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是用篆体刻的,每行刻六个原字,共六行,三十六个原字。它是把组成单词的每个原字分开刻的。这就为后来的解读工作比其它契丹小字资料增加了两个麻烦:一为把篆体原字恢复为楷体原字的问题;二为把分开的原字组合成单词的问题。然后才能进行解读工作。因为契丹小字都是由一至七个不等的原字排列组合成的,所谓解读契丹小字实际上是解读每个单词。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研究契丹文字的学者在解读这块篆盖时,都是从排除上述的两个障碍入手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迄今已知的契丹语“卯兔”的六种不同文字载体形式,包括两种汉字记音、三种契丹大字形式和一种契丹小字形式.通过对契丹文的文字学剖析,将其记录的契丹语音形式进行到位的构拟;再将这些契丹语的拟测结果置于阿尔泰语源学的广阔视野中加以检验,从而得出了契丹语“兔”的不同语音形式的各自语源地位.而这样的结果又可以对阿尔泰语源学的精微化,以及蒙古语族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晓伟 《民族研究》2012,(2):62-68,109
《辽史.圣宗纪》西南路招讨使"大汉"之所指,历来颇有争议。本文根据近年出土的辽代汉文和契丹小字石刻资料,解决了这一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疑点。"大汉"乃是韩德威的契丹语小名,即契丹小字石刻中■■■一名的汉译。关于此名第一个原字■的音值构拟,学界众说纷纭,根据上述释读结果,并参以其他契丹大小字石刻资料,本文将原字■的音值拟作[ta]。  相似文献   

4.
由于辽庆陵契丹小字帝后哀册的出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以我国学者王静如、罗福成和厉鼎煃等人为首,曾经掀起过研究契丹文字的一股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契丹文字资料的声价也水涨船高。刻有契丹文字的一砖一瓦都会引起学者们的浓厚兴趣。作伪者也乘机而入,例如在1936年第83号《书香》上发表的岛田好的《辽静安寺契丹文砖额》一文中所介绍的所谓辽中京静安寺遗址出土的契丹文砖额就是一件典型的伪造品。这块砖上的铭文拓本还曾在《辽的文化图谱》等书中著录过。  相似文献   

5.
女真文     
女真文系金代女真族参考契丹字、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大字、小字两种。大字为完颜希尹与叶鲁奉金太祖命制造,天铺三年(1119)颁行。小字颁布于熙宗天眷元年(1138),皇统五年(1145)始用。传世女真文字仅有一种,明代仍在女真族中使用,至于大字或小字与否,学术界尚无定论。金  相似文献   

6.
乌日根塔拉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墓志铭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就乌日根塔拉出土的辽墓契丹小字墓志铭作了详尽的考释,对一些契丹小字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解释,就考古学而言,有着非常珍贵的史料价值及古文字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研究契丹文字的先驱者王静如先生于1990年10月2日与世长辞了。总结一下王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对这位前辈学者的最好悼念。王先生前后共发表三篇研究契丹文字的文章,根据我对这三篇文章的理解,谈一下王先生在契丹文字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契丹小字《萧仲恭墓志》曾在《考古》1973年第5期上发表。这是一份很珍贵的资料。本文试图利用我们对契丹小字研究的成果,并参照史载,对该墓志作一考释。 文中对某些原字音值的构拟和某些契丹小字的释义,凡见于我们以往发表的论著者,只引用成果,不再繁证,也不一一注其出处。  相似文献   

9.
北京崇文门外花市清真寺内有一座御碑亭,中立通高4米余之清世宗“上谕”刻石,俗称御碑。实测碑首高1.13米、宽1.13米、厚0.43米,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阳面正中刻“上谕”二字,阴面正中刻“皇恩浩荡”四字。碑身高2.12米、宽0.97米、厚0.22米;阳面刻该“上谕”全文,凡22行,每行不计留备提行抬格敬写之空位为37字,四周围以图案花边;阴面刻“顺天府属回民”立碑者“恭纪”题名,凡22行,74人,四周不饰花边。碑座高0.85米、宽1.39米、厚0.62米,亦浮雕图案。因将碑移出亨外露置已数十年,碑身字迹渐多剥泐,致于该碑之来历亦传闻异词。如近有报道说:“据寺人介绍,此碑立于康熙四十二年,也有  相似文献   

10.
《民族研究》1984年第5期载有刘凤翥同志所撰之《契丹小字道宗哀册篆盖的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文。《解读》对我的释文提出了异议,也表示了自己的见解。就此,我也写些拙见,以与刘凤翥同志商榷。讨论的焦点是:怎样解释《道宗哀册》册盖篆文之首四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