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史决定论的思想由来已久,它有三种基本类型:机械历史决定论,唯心历史决定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在这些决定论思想中,唯有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他扬弃了外推的直线思维和内生的循环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来把握人类历史,因而发现了人与历史基子人的生产实践而相互生成的性质。这就意味着一种全新历史现的孕育诞生,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且其中已经内含着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历史规律决定性和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历史总合力是历史主体合力与历史客体合力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力量。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历史主客体各种动力因素综合作用方式的概括和反映。历史总合力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命题:历史主体合力和历史客体合力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客体合力和历史主体合力统一于社会实践;历史主体成为历史客体的统治者和主人,这是历史总合力运动的必然趋势。历史客体合力和历史主体合力通过“动机”,“活动”,“结果”三个层面交融在一起。它在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质态。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终决定着历史总会力的量。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与受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这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从客体方面来理解,而忽视了从主体、从人的活动方面来简释。只有从共时态的主客体的双向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中把握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受动性,才能避免把社会历史规律绝对化、简单化和偶像化,才能理解社会历史规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改变和消灭的。  相似文献   

4.
尽管阿多诺批判了启蒙,但并不是对历史抱悲观主义的态度。当人们通过交换真正购买到的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的时候,一个理性的社会就会产生。进步就是人类自身对自然控制的结束,就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对这种控制的抵制。阿多诺认为,历史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体,历史的基础是个体之间的联系,但历史的进步需要一个全球性主体的出现和人性的确立。历史的进步就是体现在每一微观层面上个体主体、全球性主体与客观世界间的星丛,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间的和解。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紧紧围绕人与自身历史的关系这个主题,完整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它认为:历史进程是物质条件与个人意志及其合力的统一;社会历史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是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表现形式的统一;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群众合力与个体分力的统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求我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中坚持群众路线,反对搞个人崇拜。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正确遵循和运用历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一、正确理解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历史决定论,就是承认在历史领域,具有和自然界一样的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理论。是否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长期斗争的焦点。历史上不少思想家,虽然提出过许多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是片面夸大主体,特别是人的精神作用,否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通过对社会历史大量现象的研究,揭…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体问题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马克思历史主体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唯物史观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从历史本质论和历史创造论的角度肯定了人的历史主体地位,并在实践唯物主义框架中,对历史主体的本质规定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说明,依据社会关系及社会形态演变的规律,揭示了人作为历史主体的社会存在形式、现实历史境遇及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必然性的实现问题,一直是历史哲学的难题。这一难题的解,应该是人的教化。人的教化过程即是内化、精神化和主体化的过程,教化的实质在于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的必然性成为个体内在的自觉精神,从而使主体的精神不断完善,主体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主体的活动不断趋近“自由自觉的活动”,由此,历史必然性不断得以彰显和实现。把人的教化作为历史必然性实现的途径,对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末大儒刘宗周言性命之理终归于史,由对道德哲学心性论的思考推演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历史哲学。其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历史的本体,认为人的自然之心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关于历史的主体,认为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共同维持着历史的运转;关于历史的动力,认为改革是历史进步的必要手段。刘宗周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复杂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明末大儒刘宗周言性命之理终归于史,由对道德哲学心性论的思考推演出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社会历史哲学.其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关于历史的本体,认为人的自然之心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关于历史的主体,认为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共同维持着历史的运转;关于历史的动力,认为改革是历史进步的必要手段.刘宗周的社会历史哲学是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复杂心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历史认识就其本质而言是相对的,而且,这种认识在所有人类认识中是最具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的特性以及主客体关系所决定的。历史认识对象比较其他认识对象更具有突出的自主选择性、非重复性和非直观性;历史认识的主体则又受制于其价值观和一定的史学规范,受制于自己所依凭的条件和认知能力。因而历史认识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历史认识的相对性要求历史学工作者始终把追求客观作为历史认识的基本目的,避免把历史认识的结论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非常重视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以及历史的积极作用,并希望籍此摆脱人在历史与客观规律面前的消极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直接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选择,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青年时代、建国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质,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探究“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层哲理,推动了对规律研究中重大问题的再次讨论。第一个问题,历史规律是否遵循自然规律?这一问题关系到探寻社会规律的方法。长期被忽视的自然规律可能性这一视域可以用来解释历史规律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也可用来把握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具体道路的选择性的统一。第二个问题,规律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规律与事物基本要素的关系,其解答有助于厘清社会规律孕育、产生、发展的条件。第三个问题,主体能否创造规律?其涉及科学的可能性与选择性、历史活动的“为我关系”“从它关系”、历史活动的“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历史活动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等层面的关系。第四个问题,主体如何认识和掌握规律?一些掌握规律的路径值得重视,如从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到可重复的规律、从心理动机到“背后的决定因素”、从个体之力到“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主体的理解 ,不能停留在一般的人的层面上。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人即“现在”的人。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地位 ,是通过建构历史过程而确证的 ;因而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是具有历史性和暂时性的存在。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既在与作为“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中得以表现 ,也在与作为“未来”的历史的关系中得到表现 ,失去任何一方面 ,现实的人的历史主体性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蕴含着马克思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也是唯物、能动、辩证地说明历史和改造世界的唯一根据.现实的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三大自然前提转变为三大历史前提的内在机制,即原始自然转变为人化自然,原始人转变为社会实践中的人,原始人群共同体转变为人类社会,因而不仅为马克思历史哲学正确理解历史过程的主体与主体性确立了逻辑前提,而且也为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基础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重大历史事件的提出源于国家文艺创作政策,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内核。从历史文献学的视角来看,重大历史事件的文献形态表现为本源事件、衍生事件和文本事件。重大历史事件的衍生特征主要体现为本源事件的内容选择性、视角多样性、衍生多态性和历史叙事的结构层次性。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文献能产性,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历史主体的社会认可需要、纪念活动的客观物证需要和文艺创作的传奇叙事需要。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科学地阐述了个人意志和个人力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即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主体意志 ,是由无数单个人的意志和力量相互交错汇合成的一种总的合力所产生的结果 ,而这一总的合力及其趋势归根到底是受经济运动的规律所支配 ,从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客观规律性和人的自觉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经济必然性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作用的同时 ,也承认其他因素交互作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从而使社会主体能够在客观形成的可能性空间中自由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想途径和实现模式 ,使社会发展轨迹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当代中国社会主体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 ,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跨越”,是历史发展中非线性辨证图景的展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既不是预先存在的既定东西,也不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而是在人民群众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体机制之运行经历了历史主体从自发到自觉的自主选择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否认主体选择活动在历史规律运行机制过程中的作用,就会把社会主义历史规律神秘化、绝对化,导致无主体的历史宿命论的产生,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社会、历史双重维度,是一种社会历史范式下的道德研究。马克思的道德思想从早期人生理想确立,经唯物史观这一实现路径,到最终实现道德理想,是一个完善的过程,不存在认识论的断裂,也不存在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更不存在道德虚无主义和反道德主义问题。在社会历史范式下,可以厘清马克思道德思想从道德批判到道德理想、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明晰马克思道德思想与社会历史的密切关联性、与社会现实的语境相关性以及理论层次的变动性等特点,还可以透过道德这一视角,看到马克思对人真正成为历史自觉主体的理论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