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评梅、萧红、张爱玲的散文都表现出一种悲哀的色彩,展示了人生的悲剧性体验.但是,由于各自经历、心态的差异,她们的这种悲剧性体验的具体内涵又有差别,石评梅主要表现为爱的苦闷和迷惘,萧红的悲哀更具世俗化、民族情绪化的特点,张爱玲的悲哀则来源于人性的丑恶和世纪末情调.石评梅的散文属于抑郁美,萧红的散文属于悲壮美,张爱玲的散文属于苍凉美.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女作家石评梅的思想和创作受基督教文化影响颇深,这种影响是在近代社会、白话译经和西方文学等多重背景下发生的。石评梅不是从内心深处虔诚皈依基督的教徒,而是对基督教文化充满礼赞,折服于基督教文化的忏悔意识、超越追求和拯救精神,将之视为拯救社会和个人精神寄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石评梅是“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名作家”,与当时的名女作家——冰心、庐隐、白薇、冯沅君、陆晶清等齐名。她与庐隐和陆晶清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们既是同学好友,又是文坛战友。高君宇是中共山西党、团的缔造人,“在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是我党北平区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主管宣传工作。”石评梅奶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梅花,以评梅为字,一九0二年九月廿日出生在山西平定  相似文献   

4.
骚动不安的灵魂──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评梅的散文是“五四”女性散文作家中委有特色的一家。本文侧重解析石评梅散文中展示的作家复杂心态.包括无家可归”苦闷”、生命虚无的抗争、置身于“十字街头的塔”中的两难心态等,阐说石评梅散文的独特情绪底蕴。  相似文献   

5.
由中华妇女协会创办的《女权》杂志第一卷第一号刊载的白话新诗《失丢了的心》,经考证,为石评梅的佚诗。在石评梅创作与发表该诗的过程中,有两个"延迟"现象值得关注。其一,《失丢了的心》在创作完成后近九个月才得以发表,依据史料可以断定"延迟"的主要原因在于刊物自身;其二,《失丢了的心》是距本事发生近一个月才完成,这种"延迟"书写与艺术沉潜,使其在向诗语转化的过程中超越了个人经验,呈现出较强的生命意识,表征了部分现代主义的诗歌特质。该佚诗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究石评梅的生平以及创作艺术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审美意象“梅”在易安体词作中的情感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安体词作痴于借物抒怀,不着笔墨而心绪自知。"梅"就是李清照抒情表意情有独钟的意象之一。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梅"的身影此起彼伏重峦叠嶂,可按照审美意象所表达情感不同大致分为三类:表现她早期性格和心理特质的傲雪寒梅,南渡之后漂泊零落的残梅,映射爱情与婚姻幸福与忧愁的梅花。这些咏梅作品寄托了她高洁不屈的志向,更清晰地勾勒出了她一生的情感历程。这小小的"梅"确在易安词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姜夔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运用梅花传情达意。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全词以梅花为主角;另一类的梅花意象表现为梅花在词中多是一种点缀与衬托,起着配角的作用。其特点为:虽写的是梅花,但往往篇中很少出现梅花,或者未出现“梅”的字面,却句句紧扣梅花落笔;写梅往往不是只单单写梅,而是要与月、雪等意象连在一起写;姜夔笔下的梅花寓有多种情感;写梅用到了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洗练的文笔和饱满的热情,多角度评析了本世纪初女作家石评梅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石评梅文本中关键词的细读,指出其"死亡"意识生成的原因--既有直接死亡体验的影响,又有悖论的人生观的作用,同时也受"缺陷之美"的文学观念的浸润.  相似文献   

