  相似文献   

15.
2016年2月29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陕西省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所,用爱与责任长期守护着孤残儿童,荣获了2016年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所是该院一座自成体系、设备完善的独立院落,有单元式家庭养护楼、孤残儿童康复发展中心、大龄残障儿童技能培训基地、户外运动场  相似文献   

16.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王烁 《社会福利》2009,(9):45-46
"明天计划"开展5年来,共为4万多名孤残儿童实施了手术康复,唇腭裂、足内翻、疝气等轻度手术适应症儿童普遍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有5000多名术后儿童顺利地回归了家庭.但是,在术后康复阶段,也是儿童最容易出现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问题的时期,必须采取胃肠外营养,从而确保手术康复的顺利完成,确保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陈静 《社会福利》2006,(5):41-41
2001年,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为基础,以建立孤残儿童养、教、康复、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努力于2001年底一幢5800平方米的集养、教、治、康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落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为主导,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443名孤残儿童在福利机构的救助和管理,为全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一边蓝天。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为孤残儿童救助提供精神食粮。哈尔滨市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20.
背景资料: 2006年,民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问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以下简称"蓝天计划"),重点解决制约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大中城市新建、改建和扩建一批集养护、救治、教育、康复、特教于一体的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儿童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多种养育模式提供必要的依托和载体,辐射和带动社区孤残儿童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