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它涉及宗教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当代中国社会对宗教的制约和影响,以及对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未来关系的瞻望等问题。本文拟分四个部分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在《社会学》一书中介绍:在当代西方国家,宗教信仰“出现了‘衰退’”,“宗都组织的信徒人数和参加宗教仪式的人数都下降了”。与西方国家的情况相反,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宗教十分流行,宗教问题成了“社会热点问题之一”。1995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近年来,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所增加,宗教的影响在扩大”。1995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在某些地区,“宗教发展过快、过猛,呈失控的状态和趋势。”在当代中国,发展过快过猛、影响不断扩大的宗教主要是伊斯兰教、佛教,特别是基督教。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当代中国信教者中,有相  相似文献   

3.
4.
个体化与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理财 《江汉论坛》2014,(3):135-139
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发展是乡村社会个体化的一种反应。乡村社会个体化为农村宗教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机会和条件,一些农民通过皈依宗教在信徒之间重新建构一种互助、合作关系,宗教的团体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公共生活的消解和缺失。这些被新兴宗教所吸引的农民往往是被市场经济边缘化的群体,与之相反,那些不信教的农民往往可以借助市场化机制来解决他们生活和生产上的互组、合作问题,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乡村社会个体化还导致了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在各种新兴宗教的竞争之中,基督教因为提供了更好的信仰产品而在宗教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成为当下农村宗教发展不可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功利文化散论孙飞行很多人以为,儒者重义轻利,乃至贬利、非利,如张岱年说,儒家以为义利相反,义与利之争实乃利与反利之争。儒家所反对之利概指私利,不反对公利,亦不讲公利。(《张岱年文集》卷二)本文以为,儒家义与刮高度统一,在肯定、鼓励私利和公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没有出现单纯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的宗教战争或宗教冲突。佛教与道教在一个政治原则下和谐相处,建构了所谓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和谐模式。这一历史特征,贯穿在中国唐宋及其后各个历史时代。与此同时,被普遍认同的儒家伦理实现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功能整合,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的和合与冲突。  相似文献   

7.
论宗教当代发展的俗世情缘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引起了宗教的当代的全球发展,宗教成了影响民族团结、制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等社会问题的“粘合剂”。本文探讨了这种现象形成的社会原因、带来的社会消极影响,及我国面对宗教的当代发展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聪 《青海社会科学》2004,(3):137-138,22
适应各个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这一客观事实 ,是宗教的内在本性 ,也是宗教得以存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 ,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上述规律的逻辑必然。但是在讨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时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种适应是有层次的 ,即宗教有神论的核心教义不会改变 ,而宗教的外层结构——人、物、事等方面是能够、也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当代中国文化界分为跨国文化界、京海文化界、外省文化界、准文化界、大社会文化界等五大亚结构体。在描述它们各自形成与发展历史的同时 ,又作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结论是每一文化界都有自己的作用 ,也都有自己的局限 ,而外省文化界的兴起及其独立性的加强则是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宗教经济是实实在在的有形之物,它是宗教信仰、宗教意识的外在物化形式。在中国穆斯林民族地区,因着宗教经济的产生伴生着宗教慈善事业的发端。与其他宗教相比,中国伊斯兰教的宗教慈善事业也具有相当历史、相当规模,它包括了扶贫、帮困、救灾、兴办经堂教育等诸多方面。任何一个宗教,离开宗教经济的支撑无法维持。任何一个宗教,只依赖空泛的说教,无法赢得人心。宗教信仰固然需要信仰者自身的作用,然而宗教信仰的确离不开物化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宗教经济的重要性在于对信教人群产生的维系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宗教研究采取的是一种"以文化代宗教"的策略.这种研究模式几乎主宰了三十年来的宗教研究论著,但是也呈现了宗教文化的化约论、功能论以及局限于精英阶层的知识论倾向,最后以"弱文化范式"的形式呈现出一种结构性的缺失.人们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宗教文化,但忽略了不同宗教信仰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的多元社会中,宗教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都具有彼此认知的义务,它们应当参与"互补性的学习过程".宗教文化必须经过"拯救性的社会化",才能进入公共对话的空间,才能进入公民文化的建设领域,并且,宗教文化只有获得公民文化的身份,才能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节日是一种传统的民俗事象。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粥节等等,在形成和演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包括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中国节庆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特征,即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宗教特质。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一、中国传统文化宗教特质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特质是针对西方文化的科学特质而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大的类型上可以分为鬼神文化、宗教文化和正统文化等思潮。鬼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鬼神崇拜为主题的文化思潮,包括神话、仙话、鬼话、怪话和方术五个大类,分别从五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俗文化的五大主题,宗教文化是以宗教信仰和超现实的崇拜为主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我国在理论和宣传上是不存在失业的。“人人有饭吃,个个有事做”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几十年间一直为教科书所津津乐道。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劳动力资源的使用实行全面控制:在城市,劳动者的就业安排完全由国家一手包办,企业用工规模和用工数量完全由政府部门规定;在农村,人民公社这一高度集中统一的组织体系使劳动力不能流动。但是,失业问题其实是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的最强音——论当代中国的伟大旗帜卢培琪王立行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充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全党的共识、人民的心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关心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人们都在谈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许多需要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如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观念的社会主义比较,有什么新的重大的理论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是不是如同一些人所说的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本人愿意参加讨论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但是,这…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当代随笔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散文创作及其研究中,概念的使用较为混乱,其中以“随笔”最为突出,这不可能不影响中国当代随笔散文的创作及其研究。本文对“随笔”这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它与“小品文”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界定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当代随笔散文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兆胜 《文史哲》2001,(3):63-69
2 0世纪中国小品散文作家的心态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过程 ,但总体说来 ,前半期一直未能摆脱对“中心”的向往和内心的“忧患”。而进入八九十年代 ,小品散文作家才渐渐回到“边缘” ,并安于和甘处“边缘”。以“边缘化”心态从事创作是新时期小品散文作家的最突出特点。孙犁以“老僧参禅”的心情 ,甘处边缘 ,宁静守一 ,怡然自得地写闲雅平淡的小品 ;贾平凹“玩”心很重 ,他以奇思异想写出了颇具灵性和鬼气的怪异小品 ;董桥小品如怪味豆可供细细品味 ,也充满戏谑、泼辣、放肆和自由的特性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青年民族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可分为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呈现出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反映.当代青年民族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将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概括为 :深刻认识新时期宗教工作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原则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认真总结新时期新疆宗教工作的实践和经验 ,以开创新疆宗教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