10.
梅花在《红楼梦》中有突出的表现,这说明曹雪芹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他在梅花里不仅寄寓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而且还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在对梅花的喜爱里饱含了对江南"旧家"生活的留念之意。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湖州市是历史上著名的物产富饶、人文荟萃之地,而此处梅花的自然分布,尤其是经济和观赏栽培也展示出明显的优势。南北宋之交乌程菁山梅景连绵十里,在古代梅花风景名胜中,出现时间仅晚于大庾梅岭和西湖孤山,而规模则远过之。其后武康烟霞坞、乌程栖贤山、长兴川口和合溪等地梅景也都以规模称胜。如此大规模梅景的密集分布、辗转出现,在整个古代州府一级的行政区域中极为罕见,由此形成的深厚产业传统亦传承至今。湖州地处江南腹地,介于苏杭之间,其梅花盛况构成了这一地区梅花种植深厚的地缘基础,大大丰富和促进了这一地区梅产业和梅花风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缪士毅 《山西老年》2010,(12):46-46
我国是梅花的故乡,不仅遍植梅花,而且在联苑中有不少对联与梅花有关,在这踏雪探梅时节,倘能品味一下与梅花有关的对联,则更添赏梅的情趣。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同时,"蒲叶桃  相似文献   

13.
大学时,我读《石评梅作品集》,为石评梅的文章而感动,为评梅的短暂生命和悲惨爱情而惋惜,为她敢于冲破世俗所坚持的那份纯真的爱情而叹服!那种心碎欲裂、黯然伤神的感觉至今萦怀!我比较感性!当年报考大学时几乎所有的人(老师、父母、朋友、同学)都认为我应该读中文。我自己也明白对文学我已近乎痴迷。但是我更了解自己内心的脆弱和忧伤,我担心学中文后我的脆弱和忧伤会加剧。我必须学会坚强,学会理性,学会辩证地看待这个世界。所以我选择了政治教育专业——我很不喜欢的学科。大学四年读得不快乐,读得很累。可是工作之后,发现我的选择没有错…  相似文献   

14.
庐隐、石评梅、白薇等女作家在作品中经常表现出以否定家庭的合理性为核心的反家庭叙述,否定家庭中的"男权统治",摧毁"父亲"的形象;反映家庭对女性的压抑、歧视和囚禁;表现新式家庭对女性的束缚,等等,主张打破家庭的藩篱,走上社会去追求女性解放.虽不免偏激,但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推动了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左传》论士,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之说,元好问就是13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位杰出的达节之士.他金亡不死,上书蒙古中书令,又觐见忽必烈,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这些惊世骇俗之举,是其价值观的反映.综观其在易代之际的全部表现,可以发现元好问的社会、人生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仁为归的生死观、以事功为重的忠义观和以民为贵的道统观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6.
就自然物的人化而言,梅花的人化在中国是最普遍的,梅花的人化是最全面的,人化后的梅花具有最丰富的人类情感,也具有其他植物所没有的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梅花被人化的程度是最高的,梅文化也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容最丰富、内涵最深刻的一种自然物文化。  相似文献   

17.
梅花可分为果梅、花梅两类,素有“十里梅林、万亩梅海”之美誉的傅家边梅园共有梅花120多个品种。“望梅止渴”的“梅”指的就是果梅,其果富含多种有机酸,营养丰富,被誉为“健康食品之王”。梅花盛开,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徜徉在万亩梅园内,犹如步入了天然氧吧。  相似文献   

18.
石评梅一生如孤鸿掠影,倏忽即逝,在其26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短短六、七年的创作生涯只留下不过几十万字的作品,因此,"在一般文学史中少见经传".而且,在此前的石评梅研究中,人们大都只注意石评梅创作中数量相对最多的散文,而对其诗歌的论述很少,即便论及,也仅仅只注意到其诗歌作品中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特色,而对其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质未予重视,以致对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新诗的发展中之特殊意义与地位往往未能作恰当地论述.因此,我们如何透过其诗歌文本表面的雾障,去触摸其存在于诗歌深层的现代主义特质,继而从本质上探求其诗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这无论是对其本人的文学与人生,还是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歌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20.
论梅雪关系     
梅花开与下雪有着同期的时间关系,这引发人们对梅雪关系的认识。对梅与雪生态关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3种:一是从对立观念出发,用梅花冲雪开放演绎其傲寒品格;二是从相和观念出发,用梅花“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霜雪美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虽然对梅雪关系的认识不同,但世人无不以梅与雪的关系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